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衝擊國家安全

 

 

一、氣候變遷危機迫在眉睫

  氣候變遷可說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但除了於1990年代及本世紀初受到關注外,近來卻逐漸遭到忽視,不再成為重要國際場合的主要議題,也不再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攻防焦點。然而不正視並不代表不存在,2012年美國中西部糧倉遭逢50多年來最嚴重乾旱,菲律賓8月間暴風豪雨引發的洪災造成至少170人罹難,在在提醒人類氣候變遷所引發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人道主義研究機構DARA及「氣候變遷脆弱國家論壇」公布的全球氣候危機報告指出,由於大量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導致冰帽融化、氣候極端化、乾旱與海平面上升等,世界各國若不能有效處理氣候變遷問題,2030年前將可能有上億人因此喪生,每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將減少3.2%。顯示氣候變遷不僅涉及氣候與環境問題,也對安全問題產生巨大威脅。

二、氣候變遷對人類的影響

(一)水資源危機:氣候變遷危機並非未來式,而是地球的現在進行式。由於全球溫度不斷攀升,許多地區已出現乾旱問題,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2億人處於缺水狀態;而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研究,至2030年時,全世界將有47%的人處於高度缺水狀態。世界上的水資源97%屬鹹水,剩下3%為淡水,其中僅1%是人類可直接汲取,惟有明白水資源的珍貴,才能了解「水戰爭」漸趨頻繁的原因並正視缺水問題的嚴重性。

(二)糧食危機:氣候變遷除了造成水資源危機,其連鎖反應更牽動糧食安全。據聯合國針對全球土地資源的評估,全球近四分之一農地已嚴重退化,世界人口卻相反的仍持續增長,若要餵飽全人類,至2050年勢必得增加70%的糧食產量。然而在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要達到此目標無異是緣木求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亞洲為全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區,也是小麥、玉米主要生產地,極易受氣候變遷的影響,一旦爆發全球糧食危機,亞洲極可能成為受創最嚴重的區域。

三、人為干擾使氣候變遷危機更趨複雜

(一)國際場域鬥爭:當氣候變遷日益成為全人類安全威脅之際,各國在此議題上卻不僅無法取得共識,反而將其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如南太平洋島國是遭受氣候變遷威脅最大的國家,但2012年8月於庫克群島所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卻淪為美國與中國大陸相互攻防的場域,媒體關注焦點並非在於兩國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危機,而在兩國如何藉由提供援助來拉攏小國,以壯大外交力量。

(二)戰略利益競爭:國際場域的鬥爭雖為人詬病,但至少沒有立即性危害;在這場人類未曾面對過的生態與環境危機中,部分國家卻利用氣候變遷作為推進戰略利益的手段。如北極冰帽正經歷自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冰融,部分國家想到的卻是如何開發此區的海底資源,以及利用冰融後出現的西北與東北通道。北極區國家為奪得先機,已開始將此區軍事化,區域外國家更是垂涎北極的戰略資源而虎視眈眈,中國大陸便是其中一例;在國際現實主義因素的介入與利益爭奪下,北極區的氣候變遷危機更趨複雜。

四、各國國家安全政策

  氣候變遷對人類造成的威脅,使愈來愈多國家開始以國家安全的角度來思考氣候變遷的影響,如美國歐巴馬總統任內的「國家安全戰略」、「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四年期外交和發展總檢討」和「全球發展總統政策指令」等四份重要安全文件,都將氣候變遷內容納入其中;英國「國家安全戰略」、法國「防衛和國家安全白皮書」、德國「國家安全戰略」與「防衛政策綱領」等,也都強調氣候變遷的風險。

五、我國因應之道

  臺灣近年因極端氣候而災情頻傳,使民眾對氣候變遷有所認知與警覺。事實上,國際將臺灣界定為氣候變遷的高度敏感地區,不僅豪大雨出現的頻率增加,海平面也年年上升,我國不僅須面對過去不常處理的氣候與環境問題,更須思考氣候變遷對國際政治和地緣戰略的影響,以及對我國可能的衝擊。這些問題皆超出過去傳統經驗,必須以新的思維面對和因應,惟有及早準備,方能有備無患。

 

社論/青年日報101102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