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定義之多面向探討

 

 

學界中有關國家安全定義方式甚多,對此議題的學術論戰亦時有耳聞,但論者往往失之於偏頗而未盡周全。本文將自國家安全與多種國家利益間相互指涉的關係,作為探討國家安全議題多面性的基礎,並就國家安全議題之多面性,提出能適用於各面向之有關「安全」的基本定義。

一、國家安全之多面性

(一)中西歷史淵源:吾人之所以會意識到國家安全具有眾多面向,其實是基於許多不同的歷史淵源。我國自古以來邦國征戰不斷,朝代多次興覆,傳統兵學中早就將論斷兵事之眼界,自戰場上純然軍事的爭鬥,擴展到外交上折衝樽俎遠交近攻,文化上移風易俗教化和番,甚至藉經濟封鎖使敵貧弱,凡此種種都在先人所留兵書寶典中屢見不鮮。至於西方則是從拿破崙時代開始,逐漸將封建王朝貴族相互殺伐爭戰所謂「王之戰」,經由套上共和民主之外衣,鼓動民眾參與而成「民之戰」。工業革命後,經濟生產講求分工,社會組織與意識形態雖日趨多元,但公民間互動卻愈見密切,因此若任一單元未能運作正常,都會使國家治理失衡、整體社會失序。

(二)名家論述:德國名將魯登道夫所倡之「總體戰」,強調國家興兵動武時,必須傾其全力動員各種資源但求一勝。法國將軍薄富爾主張的「總體戰略」觀,則是明白點出戰略思考必須涵蓋國家實力上所有不同的單元。至於日後美國學者奈伊所強調的「軟權力」、中共喬良及王湘穗所倡議的「超限戰」,其實都是以不同方式點出國家安全的多面性。

(三)各面向相互牽動:總之,國家的利益具有多重的面向,各個面向相互牽動息息相關,任一方面傾覆都有可能造成全盤皆輸。同樣的,國家為維護國家利益所要掌握運用的綜合國力,亦同時具有多重的面向,務求相互均衡面面俱到,使其可以發揮最大效益。由此可看出,國家安全在其本質上具有多面性的特質;因此考量國家安全議題,即如同破解多變數方程式一樣,必須使所有變數均在掌握中,才能使最後的解答無懈可擊。

二、不同安全面向之通用定義

(一)各面向認知落差大:國家安全各議題中最容易讓人領悟的面向,莫過於軍事安全或國防安全;其次外交或涉外政治上的安全亦不難讓公眾理解,另外如經濟活動、財政匯兌與貨幣金融方面因與人民生活的福祉直接相關,民眾也有相當程度的敏感度。但是其他諸如跨國性犯罪、汙染及疫病,可能會對國家的環境安全、社會安全及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威脅時,民眾在認知上就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至於某些經由媒體、網路、書刊或文化交流活動而造成本身傳統文化或價值觀有所衝擊時,是否可稱為對文化安全上的威脅,這可就見仁見智,不太能夠獲得社會共識,須適當的定調後再加以因應。此即為何法國某些人士視麥當勞等速食文化是對其文化的威脅,而伊斯蘭世界中某些政府及宗教領袖對西方商業活動所夾帶的價值觀,一向多所疑懼且保持高度戒心的原因,但此種思維卻不一定能獲得普世認同。

國家安全眾多面向中以軍事安全與國防安全最容易領悟。
圖為我陸軍復仇者飛彈,使用紫、紅外線雙重尋標裝置,擔負野戰防空的重任。

(二)通用定義:既然在安全議題的面向是如此五花八門,其內涵與本質又很錯綜複雜,究竟是否能找出有關「安全」的通用定義,以適用於各個面向而不至於產生爭議,甚或有所疏漏呢?這個問題要正本清源的從主管維護國家安全政策的政府功能來看。政府為維護國家安全時,在施政上最主要的任務與功能為兩個方面:策定政策與執行政策。基於此點,則可擬出有關「安全」之定義如下:「在策定政策時,具有選項自由;同時在執行政策時,亦具有行動自由。」(freedom of choice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freedom of action in implementing policies,或freedom of choice in policy formulation; freedom of action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同時就此再擴及到各不同面向,使該定義能更具有彈性而成為「○○安全」之定義如下:「在策定○○政策時,具有選項之自由;同時在執行○○政策時,亦具有行動之自由。」(freedom of choice in formulating ○○ policies; freedom of action in implementing ○○ policies,或freedom of choice in policy formulation of ○○ affairs; freedom of action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 affairs)。在此定義下,則不論將軍事、外交、政治,經濟、財稅、社會、公衛、環境或文化等不同面向填入前述○○之空格內時,即可發現此種定義方式不但相當周延,同時也富彈性,可確實適用於各個不同國家安全面向之子題。

三、安全與政策息息相關

(一)政策策定影響執行自由:「安全」在本質上與相關政策策定時的選項自由,以及執行時的行動自由是息息相關。假若在某種安全面向上,國家受到外力干預威脅,或是本身的國力不足、資源有限,就會在策定政策時受到相當大的約制,從而使政策選項上感到左右掣肘;有時甚至會因受限於國力與資源,使某些政策選項根本就無法考量,也導致後續執行相關政策時,整個揮灑活動的空間與彈性都受到約制,當然就自然毫無行動自由可言了。當某一面向的「安全」無法獲得確保時,則人民在該方面的福祉就要受到實質損傷,或至少會有所疑慮。

(二)從各面向「安全」定義判定相關威脅:國家安全的各個面向所遭逢的外來潛在威脅,其實是無日不與的常態,而某些足以妨害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的直接對手或競爭對象,往往並未以大張旗鼓的高姿態顯現於公眾面前,因此會影響到民眾對於國家安全威脅的認知程度。為了確保對國家安全不同面向相關威脅的認知與判定,可運用上述定義,經常反思各種客觀環境與外在條件是否會縮減政府施政在追求民眾福祉時策定政策上的選項自由,以及執行政策上的行動自由。如此便可確認該面向的國家安全是否獲得確保,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是否受到威脅與侵害。而政府施政時著重敦邦睦鄰及厚植國力,自然就可以增加政策策定上的選項自由,以及落實政策時的行動自由,從而確保國家安全,使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不受威脅與侵害。

英國赫爾大學博士候選人 陳玉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上校教官 張競青年日報96718日第4
圖片來源∕軍聞社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