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25「蛙足」密支轟炸機 火力強存活率高

 

 

一、前言

        當前各國研發空中戰機時,大都設計昂貴的多功能戰力,期待單一戰機就能符合所有作戰需求,大幅降低戰略與戰術部署的國防經費。但事實上,某些單一作戰性能的戰機,反而更能節省研發生產與後勤維護的高額花費。

        以近期的美、俄空軍為例,除持續研發F-35聯合攻擊戰機、Su-35超級側衛戰機等多功能先進戰機外,也分別提升A-10C、Su-25SM等傳統戰機的性能,此舉證明「非核彈」的傳統對地攻擊武器,並不會因缺乏多功能戰力而遭到淘汰。本文即針對Su-25空中「密接支援」攻擊機,分就其研發背景、傑出設計、戰果與部署現況等,一一為讀者介紹。

二、研發背景

        美空軍號稱「疣豬」(Warthog)的A-10攻擊機在1972年5月10日首飛成功,迫使前蘇聯的蘇愷設計局不得不加快1968年才開始的Su-25「蛙足」(Frogfoot)攻擊機研發,趕在1975年2月22日完成處女航,並於1978年開始量產。

        1980年代初期,俄羅斯空軍提出Su-25T型。1990年代生產8架前置生產型機,隨後又加強武器系統與航電系統,取名為Su-25TM攻擊機。1995 年生產3架Su-25TM原型機,改名為Su-39攻擊機(一架為全新製造,另兩架則由Su-25T前置生產型機改裝)。1997年完成Su-39的研發計畫,並開始依俄羅斯空軍的作戰需求進行飛行測試。

        Su-25T型另有衍生的家族系列,諸如:Su-25UB為雙座教練機,裝有全套導航攻擊系統,換裝新型敵我識別器,武器系統則維持不變,俾進行攻擊作戰的訓練課目。Su-25K及Su-25UBK為Su-25及Su-25UB的外銷機型,而Su-25UB則可改裝為毫無武裝與防衛機制的Su-28。Su-25UTG及Su-25UB則部署於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攻擊機,並於1985年8月首次試飛。Su-25KM則為與以色列合作的提升型機,並在2001年4月18日首次公開飛行展示。

三、結構簡單 設計傑出

(一)戰場存活率高:Su-25攻擊機的設計特點,因為結構簡單、火力強大、操控簡易、維護方便,適合部署在環境惡劣的前線戰場,可用簡易機場起降以執行任務,另裝配機身鈦合金裝甲、不銹鋼發動機隔艙、主系統與油箱運用抗爆防火材料、操控系統採用傳動桿而非鋼索驅動、發動機排氣尾管有紅外線屏蔽等防衛機制,大幅提升戰場上的存活率。

(二)低空導航準確:機上航電系統齊備,如DISS-7都普勒導航雷達、SPO-15雷達歸航警告系統、RBSN戰術導航系統、MRP-56P信標接收機、APK-15M航向儀、RV-1S無線電高度表、R-862超高頻通信系統、R-855緊急通信系統、R-828空地通信系統等。自衛系統則配裝SO-69敵我識別器、SPO-15電戰系統、SRO雷達預警器、ASO-2V干擾投放器(含熱燄與干擾絲誘餌)、K-36彈射座椅等皆可確保低空導航準確與飛行安全。

(三)攻擊精確:設有KLEN-PS雷射測距儀及尋標器、ASP-17射擊瞄準器以進行精準攻擊,當然也有AKS-5-75照相槍以全程錄製戰果。飛行動力來自2具R-195渦輪噴射發動機(無後燃器),每具推力9,480磅,推重比0.51。每架造價壓低至1,100萬美元,然因載彈量大,相對減少對飛行速度的性能需求,只能以亞音速進行低空、近距離的密接支援作戰。

(四)基本武器裝備:30公釐GSH-30-20雙管機砲(250發砲彈、射速3000發/分)、NPPU機砲系統。Su-25攻擊機有8個掛載點,可掛載武器:Kh-23/25/29空對地飛彈、AA-2D/8空對空飛彈、Gsh-23雙管機砲吊艙(260發機砲)、火箭彈、傳統燃燒彈與炸彈等。提升的Su-39攻擊機有10個掛載點,增加可掛載武器諸如:KMGU集束彈、S-24/25大口徑火箭、B-8/13火箭發射吊艙、AT-16雷射導引彈、KAB-500雷射與電視導引彈;Kh-25ML/29T/35/58、S-25L、H-31P/A空對地導彈;R-60/73短程空對空飛彈;R-27、RVV-AE中程空對空飛彈等。

四、戰果與部署現況

(一)蘇阿戰爭: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入侵阿富汗,雖其地面部隊火力強大,卻無法消滅無所不在的聖戰者游擊隊,於是在1981年7月19日首度派遣Su-25攻擊機前往支援,以實戰來進行作戰測試評估,並與Mig-24武裝直升機驗證協同作戰的效率。

歷經10年的戰爭,前蘇聯軍隊於1989年2月完全撤出阿富汗,雖然共戰損118架戰機、333架直升機,但部署的50架Su-25攻擊機執行6萬架次「密接支援」任務,僅戰損21架,實戰證明其性能傑出、戰場存活率高,可說是前蘇聯空軍最有戰力的對地攻擊武器。

有鑑於阿富汗的實戰經驗及未來歐洲戰區的作戰需求,Su-25攻擊機性能提升計畫包括增加油量以擴展作戰半徑,更新航電系統以強化全天候與夜間戰力等,我們可從Su-25T提升型機的T字(即為油箱的縮寫字)而了解提升重點。

受到阿富汗戰績的激勵,許多國家購入Su-25攻擊機的衍生家族系列,截至2007年,該型攻擊機共計生產1,024架(含衍生型);除俄羅斯等獨立國協之外,阿富汗、安哥拉、亞塞拜然、保加利亞、捷克、格魯吉亞、伊朗、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北韓、祕魯、斯洛伐克、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等國,也將Su-25當成空軍的主力戰機。

(二)兩伊戰爭及車臣戰爭 19801988年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採用Su-25攻擊機攻擊伊朗,平均一天出動105架次,有1架遭伊朗鷹式(Hawk)地對空飛彈擊落,飛行員順利跳傘逃生。19942009年間的2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空軍再度發揮Su-25攻擊機的戰力,其他部署國至今尚未創下顯赫戰績。

      值得觀察的是,自2001107日起,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政權的反恐戰爭,同類型的A-10攻擊機大出鋒頭,這就是Su-25SMA-10C等傳統戰機,必須賡續進行性能提升的主因。

許邁德╱青年日報981210日第7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