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中東安全戰略重返武裝路線

 

 

美國在推翻海珊政權之後,布希總統曾提出三階段和平路線,由當時的國務卿鮑爾穿梭中東,希望能促成以巴問題的解決。5個年頭過去,以巴問題仍然未解,巴勒斯坦內部的「哈瑪斯」與「法塔」派系爭鬥變本加厲,而美國將視野局限於伊拉克之際,更讓中共得以乘勢發展對外關係。以「世界警察」自許的美國,終於在2007年7月提出「新中東和平計畫」,並搭配中東軍售與伊拉克撤軍等作法,但美國近年因為中東而忽略亞洲的問題是否會得到妥適調整,仍值得進一步觀察。

一、呼籲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接觸

布希總統於7月16日發表全新的中東政策,呼籲溫和派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接觸,同時支持目前陷於困境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參加重新推動中東和平的國際會議。美國國務卿萊斯與中東四方特使布萊爾將為這個新計畫在中東各國奔走,雖然布希的這番演說並未在中東各國引起太多反響,但華府在7月下旬宣布,計畫將總價至少200億美元的武器出售給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另外5個波斯灣產油國家,軍售案另包括一項為期10年、提供300億美元援助款項予以色列,130億美元予埃及的新軍事援助方案。

二、整合軍售與外交政策

9月,布希採納了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裴卓斯的建議,計畫在2008年年中時,將駐伊美軍由20個戰鬥旅減為15個,即減少大約21,500名戰鬥部隊。至此美國的中東策略調整逐漸明朗。美國雖然提出撤兵計畫,但並非撤回16萬駐伊大軍,而是在維持約13萬的駐伊兵力之外,以銀彈配合幕後外交壓力,設法促成軍售波灣國家,同時獲得要求其支持以巴策略的籌碼。美國強化中東盟邦軍備之舉,也代表美國又回到武裝盟國,以對抗共同敵人的傳統策略。除了繼續支持以色列這個中東最堅定的盟國,美國也試圖加強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武裝,以對抗蓋達恐怖組織、真主黨等中東威脅,乃至於打造對抗伊朗的前緣戰力。

美國雖然推翻了海珊政權,卻引起伊拉克邊境的不穩定,並從根本上改變中東的戰略版圖;而伊朗優勢地位的提升,卻令美國的盟邦感到不安,因此軍售與外交必須整合成為戰勝敵人的利器。

武安國/青年日報96年10月1日第4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