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偵巡護漁 堅定捍衛主權

 

    

  菲律賓公務船射殺我國漁船事件引發關注,政府5月15日嚴正對菲律賓祭出制裁措施,並出動海軍基隆級馬公軍艦與康定級承德軍艦,編隊前往廣大興28號遭槍擊的附近海域,與空軍進行海空聯合護漁操演等,展現我國捍衛主權的堅定立場。

一、維護海權,保障國家安全

歷史的發展顯示,舉凡海洋國家,國家政策目標必然包含確保海上交通線的安全,以及海域主權與資源的完整。美國海軍將「海權」定義為一廣泛的概念或思想,旨在運用全國或同盟國政治、經濟、軍事及心理四大國力,建立並遂行海洋優勢力量,進而獲取與維護國家利益。我國海洋政策白皮書及海軍作戰要綱,對海權的定義則明指,一國或多國集團有效運用與控制海洋的統合力量,其目的在確保海上行動的自由,維護國家利益,以達成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目標。

臺灣四面環海,所管轄的海域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是陸地面積的4.72倍;經濟海域更高達54萬平方公里;位處於全球經貿最蓬勃的亞太區域中,具備絕佳的地理位置,藉由海洋與世界接軌是必然之勢。然而,挑戰往往伴隨機會而來,我國透過海洋發展經濟之際,也面臨許多威脅,除來自中共的可能軍事行動外,尚有釣魚臺及南海諸島相關的海域主權與資源之爭。此外,新興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如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環境汙染等,也對國家安全構成極大的挑戰。其中,巴士海峽素有「臺菲間的藍色國界」,在巴丹群島周邊海域更是商船重要航線,極具戰略與經濟價值。近年來,由於經濟海域重疊,導致我國作業漁船與菲律賓衝突不斷,近三年就有8艘我國漁船遭菲國扣押,尤其102年5月9日廣大興28號漁船船員遭菲律賓公務船射殺,更凸顯國家對海域控制的重要性。

二、海洋戰略法制化,實現藍色國土目標

事實上,海洋主權問題,絕對是國家實力的展現。海巡署護漁執法的先決條件是海軍要有能力透過長期巡弋,展現對海域的有效控制,以作為執法者的後盾。畢竟巴士海峽、東部海域向來是東亞最繁忙的交通要道,臺灣的戰略地位重要,必須建構堅強的偵巡能量,才能維護海疆安全,扮演海巡護漁後盾的角色。

此次事件凸顯我國對於「藍色國土」的努力目標。海軍除重新檢視南部海域偵巡範圍外,更要持恆執行,才能有效管控這片海域。同時,政府也應完成海洋戰略的草擬與法制化,以作為指導整體戰略規畫的圭臬,創造臺灣戰略價值,讓周邊國家認知臺灣的重要性。也唯有如此,方能將藍色國土的概念及各項海權元素,由上而下注入戰略規劃體系,使海洋立國的目標、政策、戰略與資源分配密切整合,落實藍色革命,蛻變成為真正的海洋國家。

                 洪健元/青年日報102年5月16日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