論臺灣的地緣戰略地位

臺北科技大學  張國強教官

一、前言

        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的這二十年間,是亞太地區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期間雖曾面臨後冷戰時期結束,美俄軍事勢力逐漸退出東南亞地區、日本經濟泡沫化、南北韓關係持續緊繃、臺海兩岸問題影響、南海問題、東南亞金融風暴影響等,亞太地區仍持續蓬勃發展,尤其在科技、經濟、軍事發展的速度令人囑目。故亞太地區戰略地位日趨重要的原因,第一是東北亞及東南亞逐漸統合成為一新興政治、經濟地區勢力;第二是東北亞科技能力佔全球一席之地,東南亞天然資源豐富,且生產之戰略物資——橡膠,佔全球產量的百分之八十,更在南海的大陸棚上發現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第三是日本為美國現今國際戰略中不可或缺的盟友;第四是美國極力統合亞太地區各國政治、經濟力量為己所用,並制衡中國大陸日趨壯大之政治及經濟力量;第五是美國必須控制進出太平洋、印度洋重要航道之樞紐。

二、臺灣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地位

        雖然亞太地區為全球經濟發展力最為活絡之地區,卻無有效之安全架構存在,加上後冷戰時期結束,美俄軍事力量逐漸退出東南亞,蘇聯瓦解,美國軍力現僅局限於日本、南韓之間;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大幅提升,儼然成為亞太地區新興的地緣權力競爭者,並隨著中國大陸積極擴充軍備,其軍事費用每年二位數字成長下,亞太地區權力中心已發生逐漸偏離美國或日本優勢的重大轉變情形,加上中共近期積極擴張海、空軍軍力,並將海軍兵力擴張至東海至日本海地區及強烈主張南中國海領土主權之舉動。亞太各國現今除存在區域競爭之矛盾情形外,無不把中國大陸視為最具威脅性的實質敵人。

        就軍事戰略而言,中國大陸急欲將南韓、北韓、日本、琉球、臺灣、菲律賓一線所形成第一島鏈內之海域,轉化成為其「內海」,以獲得其蘊涵之經濟、軍事力量的心態,已使亞太地區各國產生莫大的壓力,尤以靠海運為國家生存力的日本為最。而臺灣位於東北亞及東南亞地區之中央,為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與東南亞各國之中間橋樑。全世界主要航路中,有一最重要的航路,是通過巴士海峽、麻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航路,這條航路正是日本宣稱一千浬海運的生命線,臺灣則位於巴士海峽與臺灣海峽水道之間。自琉球納入日本版圖後,臺灣也成為日本地理上最接近的鄰居,也成為日本海運生命線上重要的戰略位置。

        臺灣北與日本為鄰,南與菲律賓相連接,接觸亞洲最大的海上市場--南洋、東南亞、南亞,更遠到達阿拉伯半島,西則與中國大陸為鄰。在全球戰略觀點上,臺灣因居於聯繫太平洋與印度洋各國海上交通的重要樞紐,亦即馬漢所稱「中央位置」,對周邊海域國家的影響力,西可控制大陸沿海航線,南可控制呂宋島近海航運,東可控制日本、韓國的西南航線,只要臺灣保持足以維持臺灣海峽之海、空兵力優勢,將具有亞太地區絕對優越之戰略地位,亦為鉗制中國大陸軍事力量擴張出第一島鏈的制衡點。

三、結語

        展望亞太地區各國發展趨勢,必將以軍事、經濟及政治三方面影響亞太地區全盤局勢,而扼制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道中間樞紐位置的臺灣,其戰略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只要我國能持續保持海、空軍力優勢並擴充科技、經濟優勢,將足以牽制中國大陸對第一島鏈外的勢力發展,而成為西太平洋島鏈防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另一方面則能防杜日本復甦之軍國主義勢力南下,間接為東南亞國家提供第一線屏障。由此可知,臺灣的地緣戰略位置在亞太地區安全地位上仍具重要之價值。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