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展飛彈武力 威脅臺海安全

【南山/青年日報94年11月14日第3版  

縱觀兩岸軍事形勢,共軍的短程彈道飛彈無疑是目前最具威脅性的武器。特別是歷經數次共軍對臺導彈試射演習之後,為因應中共彈道飛彈的威脅,國軍計畫建構長程預警雷達和購買6套「愛國者三型」飛彈。

除此之外,還有兩類武器亦值得重視,分別是逐漸形成威脅的陸攻巡弋飛彈與發展中的超長程砲兵火箭砲。前者擁有比彈道飛彈更精準的攻擊能力,後者則具備成本低、操作彈性高特性,這些武器的發展與對臺海局勢所造成的影響均值得讓人高度的關注。

一、短程彈道飛彈

1990年代中期以來,短程彈道飛彈一直是中共對臺威脅程度最大的武器,部署在海峽當面的彈道飛彈,一直以每年50枚以上的數量持續增加,估計目前總數約在600至700枚之譜。主要部署在福建和江西,型號有東風十一和東風十五兩個系列,兩者皆使用機動發射載具,經過不斷地改良,綜合性能已大幅提高。

(一)東風十一型系列:東風十一型系列有「東風十一」與其改良型「東風十一甲」兩種。「東風十一甲」的射程由「東風十一」的300公里倍增到600公里,而且發射載具配備有導航定位系統和自動校正系統,使得發射備便工作大幅縮小到10分鐘以內,加上飛彈導引與控制系統的改良,精確度大幅提升,據說圓周誤差CEP縮短到0.016%以內。

(二)東風十五型系列:東風十五型系列的狀況與東風十一型類似,標準型最大射程約600公里,改良型則提升到900公里以上,在飛彈導引與控制系統也進行過類似的改進,與東風十五一樣都能配備包括高爆彈、穿透彈、集束彈、戰術核彈在內的多種彈頭。

上述兩型東風飛彈都具備較高的隱祕性與機動性,不僅機動發射車的機動性高、備便時間短,飛彈發射後約需7分鐘就能命中位在臺灣的目標物,對我國的被動防禦來說,挑戰相當大。我國現役的鷹式改良型、天弓一/二型、愛國者二改良型防空飛彈當中,僅有3個愛國者二改良型飛彈營具備局部的反飛彈能力,相較於中共的大規模彈道飛彈部署,目前處於絕對的劣勢。

巡弋飛彈

不同於彈道飛彈是從高空層進行高超音速攻擊,巡弋飛彈則是從低空低速來襲。此外,巡弋飛彈除能用陸海空軍多種載具發射,更具有作戰彈性較高、成本較低、攻擊精確度較高等特點,因此一直是中共重點研製的武器。

(一)鷹擊系列飛彈:中共的首種陸攻巡弋飛彈是從鷹擊六一反艦飛彈所衍生的鷹擊六二和鷹擊六三,是供轟六轟炸機所使用的對地攻擊武器。鷹擊六三的最大射程為250公里,外形像無人飛機,飛彈發射重量超過2,400公斤,使得一般戰機無法搭載,而且攻擊範圍有限。第二種巡弋飛彈則是從鷹擊系列空射反艦飛彈研改而來,發展模式類似美國從魚叉飛彈研改出SLAM-ER飛彈。飛彈發射重量約700公斤,能由多種戰機掛載。不過,射程仍然有限,最大射程僅120公里,雖然可透過氣動修改、降低巡航速度、加大油箱來增加射程,但估計應該不會超過300公里。

(二)東海系列飛彈:東海系列飛彈與美國戰斧巡弋飛彈屬同等級,目前仍處研發階段根據2004年《詹氏防衛週刊》報導,代號東海十號的陸攻巡弋飛彈已在2004年中期測試成功,最大射程可達1,500公里。中共目前對東海系列巡弋飛彈採取高度保密,因此,外界所知極為有限,僅知有射程600、1,800、3,000公里等多種型號,其中,陸射型飛彈據說已開始服役,而空射型和海射型可能仍在研發當中,不過應該能在幾年內相繼問世。

超長程砲兵火箭砲

除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和東海系列巡弋飛彈外,中共的超長程砲兵火箭砲在近年更獲得長足的發展,新研製的A100和WS-1/2/3衛士系列系統,無論是射程或攻擊精確度上都獲得突破。未來可能進入共軍對臺重點集團砲兵服役,成為成本相對較低,但是火力散佈面更強的跨海壓制武器。尤其是我國的西部空軍基地都距離大陸較近,容易遭受到超長程砲兵火箭砲的攻擊。

(一)A100系列:A100系列是中共仿造自俄製BM-30龍捲風(Smerch)系統的先進多管火箭系統,使用自製的8X8泰安TA-80重型越野車底盤,裝有10聯裝的300公釐火箭發射器,據說已進入中共陸軍服役。A100系統使用整合GPS輔助裝置的導引系統的火箭彈,因而,攻擊精確度和系統反應能力都優於無導引火箭。使用有效射程50至100公里的火箭彈,射程只能涵蓋澎湖以西的外島,不過研發單位正發展70至180公里射程的新型火箭彈與多種配套彈頭,以使A100系統部署在海峽當面時,能有效攻擊澎湖地區的各目標。

(二)衛士系列

1.衛士二號:衛士系列是從1990年代中期問世的WS-1衛士一號進化而來,衛士一號使用320公釐的火箭彈,雖然定型卻未實戰部署。WS-2衛士二號則在2004年推出,是一種6聯裝的406公釐多管火箭系統,火箭彈的最大射程是70至200公里,最大CEP為最大射程的0.3%,約600公尺。衛士二號配備有5種彈頭,包括殺傷爆破彈、殺傷爆破燃燒彈、雲爆彈、破甲殺傷雙用途集束彈、綜合效應集束彈等。同時,火箭彈裝有目前仍保密的某種導引裝置,具備與早期飛毛腿彈道飛彈相似的精確度。

2.衛士三號:WS-3衛士三號在2002至2003年開始發展,這是一種2聯裝的600公釐超級砲兵火箭系統,其量產系統將採用與東風十一、東風十五、A100、WS-2通用的泰安TA-80 8X8通用重型越野車底盤。據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出,衛士三號的最大射程將由衛士二號的200公里一舉增加到360公里,其彈徑與2004年珠海航展出現的B611彈道飛彈相同,發射重量約3噸,彈頭重量約400公斤,可能沿用衛士二號的導引方式與集束彈頭。至於正在發展階段的衛士三號目前仍處高度保密,整套系統尚未定型,不過推估其性能來看,這將會是對臺威脅程度最高的砲兵火箭系統。

四、上述武器的交互運用

上述三種武器雖各自獨立,不過若形成足夠有效的戰力,對國軍來說,無疑大幅增加臺海防禦的難度。

(一)飛彈戰術的交互使用:中共戰役戰術彈道武器未來的戰術運用彈性非常大,可以分為「彈彈結合」、「彈箭結合」和「箭箭結合」三種使用方式,完全覆蓋高中低檔和作出多種高低技術搭配。所謂「彈彈結合」就是東風十五和東風十一與巡弋飛彈的配合;而「彈箭結合」選擇最多,分別可用東風十五或東風十一配合巡弋飛彈與A100、WS-2、WS-3作遠近射程搭配,如果是沿海集團軍可把A100排除,內陸的集團軍則要把WS-2以至WS-3都放棄;「箭箭結合」在臺海地區指的就是WS-2加WS-3,在內陸地區指的是A100加WS-3。

(二)點面結合殺傷方式:就戰術分工來說,東風系列主要以精確火力打擊戰役節點,如司令部、雷達站、指揮通信樞紐、防空飛彈陣地、機場塔臺,飛行員宿舍或港口設施等關鍵目標,開戰便馬上受到東風系列和東海十號巡弋飛彈攻擊。緊接著受襲的除了機場跑道、港區泊點之外,還會陸續轉移到兵力集結點、砲兵陣地、戰術防空陣地、沿岸海防工事等大面積戰術目標,這個時候將由WS-2/3擔任主角,提供登陸前連綿不斷的癱瘓及火力壓制,這就是中共軍方所謂的「點面結合殺傷方式」。

五、國軍應速建構反飛彈安全網

        面對中共的上述攻擊形態,國軍的愛國者和天弓飛彈部隊將陷於兩難的困境,對於中共的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自然需要發射飛彈加以攔截,不過對於數量龐大、價格低廉的超長程砲兵火箭砲的攻擊,是否需要動用這些數量有限的昂貴防空武器,則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針對這種困境,除了採購反飛彈武器外,國軍更應思考有效反製作為。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