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21砲指部 火力支援靈活精準

 

 

一、部隊沿革

陸軍6軍團砲兵第21指揮部於民國40年間,由砲兵第13軍團及高雄要塞等單位編成,定名為陸軍50軍砲兵指揮部。民國43年依陸軍整編計畫,改名陸軍第一軍砲兵指揮部。民國63~67年期間,先後移防澎湖馬公、臺中后里及馬祖等地,積極從事戰備訓練。最後,於 民國71年7月1日 改隸屬第6軍團至今。 

又名「金鷹部隊」的21砲指部,隊名「金鷹」諧音「精英」,象徵自我期許為精英作戰部隊;精準的砲兵飛彈如雄鷹獵食般,準確擊中目標,為我國防執行有效打擊與堅實防禦的任務。隊徽的飛彈與火砲,代表的是砲兵部隊及防空飛彈部隊的標誌。

二、實力堅強 堅守崗位

防區遼闊的陸軍21砲指部,下轄二個配屬M 110A 2自走砲等主戰裝備的野戰砲兵群,以及一個負責防空任務的群級單位,堪稱是支實力堅強的陸軍野戰砲兵部隊,配合每年陸軍各項操演,擔負起火力支援的重要角色。21砲指部不僅堅守崗位,更勤訓精練,以最精良的射擊實力捍衛國家安全。

  「兵未到,火力先到」是陸軍作戰的兵家要務,隨著各部隊的攻擊發起,火力堅強的砲兵部隊早已進駐陣地,等待戰場指揮官的決心下達,在配合目標連準確回報數據,及火協中心的控管之下,瞬間將火力投射至目標區,立即發揮壓制、摧毀敵人之效,創造戰場優勢。

三、靈活精準的支援火力

在砲操訓練中,一門履帶型M 110A 2自走砲必須由8名弟兄操作,各司其職,才能正確的將砲管角度、彈藥型號設定到位,發揮支援前線的作戰火力。就如電影中所看到的,為削弱敵人戰力,有效壓制其陣地內的各項作為,前線部隊指揮官要求火砲連續攻擊;不一會兒,無數發砲彈從天而降猛烈轟炸,造成敵人恐懼心理及強大破壞力,這正是左右戰局的關鍵,也是身為砲兵部隊最引以為傲的榮耀。

陸軍21砲指部目前正迎接一年一度的重砲保養射擊、年度裝備檢查及漢光演習等重大任務,為圓滿達成任務,各級幹部務須先期妥善規畫,周延訂定執行期程與要求標準,更要勤走基層了解窒礙困難與傳承經驗;並確實督導管制執行,使部隊在有計畫、有指導、有準備、有時間、有支援的條件下,積極推展戰備工作,練就出靈活精準的支援火力,達成「要我即到、要打必中」的目標。

陸軍第6軍團24門M 110A 2自走砲的實彈射擊

 

一門履帶型M 110A 2自走砲必須由8名弟兄共同操作,
不管是射手、瞄準手或是下達命令的砲長,缺一不可,
才能在接獲火協中心命令後,迅速反應,對敵實施攻擊

 

閱報祕書
M 110A 2
自走砲

M 110A 2自走砲於民國70年購進,在國軍陸軍軍團砲兵及裝甲部隊服役,是國軍現役口徑最大、威力最強的自走砲。車身是以鋁合金裝甲組焊而成,火砲的俯仰、迴旋等動作均由人工操作液壓系統執行,火砲的制退結構為液氣混合式。 

該型自走砲裝置一門M 2A 2 203公釐 榴砲,如使用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可達 30公里 ,最短可1分鐘發射兩發;由於本身所能攜帶砲彈有限,作戰時須搭配陸軍CM24運彈車,以提升作戰能量。

黃一翔/青年日報 98年5月4日 第3版
圖/6軍團、軍聞社記者閻大富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