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危機十年來的省思

【王崑義╱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

        將時光倒回10年前的場景,19951996年間是兩岸關係生變的關鍵年。從經國先生晚年開放大陸探親以後,兩岸關係隨即從兵戎相見走向和平共處的現狀。然而,19966月李前總統在赴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並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說以後,中共認定李前總統的政策已逾越其所可容忍的底限,於是從19951996年之間採取多次的軍事演習和飛彈試射,升高對我武嚇企圖改變臺海的現狀,兩岸關係自此陷入激盪不安的年代,10年來,兩岸關係就在現狀政治的改變與維持裡,陷入危機的升高與下降的循環對立中,而兩岸軍力經過消長對比,更加令人憂心,如何快速提升我方戰力已成刻不容緩的議題。

一、中共導彈威嚇臺灣民心

在李前總統以私人身份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之後,中共開始改採軍事威嚇的手段,壓迫臺灣回到現狀。1995718日,中共「新華社」首次宣佈,中共訂於72128日舉行二砲部隊的導彈試射演習。這是中共史無前例的以導彈來恫嚇臺灣,且距離臺灣彭佳嶼北邊僅有60哩。

     對於這一次軍事演習的目的,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曾說:「此一軍事演習的目的,是要美國認知到『中』美關係導向正途的重要性」。此外,這也是要警告,走向臺獨之路,難免一戰。810日中共「新華社」又宣佈,中共將從81525日,在東海進行一系列新的導彈試射,距離北臺灣也只有90哩。中共並再次警告外國船隻與飛機避免進入演習區域。值此同時,對岸共軍進行演習代號為「957」的海空聯合軍事演習。而在716日之前,中共已將殲七或殲八戰機部署於距離臺灣250哩的機場,此一舉動明顯地具有高度不尋常的挑釁意味。

     這兩次的導彈試射就中共軍事行動來說是個相當關鍵的改變,因為這是中共第一次在臺海附近試射飛彈,過去中共二砲部隊或潛艇發射長程導彈試射不是在大陸境內,就是在人煙稀少的太平洋中進行。此次中共目的十分明確:證明共軍有能力運用飛彈恫嚇臺灣,以及封鎖臺灣的海、空交通。

   而為了影響我立法委員選舉,中共又在111525日一直到隔年舉行系列大規模軍事演習。1996年初,中共就已經將其他區域的兵力移防部署於面對臺灣的沿海區域,並且建構出一套新的軍事指揮結構體系來對付臺灣。

二、中共升高臺海緊張局勢

  在1995年連續三波的飛彈與兩棲軍事演習之後,為了壓制我國首次的總統直選,199638日,中共進行3次的彈導飛彈試射演習,飛彈試射的命中範圍涵蓋半個臺灣,且與重要的飛機與商船的航線十分接近。當日凌晨中共發射3枚東風15M-9型)彈導飛彈,兩枚命中高雄港外海附近,距離臺灣南部海域僅35哩。第三次命中基隆港附近,距離臺灣北邊海岸僅23哩,而距離臺北市僅30哩,13日又發射一枚於高雄外海。中共第三次導彈演習於315日結束。

     其實,除了導彈試射演習之外,中共另有兩次大型的軍事演習,一次是31220日在東海與南海進行海空聯合實彈演習;另一次是31825日在臺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地點為福建省平潭島附近海域。19日,進行對小島實施三棲登陸攻擊演習;2023日進行海空聯合演習。

三、美國航母就近監控

     19951219日,為因應臺海可能產生的危機,美國派遣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USS Nimitz),從東太平洋駛往阿拉伯海域巡弋,並航行通過臺灣海峽水域附近,這是自1979年以來,美國第一次將航空母艦駛往臺灣海峽附近進行巡邏偵察的任務。對於中共軍事演習之事,中共高層官員在1995年底,就告訴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傅立民(Chas W. Freeman),中共將在臺灣總統選舉期間對臺灣進行飛彈演習,計畫每天發射一顆,持續30天。會談中,中共官員也透露,如果美國介入臺海問題,中共有可能使用核子武器來對付美國。其後隨著中共軍事演習的腳步逼近,美國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199635日,中共宣佈從815日進行第一波的飛彈演習,美國國防部長裴利等人在37日邀請中共高層官員晚餐,並傳達美國針對中共飛彈試射的態度是「非常明確與不含糊」(very clearly and very unequivocally)的信息,美方認知:中共飛彈演習是「草率魯莽」的行為。同時警告中共,「如果試射出問題,會有未知的後果」。第2天,也就是38日,裴利告訴媒體,美國航空母艦獨立號戰鬥群(Uss Independence)已經部署在臺灣海峽附近,距離臺灣東北邊的國際水域。幾天之後,白宮也宣佈戰鬥群包括驅逐艦休威特號(Hewitt)與奧伯龍號(O'Brien);巡洋艦邦克山號(Bunker Hill)及巡洋艦邁克拉斯基號(McClusky)。

     然而,中共並沒有理會裴利的警告,也沒有受到美國實際軍力部署行動所嚇阻。39日,中共宣佈第二波的三軍聯合軍事演習,演習期間為1220日,對峙氣氛再次升高;11日,美國國務卿克裡斯多福在白宮宣佈,第二艘航空母艦尼米茲號,已經奉命從阿拉伯海前往臺灣海峽與獨立號會合。此一戰鬥群包括巡邏艦皇阜號(Port Royal)、驅逐艦加裡罕(Callaghan)與奧蘭多福號(Olendorf)、巡洋艦福德號(Ford)、潛水艇普爾茅斯號(Portmouth),以及兩艘運補艦威勒麥特號(Willamette)與夏斯達號(Shasta)。根據白宮的說法,部署兩艘航母戰鬥群到臺灣海峽附近,其主要目的是「確保美國在該地域的利益,不受中共錯誤估計而有所損及」,以及「確認我們在該區域的友邦,在和平與穩定的情境下維護其利益」。而這也是從二次大戰以後,美國首次將兩艘航空母艦戰鬥群集結在同一地區的軍事行動,隨著我積極戰備及美方政治宣示,當年危機方化解。

四、中共黷武本質更具威脅性

  在對臺進行飛彈試射演習之後,共軍開始把軍事演習作為威懾臺灣的手段。由於中共在這次一連串的軍事演習中取得臺海更大的戰略空間,順勢把軍事演習的目標擴大為攻臺的戰爭準備。美國海軍情報處(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的評估報告就發現,中共今後的戰術作為均在前進指揮所演習完成,並展開了四階段的軍事演練;第一階段為戰略打擊演習;第二階段為奪取制空權演習;第三階段為奪取制海權演習;第四階段為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因此,中共的軍演從對臺武嚇到作為對臺軍事行動的演練,實質上已把過去演習的觀念和戰爭的目標進行轉變,它對臺更具威脅性、實戰性,讓兩岸隨時處於戰爭的邊緣。

  中共國防支出10年來均維持兩位數字百分率成長,最早從1991年即達330億人民幣,到2000年為1,205億人民幣,這10年之內中共的國防支出已增加了將近4倍。但是中共對外公佈的國防預算,僅為其「國防支出類」預算的一部分,另有許多支出諸如「國防科研事業費」、「民兵建設費」等均隱藏於非軍事部門項目下。依據國際間評估,中共實際支出的國防費用,為其對外公佈的35倍。

     當然,中共國防預算不斷增加,國防現代化亦有相當成效,不但數量上遠超過我國,而且質量也不斷提升,例如向俄羅斯採購及自製的新一代戰機Su-27Su-30MIG-29Su-35、殲十等,預期在10年之後,數量將可達到一千架以上,顯然中共軍力愈強,犯臺機率也愈高。

     回顧臺海危機10年來局勢變化,可以確定的是,面對中共從軍事演習轉向實戰的可能性,以及不斷增加的軍備數量,我國三項軍購案如果不能過關,那麼,臺海軍事優勢向中共傾斜,將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如此將對臺灣安全造成不可預測的威脅。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