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謝忠傑、邱志強/青年日報9453日第1版、第3版】

陳水扁總統表示,為了展現臺灣人民追求臺海永久和平的決心,兩岸對話與協商的大門永遠敞開,只要在民主、和平與對等的原則下,兩岸之間正式的接觸、對話、協商與談判,隨時都能夠展開,而為降低臺海緊張情勢,兩岸軍事安全互信諮商的機制也應及早建立。

一、和平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

和平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任何武力的威脅與戰爭的行為,不論基於何種的理由或名義,只會為人民帶來永無止盡的傷痛與裂痕。歷史證明,戰爭或非和平的手段絕對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和平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任何戰爭將意味著全人類共同的損失與挫敗。

我們知道臺灣與中國大陸經過多年的分離,歷經半個世紀的對立與隔閡,相互之間要推動和解、合作,進而實現永久的和平,必須透過接觸、對話、協商與談判等過程,最後終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二、國防報告書已規畫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一)現行政策是未來的基礎架構:針對「連胡會」中有關促進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等願景,國防部表示,國防報告書已規畫區分三階段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現行政策即是未來的基礎架構。不過,中共最近這些善意作為,不能完全排除是中共統戰伎倆的運用,建軍備戰仍然必須持續進行。

(二)建議兩岸應簽訂「海峽行為準則」:為避免意外軍事衝突,確保海峽情勢穩定,國防報告書內容建議兩岸應簽訂「海峽行為準則」相互規範,具體規畫包括雙方航空器、船舶不對他方航空器、船舶進行雷達鎖定、追瞄等模擬攻擊或電子干擾,以及雙方航空器及船舶於夜間在海峽飛、航行時,應全程開啟敵我識別器及航行燈等七大項。國防部有步驟、有目標的規畫軍事互信機制,也會配合大環境的改變而推動。

(三)未來規畫將以政府政策為依歸:由於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曾以新聞公報方式,發表達成促進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等願景,但在野黨與對岸進行的協商溝通,最後仍須與執政黨達成共識,才能形成政策,而且國防部也不是因為有這個協商才規畫軍事互信機制,在過去就花了很長的時間規畫,特別在93年國防報告書中有更明確的政策規畫;現行政策就是以國防報告書為架構,未來規畫則將以政府政策為依歸。

三、三階段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有關軍事互信機制相關規畫,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室表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應建立在雙方互信基礎上,但因中共始終不放棄武力犯臺,因此為確保國家安全,在作為上必須區分近、中、遠程三個階段規畫執行。

(一)近程階段──互通善意,存異求同:包括續釋善意並爭取國際輿論支持,以及透過區域及國際「第二軌道」機制擴大溝通等。

(二)中程階段──建立規範、穩固互信:包括共同簽署「海上人道救援協定」、協商合作打擊海上國際犯罪,共同簽署防止危險軍事活動等協定,以及畫設「軍機禁、限航區」或「軍事緩衝區」等。

(三)遠程階段──終止敵對,確保和平:包括配合雙方政府和平協議的簽訂,結束兩岸軍事敵對,以及進一步發展兩岸安全合作關係,確保臺海和平穩定。

國防部強調,談軍事互信機制,目前無法預期多少年才能完成,因此建軍備戰必須持續進行。尤其連、宋這次之所以會受到對岸充滿善意的邀請,其基礎就是臺灣十幾年來的建軍備戰與國家經濟發展各方面成果讓中共無法忽視。「如果我們不持續建軍備戰,十多年以後就沒有這個條件,會被對方予取予求」。

四、陳水扁總統歷年有關兩岸軍事機制主張一覽表

時 間

發 表 場 合

主 張 重 點

91   3   1

陳總統主持國防部所屬機關編成典禮

「透過安全對話與交流,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93   520

「五二○」總統、副總統就職演說

兩岸關係發展應以「一個原則(和平原則)」、「四大議題(建立協商機制、對等互惠交往、建構政治關係、防止軍事衝突)」為主軸

93   920

接見93年國軍楷模暨敬軍模範代表

「為尋求臺海情勢穩定,呼籲兩岸建立互信機制」

931010

參加中華民國各界慶祝國慶大會

「透過協商談判,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931110

國安高層會議裁示

「建立兩岸軍事安全諮商機制」

94   224

「扁宋會」十點聲明

第八點聲明強調,積極推動建立「兩岸軍事衝區及建構臺海軍事安全及互信諮商機制」

94   312

參加空軍443聯隊訓練及聯誼活動

「推動兩岸軍事緩衝區,建構臺海軍事安全互信諮商機制」

94   5   2

陳總統出訪友邦馬紹爾,應邀進行國會演說

「為了降低臺海緊張的情勢,兩岸之間軍事安全互信諮商的機制也應及早的建立」

製表:曹開明

★本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