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反潛尖兵──S-3維京式反潛機

 

 

  美國海軍反潛戰力的發展史上,S-3維京式(Viking)反潛機扮演重要角色。S-3反潛機效力美國海軍35年,在冷戰時期肩挑反潛重任,嚇阻蘇聯潛艦,也是當時美軍發展的最後一種專業反潛機,甚具指標意義。即使冷戰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區域性軍事衝突,S-3反潛機仍被美國海軍視為反艦與對地攻擊的利器;因此,S-3開始攜掛魚叉飛彈與小牛飛彈,轉型成具顯著攻擊能力的海上壓制機,並參與兩次波斯灣戰爭,展現實戰效益。

一、擔負反潛壓制任務

  冷戰時期,神出鬼沒的蘇聯潛艦發揮戰略嚇阻效能,對美國航艦打擊群造成威脅。精確偵測蘇聯潛艦且有效反制是當時美國海軍正視的課題,美軍亟欲獲得新型反潛機,以期能在航艦外圍擔任長距離反潛壓制任務。

(一)取代老舊S-2反潛機:196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提出VSX計畫,決定發展能汰換S-2反潛機的新機種。1967年12月,美軍開始執行新一代反潛機的建軍工作,經確定設計重點與性能需求,由洛克希德公司得標簽約研發。1971年11月S-3首架原型機出廠;隔年1月安排首飛,後續接連通過測試;1974年2月正式交付美國海軍,編成第41反潛中隊(VS-41),開啟S-3維京式反潛機服役歷程。自1974~1978年,美軍獲得187架S-3A,之後陸續升級為S-3B。

(二)S-3反潛機成軍:S-3是全球第一種噴射動力反潛機,採用兩具耗油量低的TF34-GE-2渦輪扇發動機,使其擁有遠航程、高續航力特性。機組成員為4人,包含正、副駕駛與兩名作業員。外型類似A-6攻擊機,但機翼與垂直尾翼距離較短甚至可折疊,以符艦載實需。機身長度16.3公尺、翼展20.9公尺、翼面積55.56平分公尺、空重12,057公斤、裝載重量17,324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3,831公斤。在海平面飛行時,最大速度每小時795公里;在2萬呎高空,極速可達每小時828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時650公里,作戰半徑853公里。

     1974年S-3反潛機成軍後,美軍的海上反潛壓制戰力獲得提升,足能因應當時詭譎的國際安全情勢,並針對蘇聯潛艦發揮反制效果。由於反潛作戰必須與時俱進,隨時因應作戰的實需調整,美國海軍在S-3A服役不到10年就提出升級構想也付諸行動;1981年8月與洛克希德公司持續合作,就S-3A的機載電子系統進行改良。其後又續約,加強S-3A武器系統效能,升級為S-3B。

二、性能升級或改裝

  美軍盼將大多數的S-3A升級成S-3B,讓擁有先進電子戰系統、聲納浮標遙測系統、雷達處理技術的S-3B成為多用途海上反潛壓制機,有效預警與反制敵方水下目標。此建軍工作自1984年9月進入關鍵期,首架升級版實驗機測試,隔年2月另一架實驗機也加入,1985年8月測試完成,洛克希德公司將兩架實驗機交付美國海軍評估其作戰適用性,美軍對此相當滿意。1986年4月洛克希德公司開始提供美軍S-3B的零件、支援設備與後勤保障設備;S-3B完成試飛後,隨即交付第一架給美國海軍,分派於現役的航空母艦上。至21世紀初,美軍已組建11個反潛中隊,逾110架S-3B服役,每艘航艦部署約8~10架。

  其餘的S-3A美軍另有打算,將16架S-3A改裝成ES-3A電子戰術偵察機,編成VQ-5、VQ-6兩個中隊。基於任務需要,美軍曾選定一架S-3A進行空中加油測試,以確定S-3A能否改裝成KS-3A空中加油機。當時在左機翼下方攜帶可卸式的空中加油莢艙,讓S-3A能執行電子監視、海上偵潛、布放水雷等任務,也能為僚機空中加油,保持機隊續航力。

三、兩次波斯灣戰爭期間大展其功

  S-3B的攻擊能力可強化反潛與海上壓制效果,歸功其攜帶的武器如MK-82炸彈、MK-36空投水雷、MK-46魚雷、深水炸彈、火箭等,最值得一提的是能發射魚叉飛彈與小牛飛彈,對海面與陸上的壓制戰力更堅強,波斯灣戰爭即為實證。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S-3B以MK-82炸彈摧毀伊拉克軍隊的地面目標;第二次波斯灣戰爭,S-3B使用小牛飛彈攻擊目標,再建戰功。兩次波斯灣戰爭美軍武器裝備精銳盡出,S-3B雖非世人矚目焦點,但其實戰表現仍為人稱道。特別的是,2003年5月美國前總統布希搭乘S-3B飛抵林肯號航艦宣布波斯灣戰爭結束,於是有人用「海軍一號」來稱呼這架被總統坐過的S-3B,以顯光榮。

 

  波斯灣戰爭落幕,國際戰略情勢也顯著改變,恐怖主義高張,反恐躍居主流,傳統軍力的較勁逐漸式微,美軍開始檢討汰除S-3B,發展新一代的海上壓制戰力。2009年1月30日S-3正式除役,揮別美國海軍航艦打擊群,象徵著反潛戰力進入另一個世代。

 

葛鵬威/青年日報104年9月4日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