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共軍「前鋒-2008」軍演

 

 

中共為落實「中央軍委會」主席胡錦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研究推進軍事訓練轉變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等相關指導;今年7月共軍第7次頒發新的訓練大綱,要求以模組化方式配置戰鬥力資源,營長(兵種分隊指揮官)必須掌握戰場全盤狀況。過去演訓時,營長只能等待上級賦予「狀況」,戰術作業方式採「從上而下」的計畫決策。繼2008年9月中旬在南京軍區某裝甲團舉行合成坦克營戰術示範演練後,又於10月下旬於濟南軍區確山訓練基地,舉行代號「前鋒-2008」的「坦克營示範性實彈戰術演習」,並有來自中共周邊和西方主要國家的24個國家軍事觀察員應邀觀摩演習。

一、軍演重點

  團(含)以上為共軍地面部隊基本的作戰單位,因應現代戰場上聯合作戰小型化發展趨勢,將軍演改變為「合成營」的方式。此次軍演重點為驗證合成裝甲旅指揮所和所屬坦克營32種能力,並將圍繞指揮控制、打擊、防護、保障等五個方面,以作為評估訓練的成效。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演習以合成營在資訊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為背景,訓練營長和營指揮所資訊化條件下的組織能力、諸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部隊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高現代化部隊的戰鬥能力的演習,具有資訊化、一體化、合成化、針對性及檢驗性的戰術型軍演加以分析。

(一)演習地點:「前鋒-2008」軍演在確山合同戰術訓練基地,進行實兵、實彈訓練。

(二)演習課目:裝甲旅山地進攻戰鬥。

(三)演習時間: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0月13日~14日,第二階段為10月24日~28日。

(四)參演部隊:「紅軍」,判為列裝新型主戰裝備(96式坦克)的第20集團軍裝甲第4旅(指揮所)及所屬坦克營配屬裝甲步兵、砲兵、工兵、通信兵,並加強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諸個兵種;「藍軍」判為54集團軍裝甲第11旅駐確山合同訓練基地之一部。

(五)演習內容:演習想定分為4個階段,以資訊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為背景,以山地進攻戰鬥為主軸,主要演練戰備等級轉換、遠端機動、集結部署和戰鬥組織實施等四項內容。整個演習環繞旅指揮所、後方指揮所、砲兵群及坦克營的組織戰鬥演練,在短暫臨戰訓練時間,利用資訊化指揮機構,運用多種指揮控制手段,協調各作戰編組,以提高整體合同作戰能力;此外,這次演習非常重視營長的指揮能力,營長於「資訊一體化的指揮車」內,指揮陸、空、磁一體化的「合成營」實施作戰,驗證營在旅編成內完成任務能力,重點演練戰鬥實施階段信息火力打擊、綜合攻擊、奪點控域三個內容。

二、綜合研析

(一)驗證地面部隊諸兵種聯合作戰能力:本次演習在兵力構成上基本涵蓋陸軍大多數兵種,並構想複雜的電磁環境,組織電磁攻防演練,把戰場電磁環境分析、用頻籌畫、頻譜管控以及複雜環境下的指揮控制貫穿於演習的全過程。藉由一體化聯合作戰,強化「營」的快速反應和綜合作戰能力,兵種之間的密切協同,建立健全聯合作戰指揮、訓練、保障體制,通過資訊網路系統,將各種指揮控制、行動協調、整體防護、綜合保障等聯結聚合,使其具有聯合作戰模組能力。

(二)凸顯「合成營」模組化編組訓練:新訓練大綱把「合成營」作為陸軍基礎戰術單位,在資訊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要求,凸顯營戰術演習,目的是將作戰條件由單一向合成、單項向綜合發展,打破體制限制,把不同兵種、專業混編混訓,提高營長指揮合成戰鬥的能力。共軍於2008年年初即調整充實各兵種分隊專業培訓內容,加大交叉訓練的方式,以多兵種組成全新的作戰模組,把逐層訓練轉為集成訓練,「前鋒-2008」演習以「合成營」為模組化的基本演訓單位,於營指揮所納編陸航及砲兵連絡官,改變以往「建制營」單一的編組方式,使營指揮所具備「合成指揮」的功能和能力。同時,將自走榴砲、偵察監視、工程破障、電子對抗等部隊配屬營級,增強合成營戰力,為重要演練課目之一。

(三)強化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實施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軍事訓練,共軍認為是未來適應戰爭形態發展,增強戰爭能力的必然選擇。共軍體認未來作戰是資訊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是體系的綜合對抗,作戰編組小型化有利於第一線營靈活應付複雜的戰場環境。因此,新頒訓練大綱強調創新資訊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理論、積極發展先進的訓練方法、確實加強聯合訓練的科學管理、不斷改善聯合訓練的保障條件。在適應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上有所突破,落實資訊化武器裝備訓練分量,運用資訊系統的指揮訓練,強化資訊化戰場環境適應性的訓練。

三、結語

本次演習凸顯共軍營級指揮官對資訊化戰場環境的不熟悉,部隊在資訊攻防戰法仍不夠具體,在戰術推演、部隊調動上無法藉由資訊化指揮鏈路精確到位,顯現其指揮結構編組能力不足,營級指揮官無法於短時間達到「合成模組」指揮能力。

目前共軍強調一體化訓練,並且以「合成營」為聯合作戰的基本作戰模組,目的在使營長除精通本兵種業務外,也必須精通軍兵種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以增強營級合同指揮和合成作戰能力,共軍意圖以「合成營」一體化聯合訓練,發展其聯合作戰的企圖是不容忽視的。

董紹明/青年日報 97年11月26日 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