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募兵制 建立高素質兵力

 

 

一、戰略環境

(一)營造和平為全球趨勢:考量我國實施「募兵制」的戰略環境時,必須論及美國、中共、民間社會等三個面向。美國企圖營造以和平為主軸的全球化環境;中共則企圖營造和平發展的兩岸互動環境;在國內環境方面,國防事務成為民間社會日夯的議題,皆對我實施「募兵制」具加分效果。站在全球的高度,化解衝突、營造和平已成為世界潮流之一。

(二)我國革新兵役制度:目前美國、中共與臺灣的關係是近60年來是最穩定時機,而我國自「全民國防教育法」施行以來,早已奠定推展全民國防教育的穩固基礎。多年來,我國一直採取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但為提升兵員素質,政府宣示將全力推動全募兵制,這項役政變革堪稱是近年來國防政策上的一大創舉,更代表我國的國防思維,正式揮別過去克難建軍、以量取勝的舊做法,轉變為今日科技導向、量少質精的新思維。

 二、戰略目標

自政府遷臺以來,在軍事安全方面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海峽對岸,因此最主要的戰略目標是預防戰爭的發生、保衛國家與人民的安全。在「預防戰爭」的原則下,戰略指導原則是「防衛固守、有效嚇阻」,防衛固守與有效嚇阻有目的與手段的關係,防衛固守是目的,有效嚇阻則是手段。

    在未來兩岸和平發展過程中,國防應扮演兩個重要的角色、四項功能:

(一)角色:透過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貫徹「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建軍理念;透過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才能使兩岸談判更順利進行。

(二)功能:第一,使國家的外在生存威脅變更小;第二,使國家的外在生存機會變得更大;第三,使環繞國軍的優質軍力為政府推動兩岸和解的主要後盾;第四,化解內在弱點成為強點以有利兩岸進行談判。

      進一步而言,國防部「全募兵制」的規畫是基於現代戰爭重視科技,對專業化技術要求愈來愈高,為因應防衛作戰需要,持續進行軍事維新,並建置先進科技武器裝備的部署,國軍殷切需要高專業、高素質的長役期兵源加入軍旅,以發揮軍事專業與武器裝備最大效能,打造國軍成為一支武器新、戰力強、素質高、紀律嚴、「精、小、強」的精銳鋼鐵部隊。

 三、戰略手段

  孫子兵法主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運用一切軟硬手段保衛臺灣的安全、確保臺灣海峽的和平為首要之務;長期、全面且整體的「有效嚇阻」手段,應從三個面向來思量:

(一)對中共應採取協商交流:面對兩岸和平發展,我方應對中共採取協商交流的手段,亦即透過「合作」的戰略手段,進而發揮智慧面對中共。

(二)對國際應採取合作接觸:具體而言,日本、澳洲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盟國,我可在傳統軍事安全議題上合作;再者,就長期、全面、整體性檢視,我還可透過「資訊」、「演訓」等非傳統性安全議題與友邦合作。

(三)對國內採取整合軍民力量:國內軍民力量包括「現役部隊」、「後備部隊」、「民間力量」等,應全面整合方能發揮總體力量。

 四、戰略資源

(一)運用「有限的國防預算」:為落實「全募兵制」政策指導與目標,推動期間所需的人員維持費,將配合未來規畫目標、作戰需求、組織調整、官士兵配比等規畫及待遇調整等,並結合「國軍未來5年財力指導」,覈實及優先滿足匡列人員維持需求,以達成全募兵目標。

(二)結合「無限的民間資源」:軍事動員區分軍隊動員與軍需工業動員,平時國防部主管單位(軍事動員處)依戰時需求,擬訂人力、物力、軍、民間工廠等徵(轉)用的動員政策。檢視歷次「萬安」、「 同心」系列等演習民力協力狀況,即可證明「民間資源無限」,可彌補有限國防預算的不足。

(三)「全民抗敵意志」:全民國防的概念為國家匯集全體人民共同的認知、意志和行動,展現在面對外來威脅的一種國防機制。自民國95年2月「全民國防教育法」施行以來,在中央主管機關國防部的整合下,透過多項具體作為,對國人「全民抗敵意志」能量的累積有加乘效果。

五、結語

  對於兩岸的情勢發展,我方如果能好好把握中共政治、經濟現況,對臺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但是,中共軍事的快速成長、許多武器系統的擴張,對我們卻仍是嚴重的威脅。國軍的職責為保國衛民,責任是把機會變得更大,威脅變得更小。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透過募兵制的實施,才能讓常備士兵接受長時間的專長訓練,符合作戰的要求。它不僅是軍事事務的改革,更是國家整體人力資源重要的規畫。未來,役男只要接受短期的軍事訓練,就可以回到社會繼續就學、就業。透過募兵制,讓國家人力資源做更合理、更有效的分配;讓進入軍中服務的人,不但有意願,也有準備;不但能貢獻,也能學習;不但在軍中受到重用,而且將來回到社會照樣能發揮所長,徹底達成募兵制優質化國軍人力的終極目標。

  劉慶祥/青年日報98年8月4日 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