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競逐中亞能源之戰略

 

 

中亞地區獨特地緣戰略環境以及富含能源等優勢,促使包括中共在內的各強權調整外交政策。考量地緣戰略與能源需求等因素,中共更積極透過「上海合作組織」及外交手段來競逐中亞能源,這也同時嚴重壓縮我外交空間。

一、中共能源安全面臨諸多風險

石油安全是保障中共能源安全的關鍵,不僅關係到經濟安全,也影響其社會與政治的穩定。然而,目前中共的能源安全正面臨諸多風險,其中包括:

(一)石油需求量大,卻高度仰賴進口:據國際能源署(IEA)預估,2010年時,中共日需710萬桶原油;2020年,需要1100萬桶。保守估計,中共每年石油消費約4.6億噸,但屆時其每年僅能生產1.8~2億噸,近2億噸的缺口需仰賴進口。據估計,2010年中共的石油進口量將成長一倍,達每日400萬桶,對外依存度達5%;2030年,更可能高達到1,000萬桶,石油進口比例增加82%,幾乎相當於美國目前的石油進口量。

(二)過度依賴中東,風險過大:目前中共的進口石油有50~80%來自波斯灣地區。預計到2010~2020年,仍有45~50%的需求。中東向來政治動盪,恐怖攻擊與戰亂不斷;1970年發生兩次石油危機後,就不斷有關於中東石油供應面臨威脅的警告聲。而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更為中共的能源進口增添不少風險。

(三)海上運輸面臨困境:中共9%以上的進口石油透過海路運輸。除了委內瑞拉,從其他地區進口到中國的能源都要經過印度洋及麻六甲海峽;但宿敵印度正積極強化海上戰力與印度洋的主導地位。其次,麻六甲海峽的恐怖攻擊、南海主權糾紛、臺海兩岸對峙、日本轉趨積極主動的國防方向,甚至美軍第七艦隊等現實,壓縮了海上交通的安全空間,增加能源取得的風險。中共近年雖積極推動海軍現代化,但現階段仍缺乏遠洋作戰能力,遑論保護運輸安全。

(四)戰備儲油量不足:國際能源署認為石油供應中斷量達需求量的7%就是能源安全警戒線,而安全儲量值為需求量的25%,而中共目前的戰備儲油不足一週用量。一旦中東動盪,石油無法出口或海上航道遭到封鎖等危機,中共根本無法應付。屆時不但社會運作面臨停擺,甚至將危及政權。

二、中共積極制定能源戰略方針

中共深知石油對國家發展的高度重要性,也積極思考提出因應之道:

(一)建立戰備儲油庫,確保供給安全:中共預計分3期15年建立戰備儲油基地。首先在浙江鎮海及岱山、山東黃島、遼寧大連等地建立4個大型戰備儲油基地,預計2008年前陸續完工。屆時,加上國內的商業石油儲備量,其總體儲備量將超過30天,期望在2020年內達到國際能源署的90天(約18億桶)戰備儲油量標準。

(二)能源「走出去」,開拓多元化油路:中共認為要減低對中東能源的依賴,進口石油的管道必須多元化。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實行能源「走出去」戰略更是必然。在此戰略思維下,全面整合外交及商業資源,積極向外尋油。「東引、西進、南下、北連」的新石油路線圖漸成形,北連是指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跟石油;東引為持續探勘東海油氣田,與深入拉丁美洲探勘油源;西進則是向中亞、非洲等地區找油;南下則為加強南海艦隊實力,破除「麻六甲困局」。

(三)尋找替代能源,加強國內開發:中共對「十一五」期間的替代能源政策,採強化節約和高效利用導向;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構築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並實行「油氣並舉」政策,加強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發展石油替代產品。

三、中共的中亞能源布局

中亞能源豐富且與中共西部相鄰,若能與之合作開發,將有助於中共油源、油路的多元化,降低對中東的依賴,避免海路遭到封鎖。其次,亦可為西部開發提供穩定的能源來源。因此,中共正企圖透過以下外交布局,來掌握中亞油源:

(一)提供出口市場:由於中亞產油國位居內陸,缺乏出海口,以往石油只能出口到俄羅斯或伊朗。如今中共提供另一個市場,即從新疆進入中國。

(二)建構中亞「和諧地區」,鞏固油源:中共的策略是與中亞產油國發展戰略伙伴關係,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建構有利中共在當地推動能源開發合作的和諧地區,讓中亞成為長期、穩定的能源來源。例如,中共與哈薩克在2003年宣布將共同興建從哈薩克到中國的石油通道,哈薩克及俄羅斯的石油可藉此輸出到中國。為此,2005年,胡錦濤訪問哈薩克時,特與哈薩克總統發表聯合聲明,將「中」、哈雙邊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承諾盡全力鞏固雙邊能源合作,為「中」哈石油管線提供實質的政治保障。

(三)透過國營石油公司,爭取能源開發與經營權:中共的國營石油公司在外交部門的全力支持下,透過聯合開發、油管鋪設與併購股權等方式,積極爭取中亞的油氣開採與經營權。

1997年,與哈薩克合作開發能源計畫並規畫興建油氣管線工程,藉投資與共同開發跨國界經濟圈,爭取能源開採權、鋪設權,進而建立新疆地區的石化工業基地。同年,再獲得阿克糾賓斯克和烏津兩大油田的開採權。隨後簽署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協定,修建從哈薩克至新疆的石油管線。該管線已於2006年5月開始對中國輸油,年約1,000萬噸,全體管線工程預計2011年完工,屆時每年輸油量將提升至2,000萬噸。2005年,以41億8千萬美元成功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股權,該公司為哈薩克第三大石油生產商,擁有12個油田、6個區塊探勘許可證,預計將可為中共增加每天20萬桶石油供應量。

四、中亞能源優勢將牽動大國角力

確保能源安全關係著中共能否在21世紀中期成為經濟大國。對中共而言,中亞兼具地理與能源優勢,更降低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與海運風險,在能源安全上有著重要意義。未來,中共勢將透過上海合作組織及經貿合作,加強在中亞的能源布局,與其他大國的競逐也將更趨激烈。

王崑義/青年日報96年10月14日  第3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