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國防報告書摘要報導二 

共軍強化軍備 仍未放棄武力犯臺

 

 

中共自建軍以來,始終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近年也依國內外情勢變遷與科技發展,持續修正並擴充其內涵。自1991年波斯灣戰爭後,共軍積極強調「科技強軍」,並逐步演進為目前所強調的「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值此中共持續加強國防與軍隊現代化進程,大力推動軍隊「複合式、跨越式」方向發展,以實現「富國強軍」目標。現階段對臺採取政軍分離模式,共同推進與臺鬥爭及和戰兩手策略,最終實現「統一臺灣」的目標迄今仍未改變,因此兩岸軍事衝突危機仍然存在。

一、中共軍事現況

  兩岸自2008年6月重啟協商後,陸續推動「兩岸直航」等事務性工作,民間的經貿文化交流日趨熱絡,現階段兩岸情勢雖持續朝向穩定中發展,惟我國面臨的軍事威脅仍然存在;近十餘年來,整體戰力大幅提升,兩岸軍力優勢已明顯向中共傾斜。

(一)中共軍事戰略

1.軍事戰略規畫與走向:中共現階段軍事戰略核心概念,已調整成為攻防兼備與攻防一體,注重遏制危機和戰爭,致力於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及達成多樣化的軍事任務。戰略指導重心,將「遏制危機」置於「遏制戰爭」之前,顯示軍事戰略指導重心已向前移,對臺戰略也是如此。

2.軍事戰略轉變與企圖:就中共軍事思想與戰略思想的轉變,其用兵思維變化概分為「守勢」防禦作戰與「擴張型」攻防作戰。「守勢」防禦作戰即毛澤東與鄧小平時期,鑑於國力薄弱,以國土防衛為指導,故對區域的影響力有限;「擴張型」攻防作戰則為江澤民後期迄現階段,因國力漸增遂有爭奪區域及全球利益意圖,又積極強化境外作戰能力,提升整體國際影響力,除加重對我國防安全威脅外,也壓縮我國際活動空間。

(二)中共國防預算

1.整體預算編列概況:2009年中共列出國防預算為4806.86億元人民幣,較2008年增長14.9%,惟其宣稱新增預算,主要用於貼補軍人薪資、津貼、加大信息化建設、提升搶險救災與反恐維穩等非戰爭軍事能力。

2.整體預算結構分析:中共國防預算整體結構用途,區分為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及裝備費等三大類。

3.國防預算的透明度:就前述中共編列的4千餘億國防預算中,即使全部用於維持230餘萬部隊正常運作,仍嫌不足;若再將所宣稱的調增裝備建設經費與提高防衛作戰能力等需求納入,則可能需要更為龐大的預算支應;此外,尚有軍事目的專案、重大專項及軍工集團營運支出等經費,均自成一系,且未公開項目及技術引進等均未予計入,外界更難以估算,顯示其國防預算未盡透明化。

4.軍事投資分配運用:中共在新軍事變革「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軍事戰略調整」、「國防建設需求擴大」等因素下,將2020年前訂為「戰略機遇期」,未來軍費需求勢必無法調減。

(三)對臺武備現況:近年中共針對臺海局勢變化,確立對臺軍事整備目標,並不斷強化武裝力量,致力對臺軍事部署;就共軍逐年累增的作戰能力,已逐漸使兩岸的軍事平衡產生傾斜。

(四)軍事打擊能力:為因應國際及區域情勢變化,軍事戰略重心以「臺海」及「南中國海」為主。中共雖宣稱絕不主動發起戰事或侵略作戰,然若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等,則將立即採取攻擊作為,藉軍事力量發揮嚇阻效果。近年中共加速軍事現代化,已漸具聯合打擊能力,且積極籌建對臺各項軍事整備與可恃戰力,使指揮與戰備規畫更趨完備。

 二、中共軍事發展

  中共在國家總體安全、國防及軍事現代化戰略發展目標指導下,實施具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強調「科技強軍、科技練兵」,軍事發展漸朝建構外向型目標規畫,期能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建構對臺應急作戰準備,提升整體聯合作戰能力,加速軍事現代化進程。

(一)軍事發展趨勢:共軍近年積極朝高新科技方向發展規畫,研購各式武器載臺及精準武器,同時繼續穩定的發展嚇阻、核子、太空及資訊戰能力,使軍力影響範圍持續擴大。

(二)軍事科技研發:共軍軍事科技發展,現階段以強化三軍未來整體戰力發展為主軸,並加快研製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裝備體系,提高威懾和實戰能力,朝機械化、資訊化複合發展。

(三)提升聯戰能力:共軍在「遠戰速勝,首戰決勝」戰略指導下,持續深化聯合作戰能力,期由地面傳統作戰擴展到水下、海上、空中、太空、電磁和網路等,以爭取六維戰力優勢。現階段仍致力針對性實兵對抗演習,並大幅提升「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

(四)深化戰備整備:共軍在軍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手法日趨靈活與多元,應急作戰指揮與戰備整備等規畫也日趨完備,藉平戰結合調整兵力部署、超越傳統活動區域等策略、做法,期「經由例外、造成慣例、形成常態」,以痲痺我軍警覺、模糊兩軍現有互動模式、迫使國際默認並接受兩岸相對局勢變化,壓縮我軍戰略戰術預警及反應時間。

(五)戰略人才培育:共軍為落實裁軍政策及建設信息化軍隊,2003年9月頒布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畫」,提出未來20年共軍人才培養與軍事知識需求目標,計畫在2020年前達成「加快整體發展,實現人才建設大進步」目標。

 三、中共軍事威脅

  現階段中共表面雖恢復兩岸協商,然共軍高層曾表示:「在雙方敵對關係未解除,還不會降低對臺軍力」;故在軍事立場上研判,短期兩岸敵對狀況,將不會隨兩岸關係和緩而解除。另共軍迄今仍強調絕不放棄對臺使用武力,並要求共軍按階段完成作戰整備,律定「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對臺工作原則,期貫徹「2010年質量優於臺灣」之要求,凸顯中共對臺用武決心。

(一)對臺軍事整備:共軍為強化對臺軍事壓力,近年大幅提升聯合作戰及針對性實兵對抗演習,除強化軍事整備為日後犯臺預作準備外,對臺軍事策略及對臺威懾手段已超越軍事層面;對臺策略日趨多元與靈活,交互運用政治壓迫、經濟磁吸、軍事威懾、外交打壓與社會統戰等多重手段,並以軍事力量作為謀臺後盾。

(二)對臺軍事重點:當前共軍是以具備對臺應急作戰能力為階段目標,藉「先懾後戰、逐步升級、封打結合、軟硬並重」等多元靈活手段,提升大規模作戰之聯合火力、建立可恃臺海制空制海能力及快速投射能力、加速聯戰指揮系統研製,藉以提升突防能力及毀傷效能,並持續累積攻擊能量,以對我政經軍目標遂行精準打擊。

青年日報98年10月21日 第6、7、8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