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習近平訪南韓之戰略意涵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7月3日訪問南韓,與南韓總統朴槿惠進行會談、簽訂雙邊合作文件,共同召開記者會;此外,習近平還會見南韓國會議長和國務總理、在南韓第一學府首爾大學發表演講,並出席有關經貿活動。此行是習近平任國家主席後首次訪問南韓,也是首度專程訪問一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出訪未依「慣例」先訪問北韓,再訪南韓,具有特殊的戰略意涵。

一、強化「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中國大陸與南韓1992年建交當時,以「友好合作」關係為起始點,在1994年深化發展政治關係,除了經濟領域外,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面變得更加緊密,急升至「全面友好合作關係」。1998年11月,南韓總統金大中出席「亞歐高峰會議」(ASEM)時,與中國大陸總理朱鎔基會談,雙方達成共識,將關係發展至包含軍事、安保領域的「全面合作關係」。2003年7月,南韓總統盧武鉉訪「中」時,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透過高峰會議發表共同聲明,使雙邊成為「全面性合作伙伴關係」。2008年5月,南韓總統李明博訪問中國大陸,將雙方提升至「戰略合作伙伴關係」。2013年兩方新領導人上任,南韓總統朴槿惠以首次訪問中國大陸為時機,再將彼此關係提升至「充實韓『中』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習近平此次訪韓,除了發表「聯合聲明」,還簽訂「『中』韓全面合作文件」。這是繼2013年6月後,中國大陸與南韓第二次簽署合作文件,這些作為即是為鞏固兩國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二、促進經貿與軍事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交流

  中國大陸與南韓目前的交流與合作朝向全方位、多層次發展,尤其在經濟層面上互為主要經貿合作伙伴。中國大陸是南韓最大的貿易對象、進口來源國以及海外投資標的;南韓則是中國大陸第三大貿易伙伴及第五大外資來源國。2013年雙方貿易額達到2.742億美元,目前已建立150餘對省市友好關係。

  「中」、韓在軍事上也有長足的進展:

(一)互派軍事武官:隨著雙方軍事、安全領域交流日益擴大,於建交翌年即先後於所駐大使館互設武官部,協調國防、安保與軍事等相關事項。

(二)軍事高層互訪、對話:雙方在軍事上設置了定期交流機制,如一年一度的國防部長層級「國防政策會談」、總長與副總長級的「國防戰略對話」,還有軍種、軍區司令級以上高階將領、工作代表團互訪。

     另外,2008年簽署「關於開通海軍和空軍的熱線電話工作會諒解備忘錄」,雙方海、空軍以熱線電話定期舉行協商會議;海軍方面也設有艦艇互訪港口。

(三)軍事教育與學術交流:雙方從2012年開始,依據「青年軍官軍事培訓項目」實施軍事院校互訪及學官交換,包含外語學習、國防與航太等相關領域課程碩士學位攻讀,並舉辦年輕軍官訪問團互訪軍事單位;除此之外,也有國防學術會議及體育交流等。

三、穩固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

「中」韓關係的最大特徵就是「安全利益」日益密切,兩者皆不願見到朝鮮半島發生戰爭。中國大陸一方面希望北韓金正恩政權能維持平和穩定,呼籲北韓繼續參與六邊會談,力圖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則持續與南韓加強「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這兩大目標亦符合南韓的利益,南韓更試圖聯合中國大陸來掌控朝鮮半島的主導權。所以,雙方關係的建立與提升,間接增強了中國大陸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度。

習近平訪南韓前,中國大陸方面強調此行以「進一步增進韓『中』關係,深化合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國家」為目的,其中「第三方國家」所指應為美、日兩國。習近平2013年訪美時曾提到:「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美『中』兩個大國」,中國大陸勢力跨到太平洋,牽動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布局,不免引發日本疑慮。另外,「第三方國家」雖非意指北韓,但其有可能「對號入座」,因為對於具有「血盟」關係的北韓來說,在其2013年2月強行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後,中國大陸於聯合國安理會發表2094號制裁北韓決議案,同年9月底也開始對北韓實施禁運措施,這多少影響了兩國的「兄弟」友好關係。

事實上,在北韓新建大型鈾濃縮廠曝光,以及延坪島砲擊、核試驗等事件發生時,以往國際社會除了觀察中國大陸第一時間的態度外,美日韓等國也不斷向北京當局施壓,期望中國大陸能約束北韓。因此,中國大陸一方面的確稍微穩住了對朝鮮半島,尤其是約束北韓挑釁、製造麻煩的重要角色與地位,其影響力受到重視。但另一方面,「習李」上臺後,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爆;此次訪韓前,北韓又連日發射飛彈進行「武力示威」,在在說明了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有弱化的趨勢,在此情況下,習近平要如何鞏固「中」方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將是外界觀察重點。

四、牽制美國,施壓日本

中國大陸的大戰略是要成為具有全球政經影響力的大國,期望可以左右國際體系、主導國際事務,排除其他強權干預或阻礙「中國崛起」,此即中國大陸「十八大」後,習近平接掌中央總書記時提出的「中國夢」。然而,美國正在推展對自己有利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企圖運用軍事安全、經貿利益與共同價值觀鞏固亞太盟國友邦,以制衡「中國崛起」,並採取兩手平衡策略,讓日本與中國大陸都能為其所用。

因此,「中」、美雙方戰略定位一直在「對手」與「伙伴」之間擺盪,彼此建立「伙伴關係」卻又互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導致戰略互疑加劇,對雙方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構成嚴重障礙。中國大陸從外交上試圖防止美國勢力繼續向東亞擴張,並突破美、日等國結盟對中國大陸形成的圍堵之勢。基於地緣政治及國家利益考量,近年來中國大陸致力推動與周邊國家的外交,訪問南韓、鞏固與南韓的「戰略伙伴關係」即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另外,從歷史角度來看,日本過去為了建立「東亞共榮圈」的侵略行為、併吞朝鮮半島與臺灣,以及「中」、韓強烈抗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事件,皆能透露出中國大陸與南韓站在同一陣線,尤其象徵軍國主義的活動對解放軍、韓國軍都是深刻的警示,也是敵情教育的題材。在「中」、日、韓領土及領海爭議未決的情況下,中國大陸與南韓積極交流、關係日益密切,讓日本備感壓力。

五、朝鮮半島戰略競逐,牽動我國安全局勢

  我國在中國大陸介入朝鮮半島局勢的變化中雖未直接受到影響,但間接影響仍無法避免。中國大陸與美國、日本、南韓在朝鮮半島的戰略競逐中,不僅衝擊東北亞區域安全局勢,同時也改變對岸在東北亞的戰略布局,更牽動著我國與美、「中」的三邊關係,無不影響臺灣的安全環境。

  南韓除了在經貿上是我國的強勁對手,於國防外交上為了其國家利益,既與美國合作,卻又因未能完全脫離與美國的傳統盟邦關係,一直害怕被捲入美國可能介入的東北亞紛爭──「臺海軍事衝突」。

  中國大陸也是南韓戰略安全上的重要盟友。南韓在顧及國家利益及避免引起中國大陸不悅的前提下,相對減少與我國國防軍事上的交流與合作,如2011年開始停止指參軍事教育交流、減少軍事交流項目及降低交流層次。未來,南韓更將與解放軍實施交換指參、戰略軍事教育學員,這一點即說明其對中國大陸不似以往在軍事國防上多有保留,使得我國在軍事外交空間上大受壓縮;一旦臺海有事,也可能動搖國際對我國的支援或支持,是我們必須警覺與正視的問題。

 

張玲玲/青年日報103年7月26日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