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專題報導三 

協助弱勢產業轉型 鼓勵創新

 

 

一、協助弱勢產業轉型升級

國際自由貿易雖然可使貿易國獲益,但無法避免的,將呈現工業發展程度差距所顯現的產業結構不利,以及國家諸因素形成貿易條件不平衡的情況。因此在探討ECFA議題時,就必須同時關注政治與經濟不同觀點所造成的見解分歧。ECFA目前仍處於磋商階段,然而,從政府的政策宣導內容,如「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不開放大陸農產品與勞工來臺、絕對不會納入工業敏感產品、保護弱勢產業、對於傳統和弱勢產業計畫編列950億輔導其生存發展」等,以及「因應貿易自由化加強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等政策,均可看出簽訂ECFA必然可讓多數人獲益,極少數人雖受害但能得到適當的補償。而政府對於簽署ECFA後可能的政策犧牲者,已提出協助轉型升級的相關措施,此外尚須加強的措施包括:

(一)需求不足的產業可輔導其升級與轉型。

(二)扶助具有發展潛力的幼稚產業。

(三)確定國家未來長期發展的產業方向,由政府主導規畫,並積極培育相關人才。

(四)政府必須了解各產業的前途,將資源運用於最需要的產業上。

(五)化國內反對力量為我方談判策略的籌碼,以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六)國內先行建立各種完善的法規。

(七)多舉辦政商會談與公聽會,了解企業、民眾及政策利害關係人的需要。

(八)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進行策略聯盟。

(九)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特色。

二、發展產業戰略 鼓勵企業創新

現今面臨兩岸簽署ECFA的階段,更應思考我國未來的產業戰略。如果與對岸簽ECFA只是第一步,則未來的3~5年間,應該會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國家繼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故應前瞻未來,建立明確的產業戰略藍圖,以因應更多挑戰。

兩岸洽簽ECFA當然會對某些弱勢產業或勞力密集產業帶來衝擊。政府對於這些勞力密集的弱勢產業,應該要採何種作為,如協助升級、轉型還是貼補、輔導?而業者也可能不清楚950億究竟用於何處,故政府應將洽簽ECFA後產生的影響以及各項因應措施做詳細說明。

另外,政府當務之急也應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特色,並建立完善的法規。目前簽訂ECFA對農業與勞工暫時不會造成影響,但放眼未來,如果我國在人才培育方面未能及時跟進,終究還是會受到影響。以美國為例,幾乎是仰賴世界一流的人才共同撐起美國,但也因為美國願意開放,所以才能吸引那麼多的人才前來效力。臺灣不應再故步自封,如果只是一味的築壁壘,一味的鎖國,不但難以保護相關弱勢產業,反而喪失競爭力,最終亦將面臨被取代的命運,這些都是我們討論ECFA議題時最需要考慮的另一面向。

 

  座談會出席學者 樹德科大通識中心吳建德教授、台藝大傳播學院賴祥蔚教授、台北教育大學社科院徐淑敏副教授、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先生;許博淳、羅伊庭、酆台英記錄/青年日報99年5月17日第4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