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國防報告書摘要報導六

國防戰力 國防資源

 

 

  國防資源共區分為「人力」、「財力」、「物力與國防自主」三方面。人力方面,除招募優質官士兵外,並持續提升國軍軍事教育品質,培育允文允武的現代化國軍幹部;財力方面,運用財力供需規畫機制,合理配置財力資源;物力及國防自主方面,戮力研製先進武器系統,並累積關鍵技術能量,發展國家經濟與民生建設,達成「國防民生」合一目標。

一、培育優質人力

  加強國軍幹部本職學能,除辦理基礎、進修、深造教育等班次外,並持續檢派幹部送訓國外學校(院)及智庫研究。

  另因應「募兵制」政策,鼓勵官兵公餘進修,獲取民間大學博、碩士學位及專業證照,以滿足各職類專業需求,並逐年增加證照培訓職類及開辦相關班次,培訓官兵獲得國家級證照,增加退伍創業或轉職機會。

二、策畫國防財力

  行政院考量國家整體經濟情勢與未來發展,在兼顧施政需求與財政健全原則下,妥適配賦國防預算,並承諾倘獲必要的武器裝備供售,將透過動支預備金、追加預算及特別預算等程序籌措需款,具體展現政府持續強化國防的施政理念,充分彰顯自我防衛決心。

  國防預算方面,區分為「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軍事投資」及「其他」等部分。「人員維持」主要編列人事費等預算;「作業維持」主要編列維持武器裝備妥善及各級單位運作等預算;「軍事投資」主要編列武器裝備研發與建置等預算;「其他」主要為國安局預算。

三、健全軍備整備

  依據安全威脅、軍事戰略構想及未來聯合作戰需求,參照世界先進國家武器發展趨勢及我國科技水準與財力狀況,以獲得、科技、後勤等3項軍備策略規畫,指導軍備整備全般作為,並提升國防自主能力,精進武器裝備壽期管理機制,支援軍事作戰任務的遂行。

四、結合國防民生

  秉持「振興經濟、擴大內需」政策指導,藉由「軍工廠國有民營」、「單位委託民間經營」、「策略性商維」及「零附件內購籌補」等釋商作為,繼續辦理國防資源釋商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另推動環保工作,落實節能減碳政策,將國防資源挹注民間,鼓勵民間企業積極參與國防建設,進而活絡市場經濟及增加就業機會。

    

文:國防部/青年日報 104年10月28日 第4、5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單位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單位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