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航天戰略對兩岸情勢的影響

 

 

中共「神舟7號」太空船在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成功發射,於28日17時37分安全著陸,完成太空任務。對中共而言,「神舟7號」太空任務的成功,不僅展現其邁入世界強權的硬實力,更為國家安全與戰略環境開拓更廣闊的空間;但中共航天科技的發展是否僅限於和平實驗任務,若延伸為軍事戰略用途,其背後隱藏的戰略目標則令人憂心。

一、中共航天科技「跨越式」發展

(一)中共航天科技的發展:1980年以前,中共在軍事科技上除了對核武研發外,其他發展在技術上均遭遇到瓶頸而停滯不前;爾後因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獲得國外先進科技與知識的機會,開啟先進航天科技發展的領域。在高科技的運用下,各種太空載具及新武器相繼開發,使外太空繼陸、海、空及電磁頻譜之後,成為第五度作戰空間。中共為達成「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目標,自1996年開始成立北京航太飛控中心,1999年開始精心策畫的「天軍」,2001年,共軍總參頒發新的「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將全國規範為陸、海、空軍、二砲、預備役、武警及科研實驗七大類部隊,組建一批「科研實驗部隊」,該部隊至少包括因應信息戰而成立「電子戰部隊」、「網軍」、「心理戰部隊」與「天軍」。

(二)航天科技與航天戰略的優越性:目前中共已掌握航天科技與航天戰略的優越性:可以實現全球即時的探測與預警;可以實現遠程或洲際的衛星通訊系統;可以實現遠程的精準作戰;可以不受國界、地理和天候的限制。中共「天軍」概念的實踐,從2007年1月成功發射陸基彈道飛彈摧毀低軌風雲氣象衛星,從「神舟1號」到「神舟7號」發射成功,中共載人出艙與計畫發展獵殺衛星的航天科技,僅以近9年的時間完成太空先進國家3、40年所走的路,證實中共堅持發展兩彈一星(核彈、飛彈、人造衛星)跨越式的新軍事變革道路,在國防科技應用與自主創新的具體成果,已不容世人小覷。

二、中共「航天威懾」戰略目標

(一)具太空襲擊與攔截能力:正如美軍事專家評估,「神舟」系列太空火箭其實是「縮小版」的長程洲際導彈,太空艙則像是導彈彈頭,具有太空襲擊與攔截能力,不僅可實施反衛星作戰,更能結合空中預警機之戰場管理功能,設立太空預警指揮所。中共成功發射「神舟」系列火箭,宣示已掌握並能熟練運用「小動量太空火箭技術」,而此技術正是克制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關鍵因素。至今再次證實,中共積極發展以陸基彈道飛彈為載體的低軌「衛星殺手」反衛星系統,加上「神舟七號」成功的放飛太空船所攜帶的「伴星」,足可配合發展獵殺太空衛星的技術。

(二)與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相抗衡:換言之,中共確已掌握未來新型導彈將具備攔截與反攔截作戰能力,並可與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相抗衡,同時將更進一步發展攻擊超越低軌目標的能力。未來,其所成立的天軍部隊與建立的太空站,絕對可有效對大氣層內的軍事行動實施偵察、監視、指揮、管制、攔截與摧毀的行動。

三、對臺海安全可能之威脅

(一)積極發展不對稱作戰思維:中共進軍太空已在為未來戰爭作準備;而中共積極發展「不對稱作戰」的戰略思維,明確展示共軍有能力進行資訊化高科技的「首戰即決戰」、「點穴戰」與「局部戰爭」,可對特定戰略目標實施精準攻擊,戰爭的自主性較往昔大為提高,明顯從傳統的軍事作戰領域擴展至太空作戰能力。對臺海安全而言,中共除已有能力反制美航母介入外,還可將美、日及相關國家的高、低軌偵察與導航衛星均予獵殺,使企圖介入的外軍無法掌握共軍在臺海的動態,將使臺灣所受到的威脅更甚往昔。

(二)中共的「聯合總體戰」:加拿大戰略學者平可夫認為,共軍內部部分人士對兩岸情勢憂心,因此不斷發動戰略威懾;某種程度上,中共已將軍事、經濟、外交與政治組織間做全面性整合。中共整體的國防轉型,已超脫軍事戰略範疇,不僅結合「打贏資訊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與「主動防禦」的戰略思維,並提升「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全面推動「和諧世界」、「新安全觀」的外交策略,持續運用「三戰」、「反分裂國家法」等作為,整合成為全新的「聯合總體戰」策略。

四、我應妥擬因應對策

中共發展航天戰略野心勃勃,計畫2009年與俄國探測火星,2017年進行探月,2020年建立太空站,也完成了自行研發的一系列發射器與探測衛星。「神舟7號」的飛行成功,已可具體運用於軍事戰略層面,其意圖無非尋求成為亞太地區的區域霸權,並挑戰美國的全球地位。若對照中共國防白皮書所公布的三步走國防發展戰略的期程(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目標),更凸顯共軍犯臺能力不容輕忽。

根據共軍近年各項演訓研判,如果將M族飛彈加上百餘枚精準度更高的巡弋飛彈,中共對準臺灣的飛彈超過1,300枚,而共軍已在2007年完成對臺應急作戰能力準備;2010年完成對臺大規模作戰準備;2015年共軍將具備與國軍決戰的戰力準備。具體而言,中共航天戰略另一目標無異聚焦臺灣,其整體國防轉型已超脫軍事戰略範疇,欲藉和平發展所累積的綜合國力來解決兩岸問題;而我們要打一場「未來戰爭」,就必須準確評估中共現階段的整體戰略思維,並前瞻發展航太戰力,加速國防轉型,以因應未來可能戰爭。

陳子平/青年日報97年10月9日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