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全民國防

一、新加坡的國防概況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南端,扼制麻六甲海峽,位居歐洲、亞洲與澳洲海陸交通的樞紐,地理位置重要。領土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人口約449.2萬人,國內生產總值(GDP1240億美元,國防預算約為43億美元。新加坡的武裝力量由常備部隊與預備動員部隊組成。常備部隊分為陸、海、空軍三個主要軍種,最高軍事指揮機構是新加坡軍隊的總參謀部。

在兵制方面,新加坡實行「義務役」制度,服役期限為22.5年。常備部隊總兵力約為7.25萬人,其中包括陸軍5萬人、海軍9千人、空軍1.35萬人。預備役部隊25萬人、員警1.16萬人、民兵10.8萬人等。

在國防體制與政策上,新加坡雖然沒有龐大的常備部隊,卻可以依靠國防戰略的明確定位與國防預算的有效運用,使新加坡維持著高素質的戰備力量。有關此點,是新加坡全國上下推動「全民國防」所創造的國家安全有利條件,值得我國參考。

二、新加坡「全民國防」核心概念

新加坡於西元1984年提出全盤的「全民國防」構想。在2000年國防部公佈的「21世紀防衛新加坡」報告書中,重申「全民國防」政策是社會所有成員與每部分都必須在其中扮演若干角色。此種「全民國防」的核心概念包括如下:

(一)心理防衛:新加坡的全體公民必須建立歸屬感,全心全意捍衛國家,並對國防抱持高度信心。

(二)社會防衛:新加坡社會不分種族、語言與宗教,人民相互關懷協助,在和睦的氣氛下團結合作。

(三)經濟防衛:確保國家的經濟狀態面臨戰爭威脅時,能夠維持國家與民生的正常運作,不致中斷。

(四)民事防衛:加強人民的戰時訓練,以便於緊急狀況下能迅速應變。

(五)軍事防衛:訓練新加坡武裝部隊成為一支具有作戰能力、並能維持地區和平穩定的軍事勁旅。

新加坡的國防政策是「確保新加坡和平穩定發展,維護領土主權的完整」,平時以嚇阻假想敵國的侵略、戰時則以擊退來犯敵軍與確保國家安全為目的。新加坡也有所謂的「國防安全三環論」。第一環是「預防」:掌握邊境與衝突情報;第二環是「防護」:實體、資訊網路與心理防護;最後一環是「反應」: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與復原。由此可發現,新加坡的「全民國防」與國防戰略構想頗為務實,符合國情環境的需要。新加坡也是首次將「全民國防」概念具體化的國家。

三、新加坡全民國防的特色

新加坡是一個實施社會主義的民主國家,自1965年立國以來,就在國防與外交政策上奉行「不結盟政策」,也就是「不介入美、蘇兩大集團的軍事競爭,也不加入兩國所組織的同盟或陣線」,且希望在華府與莫斯科間維持著超然地位。因此,新加坡可依靠位於東南亞中心的戰略位置,與世界各國維持等距關係。

新加坡的「全民國防」是一個徹底的「全民防衛」動員體制,其全民國防具有下列特色:

(一)全民防衛:新加坡由於特殊的國情與地理環境,缺乏天然資源,高度依賴國際貿易所得,使政府必須在凝聚全民意識上,提出許多實質辦法。新加坡的軍隊是典型的國防軍型態,加上國內缺乏戰略縱深,必須依靠兩方面的配合:一為維持足夠的嚇阻武力,一為促進雙邊合作與發展多方的軍事合作關係。新加坡在1984年提出的「全民國防」(或稱總體國防)概念中,就包括以「全民防衛」的型態來對抗恐怖主義與網路攻擊等非傳統軍事威脅。

(二)全民動員:新加坡青年只要年滿18歲就必須入伍,高中程度以下服役2年,高中以上服役2年半。從16歲半開始,就辦理入營調查,17歲半開始入營登記,18歲正式服役。每年大約有18千人入伍,並接受國防教育。軍人入營第一天,立即進行忠誠宣示與安全防禦宣示,並捐助「團體公款」從事社會福利。成為常備役軍人後,可以完成大學學業,但畢業後必須返回軍隊,且不得經商或從事與服役無關的工作。

(三)公民軍隊:新加坡志願役軍人經過13年的服役週期,可以繼續服現役,或是轉往民防部隊,每年有大約40天的時間回營訓練。政府對常備軍人的服役表現有多項獎勵措施,大部分僱主也將員工服役時的成就列為職務陞遷與考核的依據。新加坡政府也於197272日成立「預備役軍人協會」,所有經過全職服役的預備役軍人都可以成為武裝會員,妻子可以成為家眷會員,1220歲的子女是初級會員,都提供完整的權益服務與照顧。

(四)國防教育:新加坡的國防教育主要是為了促進國民團結意識與灌輸對國家應當擔負的責任;不僅在軍中實施,也以一般國民為對象。服役青年的國防教育分為早、中、晚期,各有不同的教育主題。而新加坡從小學就開始教導「防衛新加坡的意義」,高中教育則單獨開設有關國防的研討課程。,新加坡也針對35歲以上的企業主及3035歲的年輕經理人等社會中堅,進行國防教育。

四、值得我國傚法的經驗

        我國若要取法新加坡推動「全民國防」的成功經驗,有下列三個方向值得思考研究:

(一)戰略思維的革新:新加坡軍隊為一量小、質精的國防軍,我國如要倣傚,必須從事戰略思維上的修正。首先,國軍的全盤作戰構想應與現地的政治情勢與地理環境相結合,從本島政經地理的思考角度出發。其次,我國的戰略眼光要納入國際局勢與區域安全的議題,來反觀臺灣的戰略價值與定位。

(二)國防教育的深化:新加坡的國防教育不分軍人與百姓,旨在提高憂患意識,強化公民責任感。我國目前「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動較易貼近大眾,各式活動如文宣海報、有獎徵答與康樂活動等,也較具趣味性。新加坡的啟示是,應該畫分階段、主題與教育對象,循序施教,才能深化國防教育效果。

(三)志願役部隊的建立:新加坡依靠兵員較多的預備役部隊來維持軍事動員的能量,與以色列頗為類似。優異的後備武力必須建立在嚴格的軍事訓練與完整的動員體繫上。我國可以在「募、徵合一」的政策趨勢下,建立一個以「高科技、高素質」的操作性人力為主的常備部隊,以及名為「儲備兵役訓練團」(RSTC)的「兼職志願役部隊」,以建立符合我國情需要的全民國防。

廖天威/青年日報96114日第4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