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專題報導一 

氣候變異 糧食危機迫在旦夕

 

 

全球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的共識──「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到期,面對環境變遷所產生的新危機,各國必須在會議圓桌上達成共識。

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中,「糧食危機」成為會議重要議題之一,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全球糧食危機與氣候變異的密切關係

一、糧食危機的先聲

(一)全球人口呈倍數成長:事實上,全球糧食危機不是近年才出現的問題。早自20世紀初,全球出現二戰後嬰兒潮,加上衛生醫療的普及,死亡率大幅降低,此一時期出生率大幅超前死亡率的景況,只能以「人口爆炸」才能貼切形容,而地球上的有限資源也漸漸不敷使用。

(二)農耕地大幅減少因人口急遽增加,快速的經濟發展大量拓展用地,可耕地面積銳減,僅剩的農耕地也多用來栽種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如咖啡豆等),糧食作物的農耕地在此時大幅減少。

(三)全球農作物分配不均:在資源銳減的同時,已開發國家對穀物的浪費程度令人咋舌。根據統計,美國生產70%的穀物用在畜牧業,而英國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英國人民每年丟掉相當於610英鎊(約新臺幣3.36萬元)的食物,平均1/3從市場採購的食物全進了垃圾桶。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卻逐漸無法負擔高昂的糧食價格,人民僅能購買營養價值不高的作物果腹,進而衍生出營養不足及隱藏性飢餓危機。

二、氣候變異導致農作物欠收

(一)糧食大國澳洲乾旱:澳洲是全球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可是氣候變異導致澳洲乾旱期長達7年,還導致澳洲兩條主要的河流系統及內陸生態系統遭到破壞。2006年7月及2007年8月兩個年度的糧食總產量比澳洲過去10年間的平均產量低了50%和35%。乾旱的後續影響仍在世界各地浮現,其中又以「耕地沙漠化」最為嚴重。

(二)雪災旱災夾擊中國:20081月,中國南方下起連續大雪,50年來首見的重大雪災不僅封閉了道路,更造成大範圍的停電及生產停滯等問題。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農作物損害,由於全中國的越冬作物均依賴南方農作區的產量,所以雖然雪災影響範圍只有中國南方,但事實上卻打擊了全中國。

   而在2009年10月,中國在短短一個月內更經歷了乾旱、雪災、寒潮等五大極端天氣,全球氣候變異所造成的影響有目共睹。

(三)八八水災重創臺灣: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重創臺灣,雖然只是中型颱風,但卻在短短兩日內為臺灣帶來前所未見的超大雨量,造成百年以來最大的水災。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統計,全國農作物損失超過新臺幣5,000萬元,其中又以彰化、臺南及南投3縣損失最多。

             以上這些災害頻傳現象,被學者歸類為「災害常態化」現象,主要是因為全球暖化影響氣候系統,讓降雨量在乾旱及暴雨兩極劇烈擺盪,未來不但將嚴重衝擊農業,還會帶來更進一步的糧食及居住問題

三、因應糧食危機之道

(一)推廣生質能源:生質能源就是利用生質物經轉換所獲得與熱等可用的能源,採用生物產生的有機物質,從農業的木屑、稻殼等、畜牧業的動物屍體,到廢水處理所產生的沼氣等。

             由於生質能源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且因材料均為廢棄物,所以兼具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與能源生產的雙重效益,未來待技術發展成熟,可望取代石化燃料,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二)少食用肉類:畜牧業所造成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量的18%,人類為了放牧而砍伐林地,導致土壤沙漠化,而降雨量減少更是惡化了此一現象。

             根據統計,1位肉食者生活所需的食物相等於20位素食者所需,正如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主席所言:「不吃肉、騎單車、少消費,就可以協助遏止全球暖化。」

(三)改變消費習慣,推動「綠色飲食」:在資本主義充斥市場的情況下,業者為了增加銷售量紛紛出奇致勝,吸引消費者眼光,例如:買一送一、滿千送百等促銷策略,其實這樣的活動,最終不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還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地球資源的浪費。

             推動「綠色飲食」,可由清淡飲食著手,養成選用清淡食品的習慣,既天然又環保,可以同時保護地球和你我的健康。

 

    

                          閱報祕書 
                     「京都議定書」
  1997年12月,各國在日本京都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2010年所有已開發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量,要比1990年減少5.2%。
  議定書內允許採取以下四種減排方式,以促使各國達成目標:
(一)排放權交易:國家間可互相進行排放權額度的買賣。
(二)淨排放量:本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本國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量。
(三)綠色開發機制:已開發國家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
(四)集團減排:如歐盟國家可被視為一個整體,達成總體減排的目標。
         

                       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
  1997年各國制定的「京都議定書」即將於2012年到期,2007年各國在峇里島定下目標,希望在2009年舉辦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中,能夠制定出2012~2017年的全球減排計畫。
  會議探討的四項重點如下:
(一)取代京都議定書
(二)財務援助:呼籲富國投入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並拓展低碳經濟。
(三)各國減碳:敦促各國在2020年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並在2050年達成全球總排放量減半的目標。
(四)保護森林。
  雖然最終並未達成強制性協議,但有達成財務援助及保護森林兩項共識,美國每年將負責籌措1,0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減排。


            隱藏性飢餓
  「隱藏性飢餓」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營養不平衡或身體缺乏某種維生素、礦物質,而卻過度攝取其他成分,最終致使身體隱蔽需求營養的飢餓症狀。
  各種營養元素能使人體正常發育成長,並確保人體具備完整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現隱藏性飢餓,人體功能也會隨之失衡。

 

99.3.1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單位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