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國防轉型

一、軍事事務革新

        國防轉型伴隨著「軍事事務革新」(Revolution of Military Affairs, RMA)而來。美國國防部將「軍事事務革新」定義為:「新科技結合作戰概念與組織調整,整合進入軍事系統,從根本改變了軍事作戰的特質。」美國學者曾列舉人類歷史上的10次軍事革命,並預期未來不對稱戰爭和資訊化衝擊,將破除「戰爭迷霧」;軍事組織將趨向聯合統一,腦力與軟體都將成為主導戰爭的關鍵。
       
軍事事務革新隨時代演進而愈形複雜,不僅順應外在環境變遷,還包括國家安全的整體考量,戰略思維的集體意識。因此為了確保國家生存的基本要件,各國無不以「國防轉型」作為軍事事務革新的操作指標。
二、我國國防轉型

(一)目的: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提出「國防轉型」的重要概念,強調結合觀念、方法、組織、資源、技術、裝備與準則等要素的共同發展,培養國軍適應戰略環境變遷與克服多元國防挑戰的能力,以維護國家安全。

(二)實務:國防轉型在實務上是涵蓋戰略畫、資源分配、聯合作戰、武器籌建、組織變革、部隊訓練等面向的整合性實踐。

(三)核心理念: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強調國防轉型核心理念為「穩健轉型」、「效能導向」,推動各項具體改革措施,提升國軍各項能力,在「全民國防」的基礎上,達成「預防戰爭、國土防衛、反恐制變」的國防政策基本目標,保護國家的和平現狀與長遠發展。

(四)轉型辦法:一國的「國防轉型」,必須從精神面著手,以研究戰略、戰術、科技新知為基礎,再進入物質面,更新武器裝備、建構完善的指揮自動化系統(C4ISR)。「陸海空聯合作戰」是各國軍事演習的重點,而「聯戰指揮機制」將成為未來戰爭的勝負關鍵。

國軍必須建立完整的C4ISR,在裝備與戰略戰術革新中,協調各軍種相互配合,發揮最高戰鬥力量。透過全民國防教育、軍隊重點教育,以及日常演習訓練,整合人民、醫療、治安、軍事等單位,建立不分前後方,相互支援的國家安全體系,完成「全方位國防轉型」。

三、各國國防轉型

        各國國情不同,面對的威脅來源也相異,因此產生了不同的「國防轉型」。     其思考要件包含了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國家政經實力、國家戰略思想主流。

(一)以美國為例:911事件」曝露了美國國家安全的漏洞,顛覆過去認為美國本土不會遭受攻擊的想法。美國政府為因應國家安全挑戰,並考量伊拉克、北韓、中東地區等國家威脅,重新部署全球軍隊,並提升國防科技,著手訓練更優質的戰鬥與情報部隊,希望遏止恐怖主義與核武發展。在美國主流戰略界中,現實主義取代了自由主義,成為影響國防與國家安全戰略的主要理念。

(二)基本概念

1.加強理論研究、充實戰略思維:舉凡震懾戰法、不對稱作戰、斬首戰略、新加坡的「蠍尾戰術」、中共的「三戰」等,皆集聚眾人智慧而成,但未必適用每國家。因此培養能與先進國家戰略思維同步的戰爭科技人才與專家學者,是進行「國防轉型」,欲達長治久安的必要條件。

2.更新科技技術、提升武器裝備:國防武器裝備的提升若能結合思想、戰略的強化,國防轉型將大為成功。如果僅購買新式武器,卻缺少適當的戰略與操作人員,那麼「國防轉型」就流於表面,無法有具體成效。

3.強調全民國防、著重精神教育:由於全球化與恐怖主義的結合,新時代戰爭不只是子彈炸藥的「硬攻擊」,更可怕的是以輿論、心理進行的「軟攻擊」。國家安全不能僅依賴軍隊維持,還需要全體人民的努力。因此強化全民國防與精神教育、增加全民對新式戰爭的認識,才能抵抗不易察覺的「軟攻擊」。

四、漢光22號演習印證

        我國年度重大軍事演習「漢光22號」搭配「同心18號」後備動員演習,成功展現演習的兩大主軸:「國土防衛作戰」與「城鄉守備戰鬥訓練」。也印證了我國國防轉型的成果。

(一)常後分立:是國軍近年來組織架構的重大調整,將部隊區分為常備與後備兩個系統,一方面提升常備部隊緊急應變作戰能力,一方面透過後備部隊擴充,結合全民力量,與常備部隊構成綿密的安全防衛體系,執行國土防衛任務。

(二)全民防衛:漢光22號演習進行了陸、海、空多層次的組合戰法。在中國大陸極有可能對我進行「斬首行動」的情況下,如何因應中國大陸快速部隊,以三軍聯合作戰、畫分常備與後備部隊職責、結合軍方與民防力量,形成全方位國防體系,有效嚇阻敵人,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漢光演習顯示我國國防已跳脫過去以軍事為主的傳統思維,成功轉型為全民國防,並提升三軍聯合作戰能力。而未來如何掌握制資訊作戰優勢,強化「有效嚇阻」的武器與能力,也是未來國防轉型的重點。

王崑義/青年日報95910日第3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