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陸戰隊新寵兒──AAV7A1兩棲突擊載具

【張立德青年日報941253  

拂曉的海面上,陸戰健兒駕著一輛輛看起來像方形大鐵塊的LVTP5登陸戰車,一面開砲、發射機槍,一面向岸上挺進;甫一上岸,登陸戰車前方艙蓋紛紛掀起,車內的陸戰隊員瞬間殺聲震天地衝了出來,隨即迅速向敵營進攻而去……。

這是我國海軍陸戰隊一向給人的印象,但這即將改變!20014月,美國售予我國AAV7A1系列兩棲突擊載具,目前已陸續運交,將替換陸戰隊半數現有服役已達50年的LVTP5登陸戰車。往後的「聯興」登陸演習,很快就可以看到這批外型流線,且火力、防護力與機動力更強的生力軍,加入衝鋒陷陣的行列。

一、國軍登陸作戰生力軍

(一)研發源起:1950年代服役的LVTP5,性能雖然較以往的LVT優異,但美軍仍希望下一代的兩棲登陸戰車,除了運載陸戰隊員自兩棲登陸艦泛水機動至灘頭外,還要如同裝甲運兵車一般,能搭載與支援陸戰隊員遂行長距離的地面機動作戰;於是,在1964年提出下一代登陸戰車的需求,希望其具備更快的水面航速、盡量縮短泛水時間,並擁有更佳的陸地機動性能。

(二)首度量產:1966年,FMC公司的設計案獲選,並陸續研製出15輛原型車交由美軍陸戰隊進行測試;19699月全部測試工作完成,並於19706月開始量產,19718月移交首部量產車型,並命名為「LVTP7型履帶人員登陸載具」,總計生產了942輛。

(三)提升改良:1977年,FMC公司又開始進行LVTP7的性能提升計畫,包括換裝新式發動機、增設駕駛與射手的夜視系統、PLARS自動定位暨回報系統、換裝保密通信系統,並改良滅火系統;此一改良型車款稱為LVTP7A1。改良作業進行的同時,美軍陸戰隊又新增預算添購約400輛全新的LVTP7A1。自19838月起,新造與改良的LVTP7A1均改稱為「AAV7A1兩棲突擊載具」(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

二、車體可抗機槍穿甲彈

(一)重量減輕卻更堅固:AAV7A1的體型與重量較LVTP5縮小,採用鋁合金焊接車體而非LVTP5的鋼製車體,可抵禦7.62mm機槍穿甲彈。

(二)造型流線空間增大:AAV7A1的車首採船形設計,浮游時可減少阻力並抬高車首;發動機設於車體最前部,兩側履帶系統的驅動輪在前、惰輪在後,每側各有6個承載輪;駕駛席設於車首左側,車長席位在駕駛席後方,射手槍塔則設於車首右側相對於車長席的位置;車體中後段為乘員艙,長4.11公尺、寬1.83公尺,可容納25名全副武裝士兵(早期型),或運載4,500公斤貨物。

(三)設計更為便捷安全:人員進出乘員艙係利用車尾可收放之登陸板,登陸板左側另設有一個小艙門,方便乘員出入;乘員艙頂部另設有一個3片式大型艙蓋,萬一車輛故障,陸戰隊員可迅速打開車頂艙蓋逃生,而車頂艙蓋亦方便自登陸艦甲板直接將貨物吊入登陸戰車乘員艙內。在敵火威脅下,陸戰隊員自AAV7A1車尾出入的方式,較LVTP5自車首出入的方式安全。

三、陸面機動性能優異

(一)馬力大可變速:AAV7A1的動力來源為1具康明斯公司(Cummins)的VT400 V8四衝程水冷式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大馬力400hp,並搭配FMC HS-400-3A1變速箱套件。在陸上行駛時,變速箱可將動力經過兩側傳動器分送至驅動輪,駕駛手操作液壓方向盤即可做出無段曲率轉彎。

(二)行程高耐障礙:AAV7A1的最高路速可達72.4km/h,在以48km/h的速率巡航時,最大行程可達480公里;而其越壕寬度為2.4公尺,垂直越障高度為0.91公尺,陸面機動性能相當優異。

四、水中浮游可達7小時

(一)噴水推進航速超高:在水面航行時,HS-400-3A1變速箱上端另有一副PTO動力轉換器,可將動力切換至兩邊萬向接頭連桿,傳動到車尾兩側履帶惰輪上方的噴水推進器(Water Jet)上,其係由履帶上方吸入海水並向車後噴射,每具噴水量達每分鐘14,000加侖,可推動AAV7A1以每小時13.5公里的最大速率航行(LVTP5則只靠履帶撥水前進,最大航行速率每小時10.9公里);噴水推進器尾端導管可由駕駛控制方向,以操控AAV7A1轉向及後退,噴水推進器尾管在不用時可180度折收,以保護出水口。

(二)浮游時間久且耐高浪:AAV7A1仍可以履帶撥水前進,前進速度為每小時7.2公里;亦可合用噴水推進及履帶撥水,但速率並不比單純使用噴射推進來得快。以每小時10公里的巡航速率航行時,AAV7A1可在水中持續浮游7小時,並可承受最大3公尺高的湧浪。

五、射控、夜視、裝甲系統強化

(一)射控暨夜視系統強化:早期LVTP7/AAV7A1配備的武裝,為車體右前方一座裝有1M85 12.7mm重機槍的槍塔,並配有1,000發彈藥。至1986年後,多數的AAV7A1均換裝凱迪拉克公司的UGWS強化槍塔,槍塔上裝有1M2 HB 12.7mm重機槍(200發備射彈藥,1,000發儲存彈藥)及1Mk19 40mm榴彈機槍(96發備射彈藥,768發儲存彈藥);以後者而言,其射速與威力相當於每秒可將6枚手榴彈扔到1,500公尺外,若選用高爆穿甲彈,還可貫穿6公分以上鋼板,可有效攻擊人員、車輛與除主戰車外的多數裝甲車輛,火力大幅強化;其射控與夜視系統亦予以加強。後期的AAV7A1更置放有86440mm榴彈與200 .50機槍彈。

(二)裝甲防護力增強:在換裝武器的同時,陸戰隊也於1986年起為AAV7A1改善裝甲防護力。初期,少部分AAV7A1採用平板狀的外掛式P900型附加裝甲;之後多數的AAV7A1則改用EAAK強化適形裝甲套件,其為一種波浪狀的間隙裝甲,可防禦近距離射擊之12.7mm AP穿甲彈,與15公尺外爆炸之155mm榴彈破片之能力。

六、衍生車型

除了AAV7A1登陸運輸車型外,此系列還有以下兩款衍生車型。

(一)AAVC7A1登陸指揮車:此型車的乘員艙內配有9個幕僚乘員席,以及10具各型無線電機、圖桌及圖板架等,車外天線林立;但並未設置槍塔,其武裝僅有17.62mm機槍(配彈量1,000發),此為指揮車型與運輸車型在外觀上最大的兩個差異。AAVC7A1通常作為營級以上部隊之活動指揮所,亦可當成無線電中繼載波臺來運用。

(二)AAVR7A1裝甲救濟車:此型車也沒有槍塔,只配備自衛用7.62mm機槍。其車頂設有可360度迴旋的液壓伸縮式吊桿,最大吊重2,700公斤,可吊起AAV7A1車系的發動機進行維修;車尾設有絞盤並透過車首掛鉤進行操作,絞盤鋼纜長85公尺,最大出力13,600公斤,若加上本車行駛的牽引力道,最多可拖動22,000公斤的物件,可拖救所有的AAV7A1車型。此車型的乘員艙可搭乘5人,配備包括工作檯、工具、空氣壓縮機、電池充電器、小型工兵機具、發電機和全套切割燒焊設備等。

七、改裝重建車型

(一)高效除雷登陸工兵車型AAV7A1基本型的車首加裝除雷犁,再結合車頂上方的M58/59MICLIC)除雷套件,即可成為臨時的登陸工兵車型。其中後者可由火箭牽引射出一條長達550 公尺的導爆索,遙控引爆後可炸出一條寬約14公尺的安全通道,除雷效能達80%以上。

(二)性能重建超大馬力車型近來,美軍挑選了680AAV7A1,於1997年起開始進行一項稱為RAM/RS的性能重建工程。其項目包括承載懸吊繫統改裝、變速箱翻新等;其原本計畫換裝出力達525匹馬力的VTA 903 T 525新式發動機,然似乎並未執行(國軍購入的AAV7A1是否換裝新發動機,則有待觀察)。完成RAM/RSAAV7A1將可延役至2010年以後。

八、未來願景

        我國海軍陸戰隊引進AAV7A1後,未來的「聯興」兩棲登陸演習場景,應仍可見到老當益壯的LVTP5-H6砲車英姿,但跟著砲車之後上岸的,將是新一代的AAV7A1兩棲登陸戰車;而這批AAV7A1上岸並奪占灘頭堡後,將載著英勇的陸戰隊員們持續機動深入內陸,朝敵方重要目標攻擊挺進。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