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國防報告書摘要報導二 

中國大陸軍事能量增長 仍未放棄武力犯臺

 

    

中國大陸由於綜合國力提升,軍事戰略也有所轉變,其公布的國防與軍隊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明顯超越所規畫的目標,顯示出亟欲建立與其地位相稱的軍事力量。

一、中國大陸軍事現況與發展

  中國大陸近年在經濟穩定成長下,有效挹注國防發展,積極推動具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整體戰力已日益增長,展現對區域的影響力及軍事能量。

(一)軍事現況

1.軍事戰略:中國大陸堅持「防禦、自衛及後發制人」的原則,若戰端一 起,即能發揮後發制人、控制戰局之效。其軍事戰略目標,在積極推動國防及軍隊現代化建設,增強聯戰能力,並營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環境,以提升軍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現階段兩岸情勢雖趨緩和,然對岸對臺武嚇與倂吞的目標仍未改 變,面對兩岸軍力持續傾斜現況,未來我國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將日益增加。

2.國防預算:中國大陸自1989年起,每年持續增加國防預算,軍費開支總和高居亞洲第一,已逐漸超出防禦所需,區域各國因而深感威脅。

3.裝備研發現況:解放軍積極加速「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性的發展,推動軍事訓練、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及軍事管理等方面革新,以提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及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4.戰力整備現況:中國大陸雖採「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但仍以「對臺應急作戰」為綱要,針對國軍戰術戰法進行對抗演訓,蓄積大規模作戰能量。

(二)軍事發展:強調「首戰決勝、遠戰速勝」與「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的要求,部隊朝向境外作戰發展,以遏制與打贏戰爭為目標,其作為如下:

1.展現軍事戰略自信能力。

2.強調仍不放棄武力犯臺。

3.貫徹對臺軍事整備指示。

4.執行具多樣化軍事任務。

5.積極汲取外軍作戰思維。

6.加強平戰結合保障工作。

二、中國大陸軍事能力與威脅

  現階段中國大陸積極建構對臺應急作戰戰力,更加速朝「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方向發展,開展資訊化條件下的聯戰一體化訓練模式。

(一)軍事能力:解放軍近年來重視「反恐維穩、危機處突、搶險救災、參與國際維和」,藉以強化其「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而為完善對臺作戰整備,除加速建立「拒止外軍」戰力,亦同步朝聯合作戰目標、推動軍事現代化進程而努力,其採取的作為如下:

1.加強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

2.加強經略南海的能力。

3.儲備整體區域拒止能量。

4.加強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5.加強對臺「三戰」能力。

6.積極提升軍事軟實力。

(二)中國大陸對我國的軍事威脅

1.對臺策略運用:自2010年6月兩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兩岸經貿交流日益頻繁,臺海情勢趨於和緩,然在軍事方面,中國大陸對臺威脅仍未稍減,未來將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以達最終目的。

2.對臺軍事整備:中國大陸戰力的質、量持續提升,現階段戰力、演訓實況及各項對臺軍事行動預案,均顯示其已具備應急機動作戰能力。

3.對臺作戰特性:中國大陸現已具備「監偵手段立體多元、對臺打擊火力多樣、對臺威懾選項多變」等特性,將增加我戰備整備及任務執行的困難,使我陷入防禦困境。

4.攻臺可能選項:中國大陸現階段已具對臺大規模聯合火力打擊與全面具備重點海空封鎖能量,可形成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聯合登島作戰、遏制強敵介入等大規模作戰能力。

5.兩岸軍事能力比較:以2010年來看,兩岸國防預算比較最高差距達21倍之鉅,由此可看出兩岸各軍種主戰武器裝備比較差異將更為懸殊,值得我國關注。

6.對臺全般威脅評析:中國大陸雖認同兩岸關係已獲改善,但仍持續強化對臺武備,以及精進地面封(控)奪近岸島嶼演練,顯見其並未調整「反獨促統」與「以武促統」思維,對此我國仍應持續堅實戰備整備,以因應未來的軍事挑戰。

三、我國安全挑戰與因應

   國軍未來必須具備傳統和非傳統軍事行動的能力,來面對綜合且複雜的安全挑戰,以確保國家生存與永續發展。

(一)面對區域安全情勢的演變,我國須積極參與安全合作,如進行聯合搜救任務、人道救援、反恐及遏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等行動,以共同維護區域穩定與和平。

(二)面對臺海安全環境的轉變,我國須進行戰略調整,採取務實態度建構「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國防武力,並以「創新與不對稱」思維戮力推動建軍備戰。

(三)面對周邊主權爭議,我國須持續捍衛領土主權及海洋利益,並在「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原則下增進區域互動,以維持區域和平及穩定發展。

(四)在全球化趨勢下,我國應以「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等作為來因應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以保障國家安全。

 

100. 9. 19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