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安全防護——萬安演習新面貌

 

【湯平、林瑋、邱志強/青年日報93911  3版】

為因應國家整體安全威脅模式的改變,現代作戰已走向全民防衛階段,因此「萬安27號」演習已由過去以「全民防空」為主,調整為以全民防衛為主的「國土安全防護」演練,除了戰時狀況演練外,亦加入地震或海難等救災演練,著重運用地方資源建立「平時支援救災、戰時支援作戰」的應變機制,大大提升了國土安全網效能。

一、演習單位改由中央各部會及直轄市、縣市政府主導

今年萬安27號演習規畫從一向由國防部主導,改由中央各部會及直轄市、縣市政府共同規畫,期望藉此緊密結合民防、醫療、反恐、災害防救及核子事故等應變機制,提升國土安全網效能,並將「全民國防」理念具體落實於民間。以下是花蓮及臺東地區實施萬安27號演習的過程:

(一)花蓮地區:演習分2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防空疏散」,以及第2階段「災害搶救」,並動員20餘公、民營單位共1,528人進行操練,包括全民戰力綜合協調中心開設、道路中斷搶修、反恐應變、大樓消防搶救及醫療救護等演練,過程中爆炸聲、警報聲不斷,演練場面十分逼真。

            其中,「反恐應變演練」是演習的重頭戲。過程中警方模擬歹徒持械挾持人質闖進大樓,與警方對峙,發生槍戰、丟擲爆裂物、煙霧彈等。最後,還進行火災消防搶救及醫療救護等應變演練,模擬國泰大樓火災發生後,造成重大傷亡,多輛消防車、雲梯車、救護車、警犬紛紛出動,甚至出動直升機,模擬傷患送醫急救,充分展現相關單位的救災及醫療等協調機制的應變及統合能力。

(二)臺東地區:分別於中油公司臺東營運處、臺糖公司臺東廠、富崗漁港等地實施,演練科目分別為全民戰力綜合協調中心開設、地震災害搶救演練及海上救難等。

            在萬安演習規畫演練的116項課目中,全民戰力綜合協調中心的開設,是地方政府每年必然演練的重點課目,其他包括首次演練的生物病毒傳染防治、糧食動員準備演習,以及多數地方強調的災害救援演練,相同類型課目將不會在另一地區實施演練,而採示範觀摩方式辦理,以節約人、物力資源的運用。

二、國家整體安全威脅模式改變

由於中共對臺灣的攻擊模式,已逐漸捨棄過去大規模登陸作戰方式,未來將以「猝然突擊」的可能性最高,因此隨著國家整體安全威脅模式改變,各項軍事及防演習內容亦應相應調整。

三、整合三大會報機制: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動員準備業務會報、災害防救會報

(一)未整合的弊病:依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及「災害防救法」規定,現行地方政府共設有「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及「災害防救會報」,三大會報,召集人為縣、市首長,每半年定期會議,納編委員大多雷同。鑑於三大會報組織架構有疊床架屋、浪費人力之嫌,國防部後備事務司特別在93年度的萬安演習中,驗證三大會報整合機制的可行性,以建立能發揮最大效能的「動員會報」。

(二)目前規畫:整合三大會報主要目的在強化指揮、管制、協調功能,有效運用地方資源,建立平時支援救災,戰時支援作戰的應變機制,在平時每3個月召開定期會議,研討動員整備、災害防救、緊急醫療、傳染病、民防等各事故應變機制議題;當有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縣市將立即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實施災害防救及應變處理;至於戰時則將轉換為「全民戰力綜合協調中心」,負責動員民、物力,支援軍事作戰。

(三)整合後的動員會報,明確畫分防災及救災機制:在防災機制方面,當颱風警報發佈警戒地區36小時前,中央、作戰區、縣市防颱應變中心將分別有後備司令部人員進駐;當有重大災害發生時,相關人員將協助國軍兵力支援申請、車、機具調租及運用後備輔導組織反映災情,另外各編組進駐人員也將提升層級,以最快速度協調相關人、物力支援,達到最佳救災成果。

★本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