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全世界第一艘潛艇「烏龜號」出現後,正式宣告海戰型態已由水面擴及水下。由於潛艦具備潛航能力,隱密且可發揮奇襲,又能夠獨立作戰,多年來始終是海軍主要的戰略嚇阻利器。
1940年以前,潛艦只有傳統動力的選項,1940年末期,美國領先全球展開核子動力潛艦的研發,為潛艦開啟了核子動力的先河。當時,主持這項研發計畫的海軍上校李高佛,被美國海軍尊稱為「核潛之父」(注)。
此後美國海軍持續投入經費與專業科研人才,不僅積極研發核子動力潛艦,還區分為核子動力攻擊(SSN)、核子動力彈道飛彈(SSBN)、核子動力巡弋飛彈(SSGN)等各型潛艦。
一、洛杉磯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
(一)研發背景:洛杉磯級是美國海軍為取代老舊的鱘魚級潛艦,自1970年研發的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第一艘洛杉磯號(SSN-688)於1976年服役,至最後一艘SSN-773,共建造62艘,堪稱是美國海軍數量最多的潛艦主力。
(二)規格:艦身全長
109.73公尺
,艦寬
10.06公尺
,排水量6927噸,採用一具出力達3萬5千匹馬力的核子反應爐,艦身由HY80高壓鋼板焊接而成,安全操作深度可達
300公尺
,壓潰深度為
450公尺
,艦上人員編制為軍官13名,士官兵121名。
(三)基本型與改良型:洛杉磯級從SSN688~SSN718為基本型,SSN719~SSN725及SSN750加裝12具垂直發射管,可以發射戰斧巡弋飛彈,且核子反應爐也經過改良。一般針對SSN751~SSN773為688I級潛艦,亦為洛杉磯級的改良型,採用BSY-1整合式聲納戰鬥管理系統,具有使用魚雷管布雷的能力,潛航時的噪音更小。
(四)武裝設備:洛杉磯級潛艦的基本武裝為4具
533公釐
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重型魚雷,部分改良型洛杉磯級潛艦也能發射戰斧巡弋飛彈、魚叉反艦飛彈與布放ADCAP先進水雷。
依據美國海軍規畫,現正持續建造的維吉尼亞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將取代洛杉磯級,扮演美國海軍21世紀的核攻擊潛艦主力。目前,首艘維吉尼亞號(USS
VirginiaSSN-774)已於
2003年8月16日
下水,2004年10月成軍。
點選圖片可以看到大張的圖片和圖說!
洛杉磯級
|

|

|
SSN-688於1976年服役,是美國海軍潛艦主力
|
SSN-750加裝12具垂直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弋飛彈
|

|

|
SSN-758具有使用魚雷管布雷能力,潛航時噪音更小
|
未來將取代洛杉磯級的維吉尼亞級(SSN-774),是美國海軍21世紀的核攻擊潛艦主力
|
二、海狼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
(一)研發背景:冷戰時期,美國為對抗蘇聯的戰略核潛艦,絲毫沒有放鬆核子動力潛艦的研發與量產,無論隱密性與攻擊能力均較洛杉磯級明顯提升的海狼級核子動力潛艦於是應運而生,首艘海狼號(SSN-21)於1997年7月服役。
雖然海狼級是美國在冷戰結束前進行的最後一個核子動力攻擊潛艦計畫,但建軍理想仍必須順應世局變化。當冷戰走入歷史,美國海軍的建軍構想與作戰需求也隨之改變,鑑於海狼級的造價高昂,後續的量產計畫也被迫取消,使得海狼級一共只有3艘被建造,分別是海狼號、康乃狄克號、吉米卡特號。其中,吉米卡特號是以1977~1981年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命名,主要是因為卡特總統曾畢業於美國海軍官校,也在美國海軍潛艦部隊服役過,也是唯一一位服役於潛艦的美國總統,以其命名極富意義。
(二)規格:海狼號的排水量有9150噸,艦長
99.4公尺
,艦寬
12.9公尺
,吃水
10.9公尺
,最高航速35節,下潛深度
244公尺
。
(三)性能卓越的吉米卡特號:美國海軍於1995年建造吉米卡特號時,有別於前兩艘海狼級潛艦,吉米卡特號有更顯著的提升與加強。包括排水量增加至12139噸,艦長增為
107.6公尺
,下潛深度大幅增加為
594公尺
,航速提升為39節。艦體的加大使吉米卡特號可以容納更多的武器與先進設備,噪音水準也僅是第一代洛杉磯級核潛艦的1/70。
三艘的海狼級核子動力潛艦對今日的美國海軍來說,雖然量少卻質精,足以承擔吃重的任務,亦是現階段美國海軍的水下作戰要角,日後在性能持續提升後,將與新型的維吉尼亞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共同扮演水下武力的兩大支柱。
海狼級
|

|

|
海狼號(SSN-21)於1997年7月服役
|
吉米卡特號(SSN-23)的性能為海狼級潛艦之首
|
三、俄亥俄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
(一)研發背景:自從第一枚潛射彈道飛彈被發射之後,戰略攻擊模式已不再只有依靠地對地彈道飛彈或戰略轟炸機,潛艦的戰略地位更顯重要。1971年,美國軍方決定發展一種更大、速度更快的戰略攻擊潛艦,以及彈體更大、射程更遠的三叉戟潛射核子彈道飛彈後,俄亥俄級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的研發於1974年後逐漸成熟。
俄亥俄級的首艘艦俄亥俄號(SSBN-726)於1976年4月10日安放龍骨,
1979年4月7日
下水,
1981年11月11日
正式服役。負責承造的通用動力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18艘俄亥俄級,原本規畫的第19艘~第24艘於1991年遭到美國國會取消。
(二)規格:俄亥俄級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的艦長
170.69公尺
,艦寬
10.6公尺
,潛航時的排水量有18750噸,動力輸出6萬匹馬力,潛航速度25五節,下潛深度超過
305公尺
。
(三)武裝設備:俄亥俄級共有24具飛彈垂直發射管,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潛射洲際彈道飛彈,包括三叉戟Ι型與三叉戟Ⅱ型。俄亥俄級亦配備4具
533公釐
魚雷發射管,搭配Mk-118型數位化魚雷射控系統,可發射射程
50公里
的Mk-48重型魚雷;而該級艦也能發射Mk-2型魚雷誘餌,加上擁有WLR-10威脅警告系統與偵測裝置,自衛與防護能力皆佳。
在最後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艦路易斯安那號於
1997年9月6日
成軍後,18艘的俄亥俄級與服役已多年的洛杉磯級與海狼級構成美國海軍潛艦戰力的鐵三角。因美國與俄羅斯兩國須確實遵守1992年簽署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因而造成俄亥俄級必須要有4艘除役,美國海軍於是想到因應方案,將4艘俄亥俄級從發射洲際彈道飛彈改成發射巡弋飛彈,成為巡弋飛彈潛艦(SSGN)。
俄亥俄級
|

|
|
俄亥俄級核動力潛艦(SSGN-726)下水服役的情景
|
俄亥俄級核動力潛艦(SSGN-726)發射巡弋飛彈與內部構造示意圖
|
閱報祕書
核潛之父──李高佛
李高佛(Hyman G.
Rickover),1900年出生於波蘭,6歲移民美國,以其專業領導美國海軍反應器辦公室,致力核子動力潛艦研發,將美國海軍的潛艦帶進核子動力的世代。李高佛研製建造全世界第一艘核子動力潛艦──鸚鵡螺號,服役期間還完成從太平洋潛航至北極的創舉,穿越北極冰帽,最後抵達大西洋,寫下第一艘核子動力潛艦潛航至北冰洋的歷史紀錄,充分展現驚人的耐航力。
|
文:羅芊/青年日報
97年8月18日
第3版
圖:美國海軍網站

圖1 SSN-688於1976年服役,是美國海軍潛艦主力
BACK

圖2 SSN-750加裝12具垂直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弋飛彈
BACK

圖3 SSN-758具有使用魚雷管布雷能力,潛航時噪音更小
BACK

圖4 未來將取代洛杉磯級的維吉尼亞級(SSN-774),是美國海軍21世紀的核攻擊潛艦主力
BACK

圖5 海狼號(SSN-21)於1997年7月服役
BACK

圖6 吉米卡特號(SSN-23)的性能為海狼級潛艦之首
BACK

圖7 俄亥俄級核動力潛艦(SSGN-726)下水服役的情景
BACK

圖8 俄亥俄級核動力潛艦(SSGN-726)發射巡弋飛彈與內部構造示意圖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