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國安理會改組的國際政治角力

 

【沈明室╱青年日報9419 3

        聯合國祕書長安南提出有關安全理事會組織變革提案,並提議增加9個成員國,使現有15個成員國增加為24個。由於安理會職司國際危機與衝突處理的重要國際機制,其所做解決國際衝突爭端的決議具有國際法的效力,並可影響區域強權的地緣戰略利益,而目前所採取5個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其他10個國家輪值陪襯的運作方式,使得安理會運作時受到5個常任理事國的主導或掣軸,加以部分自認晉身大國的國家不滿長期由5個常任理事國獨享否決權的安理會運作模式,故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使安理會因為增加成員之爭,成為另一個國際權力的競逐場。

一、安全理事會的組成、功能與運作

        安理會由15個理事國組成,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的理事國,主席由安理會理事國按其國名英文字母順序按月輪流擔任。目前15個會員國分別是常任理事國:英國、法國、中共、俄羅斯、美國;非常任理事國則為代表非洲的安哥拉、阿爾及利亞、貝寧;代表美洲的巴西、智利;代表歐洲的德國、羅馬尼亞、西班牙;代表亞洲的巴基斯坦與菲律賓。

        安理會運作或產生決議時,每一理事國均有一票,關於程序問題的決定以15個理事國中至少需9個理事國的同意票通過;關於實質性問題的決定也需9票通過,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

        除了15個理事國之外,安理會也下轄數個附屬組織,如制裁委員會、反恐怖主義委員會、聯合國賠償委員會、國際法庭、聯合國監測、核查和視察委員會等,作為各項實際維護國際社會安全的執行單位。

        根據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具有下列職能和權力:

(一)依照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二)調查可能引起國際摩擦的任何爭端或局勢

(三)建議調解這些爭端的方法或解決條件

(四)制定計劃以處理對和平的威脅或侵略行為,並建議應採取的行動

(五)促請各會員國實施經濟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可防止或制止侵略的措施

(六)對侵略者採取軍事行動

(七)就接納新會員國以及各國加入國際法院規約的條件提出建議

(八)在「戰亂地區」行使聯合國的托管功能

(九)就秘書長的任命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建議,並與大會共同選舉國際法院的法官。

  經安全理事會對其採取預防性或反制行動的會員國,可由大會根據安理會的建議中止其會員國權利和特權的行使。屢次違反聯合國憲章所載原則的會員國,可由大會根據安理會的建議,將其自聯合國開除。

        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安全理事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它的運作方式是必須能不間斷地行使職能,所以每個理事國都派有一名代表常駐聯合國總部。如果安理會接到有關國際社會或地區和平受到威脅的提案時,安理會首先會建議衝突各方盡力透過和平方式消弭衝突。某些情況下,安理會則進行調查和調停,如委派特使或請聯合國秘書長委派特使,或請秘書長親自進行斡旋,進而可為爭端的和平解決制定處理原則。

  萬一爭端或衝突惡化導致戰火發生時,安理會則將停止戰火列為首要事務。多年來,安理會曾多次對衝突地區發出停火通告,對防止區域衝突擴大產生重要的影響。安理會也可以決議派遣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也就是所謂的「藍盔部隊」,去協助緩和動亂地區的緊張局勢,將交戰雙方的軍隊隔開,以維持安定的情勢,進一步促成衝突的和平解決。除此之外,安理會可對採取強制措施、經濟制裁或集體軍事行動作出決議。

二、安全理事會的改組發展提議

  根據目前已公佈資料,安理會改組發展趨勢大致有兩個方向:第一案將理事國席次從現在的15國,增加6個不具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以及3個非常任理事國,成為24國;第二案則在目前的5個常任理事國與10個非常任理事國之間,增設任期4年,可連任的8個準常任理事國,並增設一個非常任理事國,成為24國。這兩項提案均未明確指出預定的國家,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將根據此提案報告,在20053月聯合國成立60週年時,提出聯合國改革方案,由會員國開會研討作出決定。因為任何改革均須經聯合國大會191位成員中的3分之2投票表示贊成,且5個常任理事國未動用否決權才得以核准。

        雖然聯合國安理會增加成員的規劃抱告並未明確列出預定的國家,但相關國家都採取捨我其誰的態度,並積極串聯或爭取原有常任理事國的支持。例如日本積極表態盼能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新增常任理事國,並享有否決權。德國長久以來一直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前赴中國大陸訪問的德國總理施若德頻頻對中共示好,一方面宣佈解除中共軍售限制,另一方面則公開宣佈中共已支持德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則多次表示,支持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共的態度則表示支持聯合國改革,讓第三世界國家發揮更大功能,除此之外,中共也表態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三、日本若如願 中共影響力將被削弱

        由於中共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握有否決權,使中共的態度成為日本能否如願成為常任理事國的關鍵。因此,中共面臨如果投下否決票,會造成與日本之間關係更加惡化,兩國國民的信任基礎將蕩然無存,日本將視中共為最大威脅,日本的戰略矛頭將直接指向中共的後果;如果投下贊成票,卻得罪大陸民族主義的愛國取向,成為中共抉擇的兩難,更何況日本已經宣稱獲得中共以外的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的同意。部分中共學者則認為中共支持日本將不會得到任何實質利益,因為日本會覺得這是中共因為國際社會壓力壓迫下所做的決定,日本既不會感謝中共,雙方關係也不能得到實質的改善。

        其實,中共顧慮的是,一旦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東亞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日本也會徹底成為「正常國家」,進一步鞏固日本在東亞的領導地位,中共因此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未來中共可能採取有條件支持的態度,事先表明支持條件包括日本必須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能進行核武裝、在歷史上有更清晰和明確表態、對臺灣問題採取堅持「一個中國」的態度等,待價而沽,觀察日本的反應。

        另外對於新增加常任理事國是否應具備否決權也是爭議焦點之一,目前雖已擴大安全理事會常任或準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但否決權仍限於原有的5個常任理事國。此結論早可預料,因為目前5個常任理事國都不樂見具有否決權的國家增加,而侵犯其本身的利益。

        本屆聯大開會時,各國對於安理會改革鹹有共識,企圖爭取或反對特定國家的意見也針鋒相對,如德國想成為常任理事國,但義大利便反對,認為這種增加理事國的動向將造成聯合國成員國之間的對立,導致他國的不滿。印度雖有俄羅斯支持,巴國基於自身國家利益,認為不應再增加有特權的國家,加以反對。雖然日本積極爭取,但中共在陷入兩難之後,只好以開發中國家作為藉口,認為應優先增加開發中國家在安理會的席次,以免開發中國家反對。南韓則反對認為日本將甲級戰犯入祀靖國神社,首相還去參拜,毫無對侵略戰爭反省之處,道義上就缺乏擔任常任理事國的資格。應該平靜無波的美洲,則有墨西哥認為自己比巴西更有資格代表。可見目前對於那些國家應該成為安理會的新成員,各國基於國家利益的維護以及地緣戰略的考量,尚無初步的共識。

四、結語

        從上述各國對於安理會新成員國議題的討論可以看出,未來會因為爭取國與反對國之間的權力競逐與合縱連橫,使明年聯合國大會更加熱鬧。最後由那些國家勝出入選成為新的成員國,除了一些工業大國比較篤定之外,其他仍要看原有5個常任理事國的支持態度而定,這些國家原本就有特定支持的對象,對於其部分不支持或有政治情結的國家,惟賴最後各國權力競逐與合縱連橫的結果而定。

★本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