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田新閣國防與外交政策走向

 

 

日本福田新內閣於2007年9月26日正式成立,新任首相福田康夫領導的自民黨已非小泉純一郎時代的強勢執政黨,面對國內外的諸多挑戰,國家安全、國際外交政策更受到鄰國與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新閣員陣容幾乎是接收安倍前內閣的人馬,可見新內閣在安保、外交政策上仍依循右傾保守路線,緊跟同盟美國,逐步邁向「普通(軍事)國家」,並聯合價值觀相同的印度、澳洲等國圍堵、抗衡中國大陸,爭取亞洲領導地位。

但最讓美國等反恐同盟國憂心的是,福田是否能順利與在參議院居多數的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進行協商,促成「反恐特措法」延續,以持續在印度洋支援盟軍後勤補給等海上加油行動。其次,日本社會期待福田解決北韓綁架日人問題,「六方會談」也將再度召開,國際社會亦十分關切新內閣是否會改變對北韓問題的態度,建構更為安定的周邊安保環境。

一、積極爭取「反恐特措法」的延續

日本海上自衛隊船艦支援美、英等反恐盟軍,在印度洋上提供加油補給的「反恐特措法」將於11月1日到期,福田想藉訪美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高峰會的機會,向美國表明日本政府將努力持續這項歷史性突破、參與反恐的國際軍事活動,也盼美方了解朝小野大的窘境,法案可能遭在野黨杯葛,難以在國會過關。

其實,在國防、外交路線上,在野的民主黨也是保守、右傾路線,雙方在戰略目標上無太大差異,僅可能在戰術上有所交鋒,爭取政黨最大政治利益。目前,表明反對「反恐特措法」延期,企圖促成「解散眾議院,進行總改選」,以奪得執政權為目標的在野黨黨魁小澤,勢必會在攫取相當政治利益後才鬆手。這場國會戰爭猶如福田其父福田赳夫當年與田中角榮爭奪首相寶座「角福之戰」的翻版。

二、石破茂出任防衛大臣安定人心

新任防衛大臣由熟悉安保事務的前防衛廳長官石破茂出任。2007年1月才升格的防衛省三度更換防衛大臣,因此,新內閣寄望由嫻熟安保事務的石破茂來安定防衛省的人心,以穩定推行政務。

911事件後,美國發動對阿富汗、伊拉克的反恐戰爭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於印度洋執行近6年的海上加油、空中運輸行動,能否繼續則有待日本國會做出決定。石破茂曾於2002年出任防衛廳長官2年,當時參與「反恐特措法」的首次延長作業,對特措法、自衛隊活動有深厚認識,相信在國會備詢時能以沈穩態度提出令人放心的答詢。

三、重整軍備邁向區域軍事強國

針對曾引起軒然大波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福田曾聲明就任後不會去參拜。 他十分明白參拜一事勢將影響到與中、韓雙方的關係,不但阻礙前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路,也使東南亞國家對於曾被日本侵略的陰影,更加難以磨滅。
  對日本而言,走向普通軍事國家、在亞洲發揮主導作用已是不歸路。福田在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時,便曾放出修正日本「非核三原則」的試探氣球。相信在鷹派的石破茂襄助下,這條路不會比小泉、安倍時代走得慢。如今日本除了沒有核武,強大的軍力已毫無疑問地成為名列前茅的軍事大國。

四、自衛隊參與國際維和已成「基本任務」

日本一向予人經濟大國的印象。但若仔細比較戰後初期與現在的軍備狀況,差距之大,恐怕更令人咋舌。當今日本軍事力量的規模及其活動範圍、可觀的軍事預算、尖端先進武器、精銳嚴格的訓練,都不容小覷。

(一)成立自衛隊:二戰後,依據駐日盟軍總司部(GHQ)「非軍事化」的方針,日本陸、海、空軍完全解體。1950年6月,韓戰爆發,聯軍統帥麥克阿瑟下令成立警察預備隊。1954年7月,設置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正式成軍。

(二)活動範圍突破限制,行遍全球: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是自衛隊發展的轉捩點。日本藉國際社會批評其「光出錢,不流汗」,順勢於該年4月派出掃雷艇前往波斯灣負責清除水雷的任務,打破自衛隊不派兵海外的限制。

自此以後,自衛隊即以「美日安保」同盟,配合美國主導的聯合國,以「人道救助、緊急救災、國際維和、國際貢獻」等理由行遍天下。911事件後的反恐軍事行動,更歷史性派遣地面部隊遠赴仍屬戰爭狀態的伊拉克。日本政界保守派近年大聲疾呼發展成為「正常(普通)國家」,希望和一般國家一樣擁有軍隊。但實際上,自衛隊活動的範圍比大多數「正常國家」軍隊廣闊,稱得上是行遍全球。

(三)美日同盟,角色更彈性:透過參與國際事務,自衛隊的角色也由「專守防衛」轉朝「維持區域秩序」、「全世界規模的協調」、「國際貢獻」等領域擴大。正式升格為防衛省後,自衛隊參與國際和平活動已是「基本任務」。這是1954年建軍以來,首次變更「自衛隊任務」,本來在憲法約束下,是不該給予自衛隊超過「專守防衛」的任務。但現在不僅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連美國出兵阿富汗、伊拉克,自衛隊都派兵參與,正如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宣稱的「世界中的美日同盟」,強調在國家安全上「美日一體化」。

五、周邊安全挑戰將左右政策走向

其實無論誰擔任首相,基於美日安保條約,在安保、外交等政策上,日本追隨美國已是必然趨勢,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不過,當前新內閣面臨北韓問題、六方會談、臺海關係轉變期等特殊情況,東北亞今後將如何發展、建立穩定和平的安全機制令人關切。

未來日本究竟仍只追隨美國,或尋求與周邊的我國、中國大陸、南韓、俄羅斯等發展多邊安全關係?日本人民對整個國家、社會的保守右傾化,抱持什麼樣的感覺和想法?新內閣的成立是否會出現調整契機?這些重要抉擇關乎新內閣的安保、外交方向,值得密切觀察。

                                彭濟群/青年日報96年10月1日 第4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