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鐵騎  芬蘭AMV輪型裝甲車

【宋玉寧/青年日報9543日第3  

        AMV輪型裝甲車由芬蘭派崔亞公司(Patria)在20世紀末與軍方合作研製而成,是輪型裝甲車市場上的閃耀新星。AMV是模組化裝甲載具的英文縮寫,本國型號為XC-360P,採用目前主流的8×8構型,兼具多種絕佳性能。

一、模組化設計,執行任務廣泛

        藉由模組化概念的幫助,加上搭配不同的動力裝置及裝甲套件,目前AMV型裝甲車系的構型包括以下三類。

(一)基本構型:包括運兵車、步兵戰鬥車、救護車、偵搜車、迫砲車、射擊指揮車、反裝甲載具,以及機動火砲系統(MGS)。

(二)系統平臺構型:車體後部加高,包括指揮管制車、電子作戰車、大型戰場救護車、工程車與NBC核生化偵檢車。

(三)重武器系統構型:利用相同底盤搭載大型砲塔,如120公釐迫砲或90105公釐戰車砲砲塔等。

二、道路行駛性能良好,越野機動性優秀

(一)外型:車體全長7.7公尺、寬2.8公尺、高2.3公尺,空重16噸,最大戰鬥重量為26噸,為進行兩棲浮航則限制在22噸,酬載量10噸。

(二)馬力:配備1具瑞典斯堪尼亞柴油公司(Scania Diesel)的DI12型柴油發動機,出力480馬力,並搭配ZF Ecomat公司的7HP902型自動變速箱,共有7個前進檔及倒檔,動力系統也可應客戶需求換裝其他公司產品。

(三)速度:路速每小時100公里,最大速率每小時120公里,最大行程800公里,爬坡度60%,側傾度30%,越障高度0.7公尺,越壕寬度2公尺,不做任何準備的直接涉水深度為1.5公尺。車尾兩側各有1具推進器,水中浮航速率每小時810公里。

三、具槍彈地雷防護力,戰場存活性高

(一)附加裝甲:AMV型裝甲車主要利用加裝附加裝甲來提升戰場存活性,車體防護採模組化設計,可利用不同附加套件進一步提高車體防護力,最高等級的車頭正面甚至可抵擋30公釐機砲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的攻擊,車底也能承受10公斤TNT爆炸的地雷攻擊。此外,AMV也在降低跡訊方面努力,包括紅外線、雷達及車輛噪音等。

(二)雙砲塔配備:可提供支援火力的AMV型步兵戰鬥車,配備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部門(GDLS)的LAV30型雙人砲塔。砲塔裝有1座巨蝮式(Bushmaster30公釐機砲、17.62公釐同軸機槍,以及日/夜間瞄準裝置、2組三聯裝煙幕彈發射器。目前芬蘭軍方已測試過配備此型砲塔的第一輛原型車(AMV P2)。

(三)遙控砲塔:針對外國市場,派崔亞公司還為AMV型步兵戰鬥車換裝OTO Melara公司的Hitfist 30P型砲塔、南非Denel公司的LCT30型砲塔,以及以色列拉斐爾公司(Rafael)的30公釐機砲遙控砲塔進行測試。至於AMV型迫砲車,則配備1座先進迫砲系統(AMOS)砲塔。這種可裝在履帶或輪型裝甲車上的砲塔,裝有雙聯裝120公釐迫砲、自動裝彈裝置及電動目標接戰/射擊系統,射速每分鐘20發,車上共可裝載90發砲彈。

(四)遙控槍塔:可利用C-130型運輸機裝載空運的AMV型運兵車,車頂中段配備1座派崔亞公司的PML 127OWS型遙控槍塔,以電動操控,能夠360度旋轉及俯仰-8~+48度。槍塔裝有112.7公釐機槍,射手並配備蔡斯公司(Zeiss)的PERI-Z16A1型瞄準具,以及NAE200型日/夜間潛望瞄準具,熱影像攝影機則是選購裝備。除此之外,運兵車型也可選擇配備義大利OTO Melara公司的遙控機槍塔。

四、設計先進靈活,強調人體工學

(一)全輪驅動:AMV型的驅動軸採全輪驅動設計,前2組車輪裝有轉向機制,車輪皆為防爆輪胎(Run-flat),並搭配液壓碟片煞車裝置,車上配備的中央胎壓控制系統(CTIS),可依據不同地形調整各車輪的接地壓力。

(二)液氣壓混合式獨立懸吊繫統:各車輪都裝有液氣壓混合式獨立懸吊繫統的AMV型車系,能輕易、快速的按照不同車型的總重,直接加以調整,完全不須更換懸吊繫統組件。此外,也能搭配加裝車輛行駛高度調整裝置。由於配備轉向制動裝置,加上駕駛的動力方向盤,因此AMV輪型裝甲車擁有很小的轉彎半徑,有利於在市區等狹窄空間機動。

(三)車燈:AMV型的車頭低斜,車燈為類似一般汽車的嵌入式,而非裝甲車較常見的外加式設計。駕駛座位於車頭左側,右側則是發動機艙,比較特別的是駕駛視野較受限,進出艙蓋上只有1具向前的潛望鏡。

(四)乘員艙舒適:AMV型裝甲車強調人體工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搭乘舒適性,乘員艙最多可搭載10名全副武裝士兵。在現有生產的AMV型裝甲車構型中,以芬蘭陸軍為例,其中AMV型運兵車的車體後段乘員艙採面對面式設計,兩邊各設置4個各自獨立的摺疊座椅,後部車頂另設有2具長方形人員進出艙蓋,車尾則有1具大型進出艙門。

五、性能好成本低,行銷全世界

(一)成本相對較低:AMV全車系零附件的共通性,加上使用部分商規組件,降低了壽限週期成本,相對也使維修、訓練等成本較低。

(二)行銷全球:派崔亞公司第一輛AMV原型車於2001年出廠,同年秋季開始進行各項測試,接著第一批預量產型車於2003年交車,至於第一輛生產型車則於20046月交車。

1.  芬蘭:200112月,芬蘭軍方與派崔亞公司簽約研製2AMV步兵戰鬥車原型,並配備不同公司製造的30公釐機砲砲塔,進行一連串野戰測試。2003年初,芬蘭即計畫採購100AMV型裝甲運兵車。

200412月,派崔亞公司正式獲得芬蘭陸軍的採購合約,第一批共計62AMV型八輪裝甲運兵車預計於20062007年間交貨,車上配備Kongsberg公司的MNOK145型機槍槍塔系統,這套遙控武器系統目前也裝在美國陸軍史崔克式(Stryker)輪型裝甲車上。

2.  波蘭:AMV的第一個外國客戶,是脫離前蘇聯控制後的波蘭陸軍。為了汰換原先的俄製裝甲車,波國國防部於200212月宣佈,向派崔亞公司採購多達690AMV系列輪型裝甲車,這是當時歐洲最大的一筆裝甲車採購案。

這批波國型號為KTOAMV系列輪型裝甲車,不但包括313輛步兵戰鬥車、87輛運兵車、118輛指揮管制車、48輛工兵偵察車、46輛裝甲救護車、46輛裝甲回收車,還有衍生車型的6×6構型AMV裝甲車32輛。波蘭的第一批AMV型裝甲車是由原廠生產,前2輛於2004630日運交,同年1122日並正式通過一系列的軍用測試,波國至該年底共接收9AMV型裝甲車。2005年波蘭陸軍再接收89輛,且從該年開始,一直到2013年止,波國將採用技術轉移方式,逐漸由國營Wojskowe Zaklady公司接手,在國內自行生產組裝AMV系列輪型裝甲車。

預計配屬第一批90AMV型八輪裝甲車的單位,是波蘭陸軍第21山地旅的2個步兵營及第12機械化旅,將於2006年正式成軍。

3  其他:除了芬蘭、波蘭之外,至今已進行過AMV測試評估的潛在外國客戶,還包括比利時、巴西、克羅埃西亞、捷克、希臘、葡萄牙、斯洛伐克與南非等。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