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國防報告書摘要報導五

國防戰力 國防武力

 

 

  國軍依據「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軍事戰略構想,在聯戰效能、戰訓整備、資電戰力、後勤支援、後備儲能、精神戰力等能力上持續整建,發揮整體效能,確保防衛作戰任務的達成。

一、簡介國防組織

  國防組織自民國91年3月1日《國防法》及《國防部組織法》(以下稱國防二法)施行後,確立「文人領軍」、「國防一元化」的民主國防體制。未來在有限的國防資源及兼顧最大投資效益下,進行組織調整規畫,建構一支現代化國軍。

二、提升聯戰效能

  除持續強化聯合作戰效能外,並結合組織結構調整、武器裝備更新及「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建立「加快指揮速度、便捷後勤支援」的聯合作戰部隊。

  國軍以確保臺海和平、領土完整及區域穩定為目的,在敵有進犯行動時,整合三軍兵、火力,依武器效能適切部署,並運用精準打擊、重層攔截、泊地與灘岸攻擊等手段,執行「聯合截擊」與「泊地、灘岸殲滅」作為,以瓦解敵速戰速決的企圖,確保臺澎防衛作戰任務的達成。

  另強化「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反制與防禦能力,近年來,除籌獲SRP長程預警雷達、P-3C反潛機、獵雷艦、油彈補給艦、迅海級艦、無人飛行系統(UAS)、雲豹甲車、雷霆2,000多管火箭、AH-64E及UH-60M直升機等新式武器裝備外,並完成F-16A/B與IDF戰機、E-2K預警機、愛國者飛彈性能提升。

三、持恆戰訓整備

  國軍本「為戰而訓」、「戰訓合一」要旨,勤訓精練,並聚焦於部隊體能、組(綜)合、駐(基)地訓練及精準飛彈射擊,提升官兵基礎戰力。募兵制後,士兵役期延長為4年,徹底執行「一專多能」訓練,使官兵嫻熟精練連(含)以下所有兵器及必具戰技,增加部隊人員任務運用及後備編管彈性。

  訓練方面,目前置重點於建置「新興兵力訓練模擬系統」、「陸軍實兵模擬接戰系統」,及提升「戰區聯戰兵棋系統」與各軍種模擬系統功能,朝「合成化戰場」精進,以達成「撙節訓練成本」、「降低訓練風險」、「確保裝備妥善」、「提升訓練效益」的目標。

四、堅實資電戰力

  國軍聯合電子作戰以整合電磁頻譜管理與決策支援平臺,提升戰場電戰指管運用彈性為目標,持續研發及籌購各類電子戰支援、防護與反制系統,確保資電全般資源完整、指管暢通與作戰行動自由。

  另推動國軍電戰關鍵技術發展,配合「十年建軍構想」及「五年兵力整建計畫」,強化複雜電磁環境下指管系統、通資平臺、網路與電子戰能力,以建立臺海局部電磁優勢,有效支援聯戰任務遂行。

五、完備後勤支援

  國軍後勤整備為達成「精準後勤管理、快速後勤支援」的目標,持續推動後勤委外,周延合約管理機制,廣儲後勤支援潛力。另積極檢討老舊裝備汰除、完善新式裝備整體後勤規畫及提高官兵生活設施品質,全面提升支援與服務效能。

  為提升軍品維保效益,將致力清整庫儲零附件、精實檢討備料需求、推動三軍維修能量整合及強化整後經理團隊,以監控維持成本趨勢,建置完備核心能量。在精進後勤資訊管理效能方面,以巨量數據分析技術,整併及調整航空器管理等8項資訊系統,並推動庫儲條碼整合,增進補保作業效能。

六、統合後備儲能

  共區分為「動員計畫整備」、「人力動員整備」與「物力動員整備」三方面。動員計畫整備方面,為確保臺澎防衛作戰任務達成,軍事動員以「計畫動員為主、臨時編成為輔」,於平時完成計畫擬定,動員實施階段時,迅速編成戰力堅強的後備部隊。

  人力動員整備方面,現役人員(含軍事訓練役人員)退伍後,須接受後備軍人管理,藉平時教育召集訓練蓄養戰爭潛力,俾於戰時迅速編成後備部隊,共同遂行國土防衛作戰。

  物力動員整備方面,每年7至9月間,區分「作需審查」及「供需簽證」等2階段辦理物力動員準備工作,依「調查編管、作需審查、供需簽證、跨區支援、策訂計畫、演訓驗證」程序,邀請相關部會、縣市政府及監理機關,建立資源整合平臺,提升作業精度。

七、形塑精神戰力

  精神戰力是「軟實力」、「巧實力」的具體展現,國防部運用「莒光園地」電視教學、青年日報社「一報三刊」、漢聲電臺及網路文宣管道,推動國軍廉政工作及嚴密各項保防措施,期使國軍官兵堅定信仰、砥礪武德,發揮無形戰力於極致。

    

文:國防部/青年日報 104年10月28日 第4、5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單位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單位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