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安全戰略系列 

阿根廷推動南美防衛整合 預防衝突

 

 

一、政治發展之路

位於南美洲南端的阿根廷自然資源豐富,礦產種類繁多,還盛產石油、天然氣與森林資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根廷均保持中立,並善用天然資源,使得國勢日漸強盛。

然而軍人出身的裴隆(Juan Peron)在1946年掌權後,厲行獨裁統治,直到1955年遭軍事政變而下臺。自此之後,阿根廷無法擺脫拉美國家軍人干政的宿命,政經局勢常陷於混亂。1982年阿根廷入侵福克蘭群島,最後以戰敗收場,引發阿國民眾對軍政府的不滿。軍政府眼見大勢已去,於1983年10月舉行大選,還政於民。

 二、國防安全問題

(一)國防經費不足:阿根廷早期採取徵兵制,年滿18歲需服役一年。自1995年改為募兵制,目前三軍總兵力約為7萬多人。2001年底,阿根廷爆發經濟危機,導致失業人口高達兩成、外債多達1,300多億,阿根廷政府不得不減少公共預算支出作為因應。由於阿根廷周邊無強敵威脅,因此國防預算成為主要的刪除項目之一。國防經費的不足,遂成為當前阿根廷國防發展的最大障礙。

(二)福克蘭群島主權爭議

1.英國說法: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位於阿根廷東南外海,包含東福克蘭群島與西福克蘭群島。這個群島最初是誰發現的,至今仍眾說紛紜。根據英國的說法,是1592年由英國船長戴維斯(John Davis)首度發現。英國在1765年登陸西福克蘭群島,1771年再從西班牙手中接收東福克蘭群島,正式管轄該群島。

2.阿根廷說法:阿根廷將福克蘭群島稱為「馬維納斯島」(Islas Malvinas),阿國認為這個群島是1520年由麥哲倫探險隊發現。阿根廷獨立後,將群島劃入版圖,立即引起英國抗議,進而引發兩國對福克蘭群島的主權紛爭。由於雙方爭執不斷,聯合國曾於1964與1965年做出決議,要求兩國以談判方式解決紛爭,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3.爆發英阿戰爭:1982年3月,阿根廷工人登上福克蘭群島中的南喬治島插上國旗,同時拆除島上的補鯨站,因此遭英國海軍陸戰隊驅離。當時執政的加爾鐵裏(Galtieri)軍政府正為國內嚴重的通膨壓力與社會問題而苦惱,在政經情勢不穩的情況下,決定出兵福克蘭以轉移焦點。不料經過2個多月的激戰,擁有地利之便的阿根廷竟然戰敗,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問題也持續懸而未決。

(三)反猶太恐怖主義蠢蠢欲動

1.阿國猶太移民淵源: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在1492年一統江山後,開始驅逐國內的異教徒,迫使西班牙境內的猶太人大舉移往阿根廷定居。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後,賦予移民自由的權利並尊重人權,因而引發新一波的歐洲猶太移民潮。一戰爆發前,阿國境內約有15萬的猶太族裔,成為擁有最多猶太裔人口的拉美國家。

2.軍政府迫害猶太人:阿根廷軍政府帶有同情納粹的法西斯色彩。統治期間,不但讓阿根廷變為納粹戰犯的庇護天堂,更以「國家恐怖主義」手段迫害國內的猶太人,大量的猶太人從此遭到綁架與刑求。軍政府垮臺之後,繼任的民主政府為求社會和諧,開始提拔猶太人擔任政府要職,並且通過反種族歧視法案來維持社會和諧。

3.反猶恐怖組織:儘管在阿根廷文人政府的努力下,國內的反猶太運動大幅降溫,但是阿根廷國內龐大的猶太人仍難逃恐怖主義襲擊的命運。1992年4月,阿根廷的以色列大使館被炸,32人喪生;1994年猶太社區遭到炸彈攻擊,造成85人死亡。兩件恐怖襲擊迄今都未破案,不過阿根廷官方認為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與伊朗為幕後主要策畫者。

 三、國家安全策略

(一)和平解決福克蘭群島問題

1.英國釋出善意:福克蘭群島戰役導致阿根廷與英國的關係陷入低潮。英國布萊爾政府上臺後,多次釋出善意使兩國關係融冰,包括英國從南喬治島撤軍,布萊爾首相於2001年8月前往阿根廷訪問,授權阿根廷直航福克蘭群島,並與英國簽署福島海域石油開發與打擊非法捕魚協議。

2.阿根廷前景可期:兩國均同意以和平方式解決福島主權爭議,阿根廷曾提出「 香港模式」處理福島問題,但是不為英國接受。英國方面認為福島主權不容談判,應該由島上人民透過自決來決定未來。阿根廷轉向聯合國發動外交攻勢,期望聯合拉美與伊比利半島國家對英國施壓,敦促兩國展開談判,以盡早解決福克蘭群島主權爭議。

儘管英國在福克蘭主權談判上仍採取不退讓立場,讓阿根廷居於下風,不過隨著福克蘭群島在觀光產業上,對阿國的依賴日益加深,增添了阿根廷在往後談判的有利籌碼。

(二)支持南美防衛一體化進程

1.危機的省思: 2008年3月初,哥倫比亞部隊在追剿左派革命武裝部隊「哥倫比亞革命軍」的行動中,不僅入侵鄰國厄瓜多邊界,更指責厄瓜多提供「哥倫比亞革命軍」援助。委內瑞拉為表支持厄瓜多,也出動部隊在邊界嚴陣以待,緊張情勢一觸即發。

2.成立南美防衛理事會:所幸在南美其他國家調停下,這場衝突獲得和平解決。此舉象徵南美國家已有自行調解外交危機的能力,不再像過去總是必須透過美國或西班牙等外來勢力進行調停。不過卻也反映出拉丁美洲國家間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重要性,因此巴西總統盧拉(Luiz Lula)提議南美國家間成立類似北約組織的「南美防衛理事會」。

長期以來,南美洲國家之間不時因為貿易與環保問題發生摩擦,南美防衛理事會成立的宗旨就是在調解區域內衝突與進行集體防衛,因此巴西的提議獲得南美洲國家廣泛支持,包括阿根廷在內。除此之外,阿根廷與巴西、智利等鄰國也建立戰略聯盟關係,加強三國在軍事與科技等領域的合作,為推動南美防衛一體化的進程而努力。

 四、戰略政策的評估

(一)加強南美國家自主力:南美防衛一體化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協助南美洲國家擺脫美國政治影響與經濟控制,脫離美國的干涉,自謀發展。不過,美國也做出因應之道,2008年4月底美國國防部宣布將重建第四艦隊,並以佛羅里達洲的梅波特港為基地, 負責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區的軍事任務。

(二)經濟仍仰賴美國:當前阿根廷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外敵的威脅,而是經濟問題。所以儘管阿根廷與多數拉美國家一樣,有明顯的離美傾向,但是由於美國是阿根廷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的市場、技術與資金,都有助改善當前阿根廷經濟困境,反而使阿根廷缺乏強有力的反美動力。

(三)打擊非法需要美國:根據美國2005年發表的「全球恐怖主義報告」指出,黎巴嫩真主黨和哈馬斯組織在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三國的交界地帶活動頻繁,並且在該地區進行洗錢、販毒、走私等非法活動。在國防預算短缺的窘境下,阿根廷亦需要美國協助打擊恐怖組織的發展。

(四)集體防衛機制作後盾:經濟因素為阿根廷當前國防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全球景氣因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拖累而持續低迷之際,勢必迫使阿根廷政府無法挹注更多國防預算解決當前的國防問題。因此透過參與南美防衛一體化進程,藉集體防衛機制預防潛在衝突,不失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閱報祕書
阿根廷獨立之路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端,北接巴拉圭與玻利維亞,東北鄰烏拉圭與巴西,西與智利為界,南遙望南極,東瀕大西洋。全國人口約3,900萬人,首都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土總面積約376多萬平方公里,在南美洲國家中僅次於巴西。

    16世紀初,西班牙人從大西洋入侵拉普拉達河區域,於1526年移民設治。1776年,西班牙設置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區。英國在19世紀初期兩次入侵該地區,均以失利收場,因而鼓舞當地民眾反殖民統治的運動。1808年拿破崙入侵西班牙,成為阿根廷人民爭取獨立的絕佳機會。1810年發起獨立運動,1816年宣布成立阿根廷共和國。

 

王崑義╱青年日報971228日第4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