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國防報告書摘要報導八 

推動軍事互信 積極促進兩岸和平

 

 

為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確保我國家安全與最大利益,當前政府致力於尋求開創兩岸和解與和平的環境,重啟兩岸對話與協商機制,大幅降低了兩岸的緊張關係。國軍現階段遵循政府整體政策,逐步完成「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規畫,本於「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的理念及作為,積極促進兩岸和平。 

 一、推動軍事互信

兩岸的政治對立及中共針對性軍力的擴張與發展,已引起國際間高度的重視與關切,臺海情勢向來被視為東亞衝突的潛在威脅之一,因此,預防軍事衝突意外的發生是兩岸共同的責任,更是區域內多數國家的安全利益與期許。維持臺海的和平與穩定,營造「共存共榮」的安全環境,不僅是兩岸的共同利益,也是東亞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基石。

當前兩岸適逢歷史關鍵的轉折點,在不使用軍事解決爭端的世界思潮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議題已在區域內發酵,成為國內外高度關切的焦點。為了區域和平,我國除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第1540號決議案,不協助核生化武器擴散外,並明確宣示絕不發展核子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同時我政府曾多次呼籲中共撤除對臺飛彈部署,提出兩岸協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主張,以緩解臺海軍事壓力,避免可能的軍事意外或武裝衝突。然而,臺海間的「軍事互信」因中共目前仍未調整對臺軍事部署,也未改變「反分裂國家法」得採取「非和平方式」處理兩岸問題的條文,故未能進一步推展至溝通性、規範性或限制性措施,使得兩岸間發生軍事意外與衝突的風險依舊存在。

為維護國家安全,國防部秉持「臨深履薄、步步為營」的態度,以穩健、務實及循序漸進的方式推動兩岸軍事互信。初期,經由多元交流增進兩岸軍事上的相互了解、互通善意、傳達立場與看法,以累積善意與信任的基礎。隨著雙方互信的增加,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就共同關切的議題進行對話與協商,逐步建立制度化機制,以達終止敵對、確保和平與永續我國家的生存發展為目標。

二、參與區域安全

不論從戰略、政治、經濟等觀點衡量,臺灣實應在亞太區域事務上,貢獻一己能力。我國雖有意願參與亞太地區安全對話、聯合海上行動、救援行動及共同軍演等能夠促進區域安全的活動,卻在中共刻意外交阻撓之下,幾乎被排除在亞太安全機制之外。以南中國海主權爭議為例,我國領有南沙群島中最大島嶼──太平島,並自民國39年起即實效統治迄今,但中共主導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卻僅與東協國家對話,將我國排除在外;不僅影響我國權益,未來在海難搜救或海盜防處的議題上,因缺少我國參與,完整性也將不足。

雖然參與多邊區域安全機制屢受中共阻撓,國防部仍積極透過「第二軌道」,參與國外學界或官方舉辦國際性安全研討會,或在我國辦理相關學術研討,邀請歐美及亞太區域國家專家學者及退役將領參加,建立國際交流對話,爭取未來參與亞太區域安全機制的機會。

 三、促進臺海和平

臺海和平穩定是區域安全的保障,也維繫著我國的安定與繁榮。我國堅決反對以任何非和平手段,改變臺海安全現狀或破壞我國累積多年的自由、民主憲政成果,國軍與國人沒有任何放棄或弱化國防的理由,必須堅持擁有可恃的自我防衛能力,才能奠定臺海永久和平。

因此,政府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並以經貿問題為優先考量,兩岸關係目前雖漸趨緩和,但國軍絕不因此而鬆懈建軍備戰,仍將審慎評估未來安全環境、國家目標、國家資源等因素,整體規畫建軍備戰重點項目與優先順序,逐年循序執行,以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武力,建立「嚇不了、咬不住、吞不下、打不碎」的國防勁旅,產生有效的嚇阻力量,進而維持臺海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作為臺海和平的保證。

不低估兩岸發展過程中的種種挑戰,也堅信和平穩健尋求兩岸共榮發展、促成臺海永久和平是努力的目標,惟有臺海永久和平,才能落實中華民國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忠實承諾。在此關鍵時刻,國軍仍將全心全力投入戰備訓練,精益求精,以捍衛國防安全、守護國土家園為己任,堅守立場,確立為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與百姓的安全福祉而戰的堅定信念,達成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

 

  青年日報98年10月21日 第6、7、8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