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落實防災準備 有效建構安全保護網

 

 

一、防災應變關係國家安全

全球溫室效應造成各地天候異常,在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中,世界各國紛紛投入大筆經費,加強天文、氣象等大氣科學的研究,同時也積極運用科學的手段,期望找出解決的方法,進而達到「預防」的目標;除此之外,針對天然災害帶給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脅,各國更是將防災應變能量導入國土防衛政策之中,並且加強軍隊投入緊急天然災害防治搶救能力。如美國在面對重大災變肇生時,即以軍隊作為主要的應變力量,且每年不定期在關島附近舉行「風暴」演習,主要目的即是為因應防災抗颱準備。

二、國軍災害防救使命

國軍在行政院政策指導下,依循「災害防救法」、「申請國軍支援災害處理辦法」,只要在不影響國軍戰備、不破壞國軍指揮體系、不超過國軍支援能力範圍的原則下,均能有效運用人力、輸具、機具及各種資源,於第一時間支援各縣市地方政府實施災難(害)救援;在情況危急之際,各級部隊更不待命令,立即動員投入救災,使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根據國防部公布的「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國防報告書」所羅列,國軍在既有的部隊編組與兵力規模下,依「超前部署、不待命令、全力投入」之指導,本「安全、直接、效率」的原則,於災害發生第一時間,主動執行救援工作,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為求周延災防整備,國軍除將災害防救列為中心任務以外,更積極整合預警機制、預置兵力部署、研修法令規定、發展準則教令、強化救災演訓、籌購救災機具,促使災害防救工作更臻完善。

三、預加防備因應天災

面對各種天然災害的威脅,均應抱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態度,做足準備。國軍在新時代的使命,是積極建構國土安全防衛機制,真正做到「苦民所苦,急民所急」。

  樹德科大副教授吳建德、記者鄭惠鴻記錄整理/青年日報 981022 7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