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作戰 創造戰力優勢關鍵

【蕭介雲/青年日報9555 日第8版】

國防部日前完成國軍漢光22號演習兵棋推演,在聯合截擊後進入國土防衛作戰部分,電腦裁定顯示,國軍統合運用三軍兵、火力實施聯合泊地攻擊,充分發揮「打配合」效能,殲滅登陸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一、聯合作戰指揮機制分為「聯戰指揮」、「作戰支援」

     國軍依據「漢光」、「聯興」操演驗證,已完成「聯合作戰指揮機制」編組架構的調整修訂,區分「聯戰指揮」、「作戰支援」兩大體系,透過「多重通資網路」,達成「用兵指揮單純化、指揮層級扁平化、指揮速度高速化」、「戰爭持續力支援快速化」的聯合作戰效能。

(一)聯戰指揮體系:在「聯戰指揮體系」部分,區分「戰略決策與指揮(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戰略執行(十大戰略執行單位)、作戰部隊」三個層級;並以「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為核心,由參謀總長承部長的命令,遂行軍隊指揮,「十大戰略執行層級」調整為小型「聯合參謀」編組,以強化其聯戰指揮、管制與作業能力。

(二)作戰支援體系:「作戰支援體系」包括國防部本部「政務協調中心與戰爭資源協調中心」及「各軍種綜合協調中心」,分由「軍政」及「軍備」副部長指導,兩中心互為「需求」與「支援」的協調關係,以充分掌握及經營戰爭面,有效統合發揮國家整體戰力。

        國防部並整建「衡山指揮所」,並整合「博勝案」、「多重通資網路」、「聯戰指揮」等系統,建構「網狀化」的現代化聯戰指揮中心。

二、整合C4ISR及武器載,精進聯合作戰指揮系統

     聯合作戰是創造戰力優勢的關鍵,國軍必須整合偵蒐、指管、機動、打擊、後勤等能力(C4ISR),以發揮聯合作戰效能,在戰場上適時集中力量,形成相對戰力優勢,提高作戰成功公算,相關策略包括「優質聯合人力」、「完善聯合情」、「精進聯戰指管」、「整合三軍後支」、「強化聯教令」、「確立聯戰文化」。

     依聯合截擊作戰思維,建構遠距縱深作戰及同步聯合接戰能力,達到「源頭反制、海空攔截及泊灘岸殲滅」的目標;於承受敵第一擊或敵發動第一擊時,以「後發先至」,配合多元化反制投射兵力(含資電作戰、特種作戰)遂行遠精打擊,以摧毀、破壞、癱瘓、消耗敵犯初動戰力,同時確保我軍行動意志,選擇對我危害最大目標,發揮聯戰戰力及武器系統整合效能,逐次殲滅進犯敵軍。

三、實兵操演 驗證聯戰訓練成效

聯合作戰訓練的成效,主在藉由各項演訓的持恆要求,使三軍獲致共通作戰理念,國軍2006年聯合作戰演訓,上半年優先強化基礎、組合訓練,下半年則以驗證三軍聯合作戰效能為重點;「漢光22號演習」將依「戰力保存」、「聯合防空」、「聯合截擊」、「國土防衛」的流程,實兵操演。

(一)實兵驗證簡年度聯戰演訓頻次:2006年「漢光22號」演習畫於67月間,實施「實兵驗證」,除能簡年度聯合作戰演訓的頻次外,並可使全軍部隊在統一想定架構下操演,另將依軍種特性,結合防衛作戰想定,設置核生化狀況,以驗證各部隊於核生化狀況下警、偵、消、防、救等防護作為,以詳實檢討戰備訓練成效。

(二)聯戰演訓分為作戰、動員、核生化、訓練四大類: 2006年的聯合作戰演訓,將賡續循基礎、組合、聯合訓練的程序,以「導正訓練觀念、簡演訓任務、落實基礎訓練、精進聯戰效能及善用訓練資源」為重點,並區分「作戰」、「動員」、「核生化」、「訓練」四大類從事各項訓練。

(三)2005年實兵聯合演訓達成年度目標:國防部指出,2005年國軍在部隊訓練上,以強化「三軍聯合作戰」及「反恐制變能力」為導向,各項訓練重點在統一畫與嚴格任務管制下,藉由實兵演訓及測考驗證,已務實的檢測出各級部隊戰訓整備及武器射擊成效,期程內執行「漢光」、「聯興」、「全民防衛動員」、「聯翔」及「戰任務訓練」等聯合演訓,計43次,具體達成年度既定訓練目標。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