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反恐 美後備部隊朝快速反應轉型

 

 

  國家安全的確保、國土防衛的落實,除有賴平日積極訓練的常備部隊擔負重責大任外,後備部隊的有效運用及戰力發揮也是重要關鍵。尤其當戰事開啟,面對敵人的軍事威脅,常備部隊與後備部隊必須相互合作、彼此配合,才能提高抗敵、禦敵的勝算。以國防武力居全球領導地位的美國來說,即使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各類型部隊具備隨時作戰能力,仍然不敢輕忽後備戰力的整建。尤其當前充滿挑戰的國際局勢,加上「反恐」成為主要議題,更使美國高度重視後備力量的建設發展。

一、美國後備動員編制與特色

  凡是重視後備戰力的國家,建立完善且有效的動員機制必是政府施政的重點,並根據該國國防戰略目標及面臨的軍事威脅,妥擬相關後備動員方案。以美國來說,該國於1976年制定「緊急情勢法」,並於1979年成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職司各項災變管理及軍事、工業與民間動員等工作。

  美國兵役制度採平時募兵,戰時徵兵;陸、海、空軍、陸戰隊與海岸防衛隊等軍種皆編制後備部隊。為奠定後備戰力的基礎,使每位後備軍人都能具備上戰場的能力,美國相當重視後備軍人的組織運作與訓練,其後備兵力分為國民兵與後備部隊兩種。國民兵再區分為陸、空兩個兵種,隸屬於州政府的民兵武力,主要任務為維持地方治安,一旦戰爭需要,政府可將國民兵調服現役;而後備部隊則由退伍軍人組成,主要任務是在戰時或緊急狀況時支援常備部隊。

  為了因應國際情勢與軍事戰略目標的轉變,美國不時提出針對後備組織及動員程序的改革方案,由國防部與各軍種推動。特別是自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政府希望打造可快速執行任務、展現效率的後備部隊,並朝以作戰能力為基礎的方向精進。

二、美國陸軍後備部隊

  美國陸軍的後備部隊由後備役人員與國民兵組成,曾參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韓戰乃至冷戰時期,其貢獻不容忽略。即使到後冷戰時期的兩次波斯灣戰爭及一些區域衝突任務,美國陸軍後備部隊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

(一)提升後備戰力,支援現役部隊:美國國防部曾於1970年實施「總體兵力政策」,要求各軍事部門將後備役視為總體兵力的一部分,以滿足國家安全需求。當時美國陸軍後備部隊是國家安全戰略的貫徹者,在陸續接收新式裝備與資源後,任務遂行度與戰力向上提升,亦能支援現役部隊。

(二)改變運作程序,減少時間成本:在美國陸軍國民兵與後備役的運作上,以往採待命、動員、訓練、部署的程序進行;但進入反恐時代,突發狀況頻生,基於爭取時效,美國陸軍將運作程序改為訓練、待命、部署,讓受訓的後備人員以保持戰力的姿態進行待命,一旦指派任務,各單位可迅速完成戰備。

(三)人員配置及職掌高度相關:成立聯合「國民兵局」與聯合「州總部」,其所配屬的幕僚功能與職掌,須與聯參及戰鬥指揮官所屬幕僚相對應。相關作為均與國土安全、國土防衛等任務息息相關。

三、美國海軍後備部隊

(一)任務專業且繁雜: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災變現場急需搶救,美國海岸防衛隊、海軍、陸戰隊等單位的後備部隊立即完成動員,向紐約市都會區的現役單位報到。由於海軍是美國兵力向海外延伸的主戰軍種,美國海軍艦隊所具備的支援空運、海軍近海作戰、近岸水下作戰、航運管制等任務能力,均來自後備部隊。

(二)人力篩選門檻高:2003年正當美國對伊拉克用兵之際,美國海軍的後備兵力已達約70萬人,分別隸屬戰備後備部隊、儲備後備部隊及退役後備部隊。美國海軍非常重視後備人力的素質,因為海軍的任務繁雜且專業,故必須嚴加精選參與任務的人員。

四、美國空軍後備部隊

  1947年,美國國家安全法案通過後,美國空軍國民兵、後備部隊等兩支後備兵力成立。時至今日,美國空軍各後備單位與所有人員均朝符合現役兵力的標準邁進,72小時內就能在全球各地部署完成。

  儘管越戰結束後,美國空軍後備兵力已有4個C-5運輸機與13個C-141運輸機的機隊,但持續擴增戰力仍是政策方向。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爆發後,美國出兵援助科威特,經動員編成的空軍國民兵與後備部隊狀態良好。無論是空中作戰、空中加油、偵察、空運、後勤維修、醫療等工作,國民兵與後備人員的表現都受到讚賞。

(一)兵力精簡,朝多樣化及效率化發展:隨著「沙漠風暴」的任務結束,空軍大幅縮編,部分常備部隊因被裁撤,將其配發的戰鬥機、運輸機等前線機型移交給後備部隊,取代老舊機型。雖然後備部隊兵力規模陸續精簡,但已朝多樣化與效率化發展。1993年,美國空軍後備部隊成立首支「太空作戰中隊」,國民兵也於兩年後跟進,轉型仍在持續進行。

(二)成立遠征部隊,強化任務派遣能力:為支援海外作戰任務,美國空軍成立多支遠征部隊,優點是強化了空軍對總體兵力的任務派遣。例如「伊拉克自由作戰」期間,美國空軍就動員7,000名國民兵與2,000名後備人員,表現令人滿意。

五、後備戰力整建 落實全民防衛

  後備戰力的整建及後備動員體系的完整,是一個國家能夠抵禦敵人進犯或因應國內重大災害的關鍵要素,也是全民防衛動員能量的展現。從美軍實際參與區域軍事衝突任務的過程,我們可充分了解後備部隊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須知戰爭、災難何時何地發生無人能夠預料,一旦面臨,在政府的主導下,全體國人都要迅速凝聚「軍民一體、軍民同心」的共識,配合政府決策,形成一股堅實的全民防衛力量,方能確保國家永續發展與社會安定。

 

             申典剛/青年日報99年11月2日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