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國防報告書摘要報導六 

發揮整體資源效益 達成國防施政目標

 

  

一、國防人力

  國防人力素質良窳是建軍備戰與執行任務的關鍵因素,而為因應高科技軍武及戰略環境變遷挑戰,保持國軍高素質人力優勢,應以多元管道廣拓國防官兵、強化軍事校院教育、營造良好學習環境,並鼓勵幹部持續進修及參加各類交流培訓班次,以培育優質人力為國用。

(一)廣納優質人才:以拓展招募通路、靈活招募策略、強化考管等措施為核心,並配合人力市場脈動,適時調整招募政策與方法。此外,藉由評鑑考核,提升招募品質及精進客戶服務,以達成各階段人才招募目標。

(二)精實軍事教育除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國軍幹部具獨立思考、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外,也培育軍人武德、強健體能。未來將持續加強軍事校院的教育設備及設施、合理嚴格的管理與訓練、優良的教學師資與品質,以彰顯軍事教育特色及優點,其採取的方式如下:

1.擴大教育管道:建立完善的教育環境,國防部基礎、進修、深造教育各層級的班次、課程、師資、教學實施等均配合國內外形勢、國家戰略目標等持續精進,除不斷強化各軍事校院教育設備及設施外,亦在配套規畫上逐步加強。

2.提升教學能量:以數位學習方式進行人員培訓作業,持續強化國軍技職訓練中心證照培訓能量、完成全國首座「飛機修護乙級證照術科測驗」場地,以發揮教、訓、用合一的完整功能,擴大軍事校院教學能量。

3.建立評鑑制度:為驗證軍事校院辦學績效,已建立學校及系所年度自我評鑑機制,並於民國99年通過教育部系所評鑑,顯示各軍事院校的教育品質及國軍幹部本職學能。

4.持續教育改革:持續強化課程設計,培育優秀師資,並導入學校教育行政品保認證程序,以提升行政效率。同時秉持教學資源共享理念,與民間大學、研究機構簽訂策略聯盟,建構互動平臺,以健全軍事教育環境。

5.落實教育交流:國防部於民國99年持續甄選優秀人員派赴國外基礎教育交流、軍售訓練及軍事深造教育班次,並持續辦理遠朋國建班訓練班次,100年度亦持續辦理軍事交流各類班次。

(三)精進士官制度精進士官制度的推行,配合「募兵制」的進程持續推動,按期程逐步落實,執行現況包括:募徵比例大幅改變、加強士官國際交流、編設高階士官督導長、軍、士官權責畫分、士官擔任學校教官及隊職幹部、設置生涯規畫士官、建立士官資績分制度、落實志願役人員外宿(散)作法等。

(四)落實文官政策:國防二法確立文人領軍及國防一元化的國防體制,為融合文化差異的軍文思維,增進彼此溝通協調,強化軍文合作效能,故國防部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及興革作法。

二、國防財力

  國防財力應在兼顧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政府財力負擔及國家安全等多重因素考量下,盱衡當前敵情威脅與現階段國防政策,秉持節約原則,妥適分配資源,以發揮預算最大效益。

(一)國防財力獲得:國防預算須配合國家的預算體制與財務分權加以運作,結合各項國防施政,考量計畫優先性,並透過行政溝通與立法協調,爭取財力資源合理編配。

(二)國防財力管理:各級單位從年度預算編製至實際執行的期間往往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預算編用產生波動,而在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下,應戮力強化財務管理能力,藉由建立控管機制、流程再造、現地輔訪、統計研析等策略,全面提升財力資源管理。

三、軍備整備

  運用軍備體系管理機制引進先進技術,並結合國軍建軍規畫需要,適時滿足國軍防衛作戰需求,落實與國家經濟建設及民生工業結合,以貫徹「全民國防」政策目標。

(一)獲得策略規畫:運用先進管理技術及完備的獲得管理制度,使國軍武獲作業在滿足作戰需求與符合政策指導前提下,以最適成本、最短期程獲致最大效益。

1.軍事投資建案:遵循「創新、不對稱」指導、「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結果,及近、中、遠程聯合戰力規畫未來作戰的需求,以有限國防資源籌建最大效益的可恃戰力。

2.推動「中山科學研究院」轉型:國防部研擬「中山科學研究院」轉型為行政法人,以國防部為監督機關,期藉導入企業化管理,引進優秀人才,提升組織效能。

3.國際軍備交流:積極與國外對等機構進行交流合作計畫的協商,逐步轉化為我國需要的作業模式;並與先進國家加強軍備交流,以技術合作、移轉為優先、現貨採購次之的方式,逐步建立國軍武器研發能量。

4.研究發展:秉持「先求有、再求好、再求更好」的部署原則研發武器系統,置重點於「創新、不對稱」戰力發展,建立「軍轉民、民通軍」策略聯盟與分工合作,加速高科技尖端武器裝備研發與獲得期程。

5.生產製造:民國99年完成武器系統、裝備、飛彈、槍砲、彈藥等軍品11,000餘項,產值247億餘元,至民國100年5月止,依進度完成軍品生產2,500餘項,預估全年可生產12,000餘項,產值達328億餘元,大幅提升國防自主產製能量及國軍整體戰力。

6.武器裝備獲得:依「國內自製優先、國外採購為輔」的武獲政策,並遵循「國防所需、強化防衛及無法自製」的軍購原則,藉由向國外採購要求工業合作及落實技術移轉,以提升國軍科研產製能力,達成國防自主目標。

(二)科技策略規畫:前瞻未來作戰需求,評估既有科技能力,並整合軍備資源,規畫國防科技發展藍圖,以支援建軍備戰任務。

1.國防科技發展:結合未來作戰需求,整合評估國防科技研發能量,並拓展國際科技及學術合作交流,建立技術能量。除規畫「高頻微波技術」等7大領域外,另將「節能減碳(替代能源)」納入國軍前瞻研究重點,亦擴大國內國防科技發展層面,提升總體科技水準。

2.國防工業發展:民國99年11月修訂「國防部工業合作作業規定」,構建國軍軍工廠國內供應體系,落實國防工業植基於民間的效益。目前推動的重大工業合作計畫包括「P-3C型反潛機廠級後勤維持規畫」及「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後勤維保技轉」等案,有效提升武器裝備維保能量及強化國防自主能力。

3.軍民通用科技發展:以「關鍵技術」、「振興傳產」、「軍品釋商」及「技術服務」為開發核心,緊密聯結國防與民生科技,提升產業競爭力,達國防自主目標;另配合國家太空中心及中央研究院執行國際型技術服務計畫,促進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

(三)後勤策略規畫:檢討運用企業運作最佳模式,採「全壽期系統管理」架構,輔以「供應鏈管理」及「產業策略聯盟」的作為,結合國內業界能量,以降低投資成本、增進後勤支援效率,適時支援作戰部隊,滿足作戰所需。

(四)採購管理規畫:透明採購作業、促進廉能風尚;採購案件成效統計,提升國內工業科技水準。

(五)工程營產管理:改善生活設施、落實節能環保;持續營地釋出、活化國土利用。

四、國防民生

  國防部秉持政府「國防資源釋商」政策,促進國內產業升級與國家總體經濟發展,透過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引進民間資金與活力,以有效挹注經濟發展;同時落實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共同維護環境品質,以達國防建設亦能兼顧民生的目標。

(一)資源釋商:透過國防資源釋商,落實武器裝備在國內研發、產製、維修及一般性軍需,藉由國防資源直接挹注,鼓勵國內廠商從事國防事業,達成建立自主國防、提升國內科技水準、活絡市場經濟,增加就業機會等目標。

(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因應未來組織功能及建軍整備所需,減少國軍不必要的後勤人力、物力及財力耗損,以民間新興(專業)技術或經營理念,活化相關物資與營產的運用及養護,提升整體公共效益,促成政府與民間互利目標。

(三)環保生態與節能:環保議題逐漸抬頭,國軍在不影響國防安全與軍事作為下,推動各項環保運動落實永續節能。未來將置重點於綠色環保節能標竿方案,藉以強化環保成效,貫徹節能減碳政策。

 

100. 9. 20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