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強化軍事同盟的深層意涵

【張延廷/青年日報94327日第3版】

一、「中」日角力戰

從日本最近一連串的護海行動,如釣魚臺燈塔由日本政府接收、「下地島」擴大啟用及「沖之鳥島」積極開發的動作來看,都顯示出日本政府對周邊海域的擴張企圖轉趨積極,但此舉卻引起中共的不悅。因為中共軍力正逐步擴張,而中共勢力若欲向東進入太平洋,首當其衝就要面對日本的監視與掣肘。

(一)下地島計畫駐軍:下地島位於日本南緣的宮古島與石垣島之間,是一個占  地僅有9.54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目前居民只剩下7人,但卻擁有一個長度達3000公尺的機場跑道,可供各式戰機起降使用。就戰略價值而言,除了可提供琉球本島的美國空軍在作戰時成為戰略轉進的軍事用途外,在必要時還可延伸制空權至470公里外的臺灣周邊海域。

            美日已考量開發下地島的軍事價值,作為美日軍事合作的另一安保據點及軍事訓練基地,以擴大對周邊海空域的監控,俾因應戰事發生時能迅速展開行動。若美軍能順利利用該島,則臺海周邊空域也將成為駐守琉球之美軍的任務範圍。

            在目前駐日美軍的重整案中,尚有考慮增加其他與日本自衛隊的共用基地,目前的方案有:日本航空自衛隊使用琉球的美國空軍嘉手納基地、原本在東京府中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總部移駐到位於東京福生市的美國空軍橫田基地也考慮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部分戰力由那霸基地移至嘉手納基地等。而現在陸上自衛隊的東富士訓練場、矢臼別訓練場等亦將提供給美國海、陸軍,來增加實彈砲擊訓練。這些都在在顯示美日兩國的軍事交流關係比以往更密切。

            對美國而言,美日若共同使用軍事基地,則日本必須負擔一部分的基地維持經費,如此可減輕駐日美軍的基地經費負擔,增加美軍後續的留駐意願。而且日本防衛廳亦考慮設置保衛航空自衛隊基地的專門部隊,以預防航空基地遭到來自陸、空的攻擊,預估此部隊的規模將達到200人,並配備輕裝甲機動車及輕機槍等裝備,顯示日本比以往更重視基地安全。

(二)沖之鳥島爭議:另一較具爭議的「沖之鳥島」位在日本最南端,位置深入太平洋,距東京約1700公里。沖之鳥島目前是日本認定為領土中最南方的島嶼,隸屬於小笠原諸島,亦是東京都的管轄區,因此行政區上歸東京都政府主管。沖之鳥島四周有11公里長的珊瑚環礁,漲潮時只有東小島及北小島的部分礁巖勉強露出水面,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完整的島嶼。但日本當初刻意在此設置氣象觀測設備,又以防波石及混凝土強化沿岸,核心部分還用鈦製網子保護。易言之,沖之鳥島的人工打造意圖十分明顯,日本其實想藉此島來擴大其四周的排他性經濟海域及海底大陸礁層資源,此舉自然會引起中共訾議。

            雙方爭執的焦點是日本以聯合國海洋法條約第121條第1項「自然形成的陸地,即使滿潮也在水面上」的定義,而認定沖之鳥島是島嶼。但中共則以同一條之第3項,認為目前無任何人的沖之鳥島是「不能維持人類居住及獨立經濟生活的礁巖」,而認為其不是島嶼,反對日本在沖之鳥島擁有排他性的經濟海域(EEZ)。

            而日本利用民間來策動宣傳,造成沖之鳥島是一個完整島嶼的概念,繼而奪下其海洋資源,並阻撓中共船艦在附近活動和研究,使中共甚為不悅。由於沖之鳥島具有經濟及軍事價值,大大擴展了周邊的海域範圍,故日本此片面解讀行動及對附近海洋資源的開發,成為雙方拉鋸的焦點。

            二、美日軍事合作日趨緊密

(一)美方的態度:就國際環境而言,面對中共的快速崛起,美國一直希望能善   用與日本的同盟關係,讓日本在東亞地區扮演積極的區域安全角色作為平衡,並擴大日本對駐日美軍的任務支援範圍;而日本亦希望能藉由與美國的合作,在亞洲甚至世界上擔任積極的角色,在此種情況下,對臺灣所處的戰略環境具有頗深遠的影響。

            然而,中共是一個新興的世界強權,未來在國際舞臺上對美國將會產生更大的影響。而美日之所以未將臺灣納入安保條約的締約對像、與臺灣形成實質的軍事同盟,目的就在於避免刺激中共,否則將不利美國目前在世界棋盤中的戰略佈局。

(二)日本的態度:從近來東亞戰略環境的變化來看,日本最近再次片面將釣魚臺列嶼主權宣佈納為己有,並畫入日本財產,實質接管右翼團體在釣魚臺所設之燈桿(因不具燈塔之完善功能,故以燈桿稱之),以強化佔領意涵,並將仍具爭議性的沖之鳥島附近海域闢成漁場宣示主權。日本這種先下手為強的策略,不但有測試中共戰略底線的意圖,也有趁中共軍力伸張尚未到達之前,先形成對日本有利之地緣戰略態勢,以免日後要面對更複雜難處理的僵局。再者,日本顯然要將臺灣吸納成為中共的戰略緩衝區,使日本本土多一道軍事安全閥,以牽制中共的軍事擴張及威脅。

三、日本以漸變方式強化軍力

     戰後日本一直以建立一支適當有效的基礎防衛力量為建軍指導思想,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成為亞洲的軍事強國。1980年代以後,美國當局更不斷要求日本增加防衛力量,除了負擔自身國防外,並共同擔負區域安全責任。1990年後,美國逐漸調整在亞太地區之安全作為,要求地區國家合作分擔安全責任,因日本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盟邦,彼此間又有高度經濟互賴,故日本成為美國「預防國防」重要的一環。

     美國希望日本能在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原則下,補強日本在自我防衛上的缺失,以成為一個軍事與政治強國,更能積極維護亞太地區安全,接下亞洲地區安全維護的任務。簡言之,美日安保合作最終的目的,即是為了美日兩國各自的利益。

四、日本軍事戰略地位的轉變

     原先美、日安保體系是個不平衡的軍事同盟,日本僅屬配角,決定權及主導權皆在美國。日本角色受到許多限制,一為地理範圍,二為事態定義,三為自衛隊僅扮演被動與支援角色。因此,當遠東或周邊有事情介入時,日本的角色端視美軍的要求與需要而定。但新的美、日防衛合作指南中,不僅強化兩國軍事同盟關係,亦將加強日後美、日聯合作戰協同能力。在美國要求及自身企圖下,日本的軍事戰略已由傳統的「專守防衛」,逐漸調整為「維護區域安全」的攻擊防衛思想。

     依美日防衛指南,即使日本未受外來攻擊,但只要美國判斷是「緊急事態」並採取軍事行動時,日本便可用「合作」名義自動參戰而不限於自衛,因此將有更多機會介入本地區的衝突熱點,使美日同盟有轉向全球戰略合作的趨勢,多少已具備世界性軍事同盟的雛形。而在作戰思想上則由本土作戰轉向海上、灘頭殲敵;由近海殲敵轉向1000浬海上殲敵,遠距離打擊,這些都顯示出日本軍事力量已由以往的「接受保護」轉為「共同參與」,使日本成為美國重要軍事夥伴。

     易言之,在美、日合作下的日本軍力不但具有相當的自衛實力,亦已具有執行區域軍事任務的能力,甚至可倚美日安保聯盟之勢,在東北亞地區擴展海上霸權。若再加上日本本身的先進科技,其軍事實力將成為進入世界權力核心的有力籌碼,不但能逐漸擺脫依附美國的架構,也可能成為一支具有相當威懾作用的武裝力量。

五、結論

(一)中共軍力擴張的威脅:目前中共經濟力量日漸強大,其軍費已連續16年每年都以超過10%的比率增加,且漸漸轉型為高科技的部隊。若中共要成為軍事上的海洋大國,由近岸防禦形態轉變為外向型的遠洋海軍,勢必要向東跨出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並進入第二島鏈的藍色海域,爭取寶貴海洋資源,因此就要突破日本的隱形圍堵防線,以免失去在國際舞臺較勁的空間與實力,而這亦是近年中共加強海、空軍建設的重要理由。

(二)臺灣的因應之道:就現況而言,我國雖然欲與美日建立緊密的安保同盟關係,以確保臺海和平穩定,但在現實的外交環境下卻很難達成。因為若臺海發生戰端,日本目前的態度應是以極力避免戰事為要,不會輕易投入戰局。故對美日聯合聲明,我們不可解讀成美日願為臺灣而軍事對抗中共,更不可有一廂情願的過度期待。

            目前臺海仍有潛在的衝突因子,兩岸在不樂觀的情勢下依然有擦槍走火的可能,故須小心因應,不做無謂的挑釁,以本身安全為第一要務。而臺海軍力態勢已明顯向中共傾斜,在臺海安全漸趨國際化的傾向,再加上處於中共日漸崛起向東發展的當下,臺灣須謹慎做好角色調適,在中共與美日隱形對抗間尋求生存的最大利基,才是最佳因應之道。

★本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