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飛行的夢想

【景鴻鑫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研究所】

飛行是潛藏於人類心底最深處、最久遠的渴望之一。世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無不充滿各式關於飛行的神話與傳說。雖說人類自古渴望飛行,卻始終不瞭解要如何才能飛,也不知道神仙如何飛。所以古老神話中會飛的神仙很多,但他們如何飛或藉著什麼來飛,人類完全不瞭解,於是憑空想像、自行創造,造就了各國神話中各種神奇又令人歎為觀止的飛行方法。例如:《封神榜》中哪吒腳踏風火輪1、《西遊記》中孫悟空駕觔斗雲、嫦娥奔月中嫦娥偷吃仙丹、阿拉伯《一千零一夜》中的飛毯、《聖經》中長了翅膀的天使與童話故事中巫婆最常使用的掃帚等。可見人類對飛行的崇拜、渴望與嚮往,在古往今來各民族的文化經典中表露無遺!

 

一、掌握飛行關鍵

西方歷史正式記載第一次試圖製造航空器的,是十五世紀的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他參考鳥類與蝙蝠的翅膀設計過數種航空器。十八世紀,法國人Joseph Etienne Montgolfier則製造出一具熱氣球,並進行乘載飛行測試。到了十九世紀,人類飛上青天的夢想展露曙光,英國航空之父喬治卡萊(George Cayley)在一八○四年開始設計滑翔機模型。卡萊發現鳥類在翅膀揮動時,能同時發揮升力、推進與控制的功能。但這樣的複雜機制,人類至今仍無法仿造,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觀察鳥類飛行數千年,卻一無進展的原因。因此在觀念上指出,人類無法模仿鳥類拍翼動作,僅能模仿滑翔,而將升力、推進與控制分開。認為飛行即用一傾斜平面,以抵抗阻力的方式來提供升力,與風箏飛行的道理完全相同,進而達到飛行目的。

(一)第一位會飛的人類:一八九一年號稱第一位會飛的人類─德國工程師Otto Lilienthal,在研究多年鳥類翅膀構造與飛行原理後,開始測試所設計的一系列滑翔翼。Lilienthal總共設計十八種不同的滑翔翼,進行兩千次的飛行。由於所設計的滑翔翼缺乏控制功能,最後造成他死於一次飛行的失控墜毀。但其飛行經驗卻為後人鋪下康莊大道。

(二)飛行夢想的實現:一八七八年,美國一位萊特先生送了一個竹蜻蜓玩具給自己的兩個小孩─萊特兄弟(Orvile and Wilbur Wright),從此激發兩兄弟對飛行的狂熱,並促成他們在實現人類飛行夢想上的不朽貢獻。

1.英雄不怕出身低:萊特兄弟是修理腳踏車的黑手出身,父親是傳教士,母親則是大學數學系畢業,兄弟兩人卻連高中都沒畢業,卻憑著廣泛的興趣與堅強的意志,實現對夢想的堅持。

2.邁向飛行路:一八九六年,Lilienthal的死訊讓萊特兄弟正式踏入實現飛行夢想的路。他們根據Lilienthal的空氣動力數據,自行設計滑翔機。為了加強對滑翔機的控制,他們依據鳥類的飛行姿態而將機翼扭曲,使飛行控制成為可能。在經過多次試飛失敗後,他們認定Lilienthal的數據可能有問題,而決定自己建立基本空氣動力數據。

3.實現飛行夢:一九○一年,萊特兄弟自行設計建造風洞,測試了兩百種不同的機翼,在使用新數據後,試飛變得相當成功。新的三軸控制滑翔機進行過上千次的飛行後,萊特兄弟基本上已掌握飛行關鍵,並於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實現人類數千年來的飛行夢想!自萊特兄弟實現人類飛行夢想後,航空科技快速擴散;一九○六年歐洲也首次完成重於空氣的載人飛行;一九○九年,法國人Louis Bleriot駕著單翼機從法國起飛,寫下首次橫越英法海峽的紀錄。

 

二、飛行的拓展與突破

(一) 作為軍事用途: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剛開始只將飛機作為偵察之用,但很快的,飛機即被作為兵器使用。也將戰爭型態從平面轉為立體,使得戰爭防線不再那麼清晰,前後方的分野也變得模糊,高山大河不再是可依賴的屏障。尤其是在一九一五年德國將機槍與飛機作了完美的結合之後,飛機更成為戰場上最致命的武器。這種情況至今未變,飛機依然是戰場上最主要的打擊力量,誰掌握制空權,誰就掌握主動。

(二) 休閒娛樂工具:大戰結束後,飛機的商業價值逐漸彰顯。早期只作郵務運送或遊樂性質的載人飛行。

1.冒險狂熱風潮出現:有些狂熱份子熱中飛行冒險活動,進行人類超越時空的努力。他們喜歡進行各種飛行冒險,較值得一提的是不著陸橫跨大西洋的飛行。如一九二七年,為成為第一位不著陸從巴黎直飛紐約(或從紐約直飛巴黎)的人,歐美各路航空英雄好漢競相投入。獲勝者可得兩萬五千美金,但錢並不重要,爭做第一才是原動力。第一組人馬,由當時法國一次世界大戰空戰英雄Rene Fonck率隊攻關,不幸機上四人全部罹難。第二組人馬,還未成行即墜毀。第三組人馬則在練習時墜毀,第四組人馬由另一位法國空戰英雄Charles Nungesser帶隊,由法國出發,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二人。

2.首位奪標英雄─林白:最後,由林白(Charles Lindbergh)奪得首位不著陸從紐約直飛巴黎的殊榮。在林白之前,到底有多少人喪生,雖無正式記錄,但已知至少有六人。在此次完成壯舉的聖路易精神號的座艙中,林白所能掌握有關導航的唯一依靠只有羅盤,其餘皆是飛機本身的儀表,如高度計、空速表、姿態儀、引擎轉速表、空壓計與油壓計等,在沒有任何其他導航儀器的輔助下,要飛行五千八百零九公里。起初林白計畫載一位領航員同行,卻為了要多帶一點油料而作罷。在海上飛行沒有任何路標可以依賴,只能依靠一個時鐘及方向與速度的計算來導航。林白在飛行第二天清晨看到海上有幾艘船,得大聲問船上的人:愛爾蘭怎麼走?足見此壯舉完成歷程的艱辛困難。

(三) 獲取商業利益:一九一九年,英國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經營倫敦至巴黎間的載客業務。所用的飛機是由一次世界大戰的轟炸機改裝而成,將機槍手位置拆除,放上兩個面對面的座位,可搭載兩位旅客;雖然異常簡陋,卻開啟至今蓬勃不已的民用航空事業。現在的廣體客機可載五百人,在數萬公里高空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飛行。這是人類經過幾千年的努力,終於可在二十世紀大放異彩。航空科技五花八門、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給,從飛行翼、拖弋傘與滑翔機等運動器材到波音、空中巴士等大型客機;從經國號輕型戰鬥機到B-2隱密轟炸機;從響尾蛇飛彈到巡弋飛彈;從中學生玩的實驗火箭到巨型太空梭。透過航空科技,人類的足跡早已超越地球的限制,而到達另一個天體。人造飛行器也早已跨越太陽系,航空科技徹底改變人類文明的面貌。

 

三、無可限量的前景

人類航空科技發展至今,回顧其歷史足跡,可謂艱辛但成績斐然。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航空科技將會有何面貌呢?地球上有百分之三十的陸地,人類首先利用馬匹、車輛突破陸地的限制。接下來藉由船隻與航海相關技術踏遍百分之七十的海洋。至於佔地球表面積百分之百的天空,則到廿世紀人類才能遨翔其中。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航空科技將要克服的障礙是什麼?將要超越的又是什麼?

        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目前航空科技所掌握的技術,不論是飛機、火箭、太空船,基本上仍不出牛頓力學的範疇,也就是牛頓三大定律支配了所有目前人類航空器的運作。但牛頓力學僅適用於人類能夠經驗到的時空,除此之外,物理學還有另外兩大支柱,那就是相對力學與量子力學。相對力學適用於無窮大(相對於人類而言)的時空,也就是俗稱的大宇宙,充滿著各類銀河與星系的無窮宇宙。而量子力學則適用於無窮小的時空,也就是俗稱的小宇宙,充滿著各種詭異現象的原子、核子的世界。

藉著牛頓力學之助,在二十世紀算是初步突破人類經驗範圍內的時空限制,在二十一世紀,航空科技應努力的下一步,必然是應用相對力學與量子力學,朝無窮大與無窮小的時空邁進。想像有一天,我們駕著一架顯微飛機,只有細菌一般大,能深入人體,與細菌、病毒作戰;或深入腦部,瞭解人類思想與智慧的祕密;或改變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以延緩老化;或創造一架用質子、中子與電子,甚至基本粒子建造而成的飛行器,穿梭在基因的雙螺旋里,追尋長生不死的答案。另一方面,或許人類可以駕著一架時空飛機,不論是藉著蟲洞,或將時空扭曲,在浩瀚的宇宙中遨翔;或在時間的洪流中,自由的來去,徹底突破時空的限制,那將多麼令人嚮往!中國在人類超越時空的潛意識驅使下,早期曾作出相當大的貢獻。期望未來,在超越無窮小與無窮大的時空方面,能再度留下難以磨滅的足跡!

 

-------------------------------------------------------------------------------------------------

1:在目前人類所知的飛行神話中,毫無疑問是最傑出的創作!雖是老套的幻想,卻與新的航空科技有著令人讚歎不已的相似點,如果從正在運作中的噴射引擎噴嘴裡望進去的話,我們將會瞧見中間噴著熊熊烈火,周圍繞著高速旋轉、充滿輻射狀葉片的渦輪或壓縮機,捲起高速吹襲的風。高速吹襲的風,熊熊燃燒的火,加上高速旋轉的輪,這不正是一幅現代風火輪嗎?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