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戰隊  EFV遠征戰鬥載具

【張立德/青年日報95327日第3  

一、研發源起

        為進一步加強超地平線(OTH)三棲登陸作戰能力,降低遭敵海岸守備部隊雷達偵測與反艦飛彈攻擊的可能性,美國海軍陸戰隊於20世紀末期,委由通用動力公司陸地系統部門(GDLS),展開代號為「先進兩棲突擊載具(AAAV)」的新一代登陸戰車研發計畫,希望能籌獲一種結合海面高速航行、地面優異機動、火力與存活性能強化、整合指管功能的兩棲作戰平臺,以取代現役的AAV7A1兩棲登陸戰車。

        AAAV計畫在2003910日更名為「遠征戰鬥載具(EFV)」,全部經費高達76億美元。全功能的EFV將於2008年開始部署服役,總數1013輛預計於2018年生產完畢,以取代現役1322AAV7A1;其中935輛為EFVP標準戰鬥構型,78輛為EFVC指揮管制構型。

二、性能優異,戰力超強

(一)車體配置有利快速投入戰鬥:EFV車體前上方裝有1MK46砲塔,駕駛席位於車體左前方,步兵指揮官席則位於車體右前方。砲塔右側為車長席、左側為射手席。由於車體前段與中段的中央部分需安裝砲塔與動力系統,17名陸戰隊步兵只能坐在車體尾段與中段兩側的獨立摺疊座椅上;雖然空間十分狹窄,但經實地測試,17名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士兵仍可在18秒內衝出車外投入戰鬥。

(二)操作模式轉換靈活:操作模式依不同航行狀態可分為三種:

1. 海上高速機動模式:EFV的車首、車體下方、車尾的各個大小不等的滑板都會伸張或就位,履帶將略為回收並由滑板蓋住;也就是說,在海上高速機動時,EFV整車將變成一個大型海上衝浪板,再加上大推力的轉向噴水推進器,讓EFV可在海上高速機動。

2. 海上過渡模式:EFV由低速轉高速或高速轉低速時,各部位滑板放收的過程;以臨登陸前的最後航行階段為例,除車首滑板外的其他滑板必須先行收起,並伸出履帶以準備登岸行駛。

3. 陸地行駛模式:即所有滑板收起、履帶伸出的地面行駛模式。

(三)動力系統多元、行駛速度超高

1.  功率輸出模式多:使用1MTU公司的MT883 Ka-523型四行程12汽缸柴油發動機,共有陸地(850hp)、海上過渡(1200hp)、海上高速機動(2575hp)三種功率輸出模式,以適應海上與陸上不同動力的需求。

2.  行駛速度高:配合先進的液氣致動懸吊繫統,讓EFV最大行駛速率可達72km/h,最大越野速率可達48km/h,陸上機動性與M1A1主戰車相同甚至更優。海上航行時,EFV3級海象下可以46km/h的最大速率航行,比所有現役兩棲登陸戰車快34倍,巡航速率則為37km/h;高速迴轉半徑僅需85100m,並能在高速航行狀態下於75m的距離內緊急停止。

3.  航程遠:EFV可裝載1382公升燃油,因此可在海上航行120km或在陸上行駛480km;若以兩棲作戰觀點來看,EFV若在海上航行40km後,估計仍可保有300km以上的路面行程。

(四)火力暨觀測射控配備

1.  火力配備:MK46雙人操作電動砲塔上的主要武裝為1Bushmaster II MK4430mm鏈砲,次要武裝則是1M240 7.62mm同軸機槍。砲塔由電力系統驅動,可快速360度轉向射擊,俯仰角度則為-10~+45度。另外備便射擊的30mm機砲彈共有50發穿甲彈、150發高爆彈,並儲存有100發穿甲彈與300發高爆彈。

2.  攻擊對像:MK44 30mm鏈砲可攻擊包括步兵與反戰車飛彈發射陣地、輕裝甲車輛(15002000m)、近岸海上戰鬥(10004000m)、碉堡、城鎮和一般目標等。必要時,只須更換5個零件,就可換裝成40mm砲管而大幅強化火力,且備射與儲存的砲彈數量與先前的30mm砲相同而不會降低。

3.觀測射控系統:MK46砲塔上裝有整合了第二代前視紅外線(FLIR)、日間光學系統、護眼雷射測距儀等的緊致模組瞄準具(CMS);射控系統則是由M1A2主戰車上的射控系統衍生而來。30mm鏈砲與射控裝置都裝有二維穩定系統,可在車輛移動狀態下射擊並擁有相當高的第一發命中率。

(五)裝甲防護堅固先進:車體以2519-T87鋁合金焊接而成,可承受300m14.5mm重機槍穿甲彈射擊,或15m處爆炸的155mm榴彈破片;必要時還可附掛模組化陶瓷裝甲以增強防護,而一旦陶瓷裝甲損壞或未來有性能更佳的裝甲出現時,也能方便的加以更換。

(六)設計具優質存活性:裝設有自動火警偵知與撲滅系統,與具核生化(NBC)防護功能的環控超壓系統,另外還設有32管煙幕彈發射器;未來更將引進各種主動/被動干擾裝置,並強化各項匿蹤效果,以求得全面整體的優質存活性。

三、EFV衍生型──EFVC指揮管制構型

        EFVCEFVP標準型的衍生款,可提供各級登陸部隊指揮官優異的指管能力,但火力較弱。

(一)指管性能強

1. EFVP3VHF無線電機、1具多頻衛星通信系統、PLRS位置定位報告系統以及GPS等,C4I系統較簡單。

2. EFVC較複雜,設有7個工作站,含3名車輛操作乘員、登陸部隊指揮官與6名參謀人員。

(1)   通信系統:2具「單信道地空無線電系統」(SINCGARS)、2EPLRS增強位置報告系統與2具有快二型(Have Quick II)無線電系統。

(2)   指揮系統:戰術戰鬥操作系統(TCO)、先進野戰砲兵戰術資料系統(AFATDS)、情報分析系統(IAS)與多部指揮管制電腦(C2PC)等。

(二)火力配備弱

1.EFVPMK46砲塔1座。

2.EFVC機槍1挺以供自衛,無MK46砲塔。

四、EFV的缺點

(一)運載量低、耗油量大增:AAV7A1相比,EFV的長度較長、重量較重,所能裝載的兩棲突擊載具數量下降,且耗油量約為AAV7A12倍,將加重後勤單位的負擔;而AAV7A1的運貨量可達EFV2倍,並比EFV多載運48名步兵。

(二)造價高昂、維修費提高:EFV每輛造價高達700萬美元,相較於現役M1A1主戰車的300400萬美元高出許多;而EFV複雜的液氣致動懸吊與履帶系統也讓後勤維修費用增加、可靠度降低,並造成計畫延遲。

(三)安全性低、優勢非絕對:鋁製裝甲車體在遭到俄製RPG火箭彈等反裝甲武器攻擊時,可能會起火燃燒而危及乘員安全;且AAV7A1在加掛EAAK適形裝甲組件後,防護力即等同於EFV,因此EFV防護力的優勢並非不可取代。

(四)航行受限、航跡易暴露:無法在惡劣海象下高速航行,另外在海上高速航行時會產生數公里外就能清楚看見的波紋,而且就算在夜間,只要有月光,航跡也很容易被發現。

五、登陸戰新法寶

        儘管有所欠缺,但EFV能讓各式兩棲登陸艦在40km甚至更遠的距離外就施放並盡速脫離戰場,可提升登陸船團的安全性;同時EFV憑恃本身的強大火力與優異防護力,在通暢的指管系統指揮掌握下,向內陸發動攻擊,執行各項作戰任務;此外美軍更估計,在20052025年間,EFV可於日間、夜間或移動狀態下擊敗任何輕裝甲車輛的威脅。

       這種從更遠的海上開始機動,並能更深入敵方心臟地帶的作戰能力,再搭配MV-22LCAC等各型載臺運用,讓21世紀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方案選擇具備無比彈性。

EFV與AAV7A1與EFV性能諸元比較表

 

EFV

AAV7A1

車長

9.271m(陸地模式)

10.566m(海上模式)

8.16m

車寬

3.632m

3.27m

車高

3.20m(砲塔頂部)

3.31(槍塔頂部)

車重

28550kg(空重)

33820kg(戰鬥重量)

34476kg(滿載重量)

19100kg(空重)

25261kg(戰鬥重量)

預留浮力

30

 

接地壓力

0.61 kg/cm2(軟沙地)

1.71 kg/cm2(硬地面)

0.59 kg/cm2(軟沙地)

底盤離地間隙

40.6cm

40.6cm

平均吃水深

147cm(高速航行)

203cm(過渡時期)

 

操作乘員

3員(車長、射手、駕駛)

3員(車長、射手、駕駛)

搭載乘員

17+1員(126kg體重與裝備/員)

2125

貨物載重

2270kg(海上航行)

4536kg

貨物容積

9.9m3

12.6m3

發動機

MTU公司MT883 Ka-5234行程12汽缸柴油發動機

Cummins公司VT400 V84行程水冷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發動機出力

 

850hp(陸地,2600rpm

1200hp(轉換模式)

2575hp(海上,3300rpm

400hp2800rpm

扭力

2626 ft-lbs(陸地,1700rpm

4098 ft-lbs(海上,3300rpm

 

傳動系統

Allison公司動力傳動模組:

在陸地模式時PTM藉由扭力轉換器,將動力傳給X4560全自動6速變速箱。

在海上模式時,PTM將動力傳給2具噴水推進器。

FMC HS-400-3A1變速箱(前進4檔,後退2檔)

燃油裝載量

1382L365加侖)

647L171加侖)

輔助動力單元

30匹馬力水冷式柴油發動機

10kW發電機

馬力重量比

(戰鬥重量)

76.14hp/ton(海上)

25.13hp/ton(陸地)

15.83hp/ton(海上/陸地)

地面速率

 

72.4km/h(道路最大速率)

32.248.3km/h(道路巡航速率)

48.3km/h(越野最大速率)

24.1km/h(倒退速率)

72.4km/h(道路最大速率)

海上速率

 

46.3km/h(最大速率)

37.0km/h(巡航速率)

19.4km/h(過渡模式)

8.3km/h(倒退速率)

13.2km/h(噴水推進最大速率)

7.2km/h(履帶撥水最大速率)

7.2km/h(倒退速率)

航程

 

483km40km/h;地面)

120km37km/h;海上)

483km40km/h;地面)

70km(海上)

適宜的艦岸航行距離

46km

4km

越壕寬度

2.44m

2.44m

越障高度

0.91m

0.91m

轉彎半徑

 

原地360°迴轉(陸地)

100m(水面,37km/h速率)

原地360°迴轉(過渡模式)

原地360°迴轉(陸地)

爬坡(戰鬥重量)

60

60

側傾(戰鬥重量)

40

40

水面滾轉回復(Roll recovery

100°

 

裝甲防護性

 

無附加裝甲:

14.5mm穿甲彈(300m處)

155mm砲彈破片(15m處)

無附加裝甲:

7.62 mm穿甲彈(300m

加掛EAAK適形裝甲:

14.5mm穿甲彈(300m處)

155mm砲彈破片(15m處)

武裝

130mm Bushmaster II機砲

1M240 7.62mm同軸機槍

1M2 12.7mm機槍

1Mk19 40mm榴彈機槍

攜行彈藥

30mm機砲穿甲彈:

50發(備射)+ 100發(儲存)

30mm機砲高爆彈:

150發(備射)+ 300發(儲存)

7.62mm機槍彈:

800發(備射)+1600發(儲存)

40mm榴彈:

96發(備射)+768發(儲存)

12.7mm機槍彈:

200發(備射)+ 1000發(儲存)

煙幕彈發射器

16具(砲塔)+ 16具(車身)

24聯裝(砲塔)

被動防護系統

自動火警偵知與撲滅系統

核生化防護環控超壓系統

C4I系統

VHFUHFSATCOMGPS EPLRSC2PC

VHF、手持GPS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