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戰機對地攻擊武器

 

  

  過去科技仍未充分運用於武器裝備時,戰機最多只能攜掛炸彈,飛往敵區投彈。隨著飛彈被研發、充分運用,以及高科技加持,現在不僅有空對地飛彈,所具備的精準導引武器更藉GPS的定位,誤差率幾趨近於零,讓被攻擊的目標無所遁形。以美國為例,介入區域性軍事衝突已是美國軍方主要任務,因應作戰需求,空軍戰機往往須深入敵境支援地面友軍或摧毀敵人有生力量,因此空對地武器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階段包括AGM-65小牛飛彈、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以及舖路系列雷射導引炸彈等,均是任務機的主要武裝。

一、小牛飛彈廣泛運用於戰場

(一)各國爭相採用:長期服役的小牛飛彈享有極佳聲譽,不僅受到美國空軍飛行員的肯定,也被認為是全球最好的空對地飛彈,許多採購的國家也對小牛飛彈信賴有加,甚至持續將小牛飛彈列入新一代機種的機載武裝。舉例而言,南韓政府出資,由南韓航太工業與美國洛馬公司共同開發的T-50金鷹超音速教練機在發展為A-50攻擊機後,機載武裝除有AIM-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外,小牛飛彈仍是對地攻擊主力,並攜帶Mk-82、Mk-83、Mk-84等雷射導引炸彈。而美國空軍的F-15E、F-16、A-10等各型戰機也都攜掛小牛飛彈。

(二)導引方式:小牛飛彈的導引方式依發展進程區分為電視導引、雷射導引、紅外線導引等三種。

1.電視導引:可分為AGM-65A、B兩型,飛行員憑藉彈頭前方架設的電視攝影機掌握攻擊目標,一旦鎖定後即可發射飛彈。

2.雷射導引:C、E兩型即屬此類,當敵方目標被雷射鎖定後,循雷射光束攻擊。此種導引方式大幅提高準確度,但若敵方具備良好的電子戰能力,遭到電子反制的機率相對也高。

3.紅外線導引:D與G型的彈頭前方配有一具紅外線熱源感應器,當感應器感受到熱源時就會循熱源鎖定目標。此種導引模式的最大特點在於全天候均能使用,即使戰場環境光度低、煙霧瀰漫,其仍有執行任務的能力,且命中率高。

回顧美軍過去幾場重要戰役,小牛飛彈皆被廣泛運用,無論敵地面部隊、防空飛彈陣地、碉堡,幾乎難逃被「牛群奔踏」的命運,美軍因此得到豐碩的戰果。

二、JDAM成本低戰果佳

(一)功能及運用:JDAM是一種成本低廉且具有全天候精確投擲能力的精確導引空對地攻擊武器,主要是在通用型炸彈尾段加裝INS/GPS 接收裝置,確保攻擊的精準度。

       JDAM可在低高度及高高度投擲,一次投擲可同時接戰多目標,及重行設定目標及航線。科索沃戰爭中,B-2 僅投擲65枚JDAM,卻創下10%的目標摧毀率,成績驚人。攜掛 JDAM 的戰機須先輸入任務計畫,包括飛行路線、目標資訊及彈道終端參數等。戰機啟動時,JDAM的慣性導航系統同時開啟,目標資料自動下載至武器上,戰機抵達「容許發射區」時便可投彈。此時JDAM的導航系統自動接手,導引武器飛向目標。在GPS及慣性導航系統同時運作時,命中精度可達13公尺半徑範圍,僅使用慣性導航系統時,誤差值仍在30公尺內。1997年的試射中,全部22枚命中目標周邊10.3公尺的圓周內,比預計的13公尺範圍更佳。

(二)分類:以118公斤Mk-81炸彈修改而成的稱為GBU-29 JDAM,以241公斤Mk-82 炸彈修改的是GBU-30 JDAM,以447公斤Mk-83修改的是GBU-31 JDAM,用BLU-110彈頭修改的則是GBU-35 JDAM。

  此外,以894公斤Mk-84炸彈或BLU-109/B彈頭修改的是GBU-32 JDAM,可換裝BLU-116/B先進通用鑽地彈,其彈頭配備一個硬目標智慧引信(HTSF),在彈頭貫穿地下掩體各樓層時隨時計算其減速狀況,直到抵達指定深度才會引爆。

(三)實戰效果: 2001年對阿富汗的攻擊行動中,美國空軍總共發射18,000枚空對地彈藥,有10,000枚是精確導引攻擊炸彈,其中有5,000枚是JDAM。與1991年波斯灣戰爭相比,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因為使用精確導引攻擊炸彈,每天僅需派出200架次戰機便能獲得與當年每天派出3,000架次的相同攻擊效果。當年以10架戰機攻擊1個目標,現在1架戰機便能同時攻擊2個目標。美國目前已將JDAM發展成空地攻擊武器族系,由於改造簡單、成本低廉,已成為美軍有史以來最便宜的精確導引攻擊武器。

三、舖路系列目標擊毀率高 

(一)歷史淵源:美製雷射導引炸彈被稱為舖路系列,雷射導引炸彈是美軍於越戰末期開始使用的對地攻擊武器,由於具備成本低、效率高的優點,美國的友邦國家積極採購。美軍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開始大規模使用雷射導引炸彈,在當年投射的各式空對地武器中,雷射導引炸彈僅占使用量的20%,卻成功擊毀了80%的目標。1999年轟炸南斯拉夫期間,雷射導引炸彈的使用率增至45%,目標擊毀率增為90%。

(二)鋪路系列Ⅱ:由於舖路Ⅰ系列是匆促完成的首代產品,不久便推出經過改良的舖路Ⅱ,具有能滑翔較長距離的摺疊翼和較佳的航電系統。舖路Ⅱ系列中的各種型號炸彈分別為:使用Mk84通用炸彈的GBU-10C/D/E/F、使用BLU-109穿透式彈頭的GBU-10G/H/J、採用Mk82炸彈的GBU-12、採用Mk83炸彈的GBU-16以及採用HSM穿透式炸彈的GBU-17。另外,GBU-16也有加裝火箭推進器的動力形式,是美國海軍專用型並改稱為AGM-123。

(三)鋪路系列Ⅲ

1.全新導控單元:舖路Ⅲ系列是1980年推出的改良型,擁有一套全新的導控單元。新型尋標器可以標定較弱的雷射光源,容許攻擊者使用較低功率的雷射指示器或在惡劣天候中運用,也容許戰機以不同的飛行方式、投射航線投擲炸彈。較大型摺疊式彈翼使射程大幅增加,並能在較低的高度發射。此外,其與舖路Ⅱ同樣都是由通用炸彈修改而來,其中GBU-24採用Mk84通用炸彈,GBU-24A改用BLU-109鑽地彈作彈體,這型炸彈在波斯灣戰爭中炸毀許多伊拉克的地下碉堡及掩體。

2.特殊衍生型:舖路Ⅲ系列的兩種特殊衍生型是GBU-27和GBU-28。GBU-28/B重2.13噸、長5.84公尺,外殼用203公釐砲彈製成,最大直徑370公釐,所使用的 BLU-113A/B彈體裝有306公斤的炸藥,最高能貫穿36公尺厚的土石或6公尺厚的混凝土。GBU-27/B的重量為0.98噸、長4.24公尺,彈徑與GBU-28相同,BLU-109/B彈頭裝有240公斤的彈藥,足以貫穿30公尺厚的土石或2.4公尺厚的混凝土。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因伊拉克軍隊指揮所設於地下,為有效瓦解伊軍的指揮中樞,美國空軍特別趕製30枚配備BLU-109/B彈頭的GBU-28雷射導引炸彈,精確攻擊伊軍指揮所。

目前美軍有GBU-27/B和GBU-28/B等鑽地雷射導引炸彈,以GBU-28/B的威力最強,其貫穿能力是GBU-27/B的5倍。每架B-2轟炸機能夠掛載8枚GBU-28/B作戰。

由小牛飛彈、JDAM或舖路系列雷射導引炸彈的發展趨勢可看出,當決定地面攻擊目標後,能夠精準命中目標的武器將成為各國空軍加強對地作戰的重點。因此地面部隊與軍事設施日後必須承受更大的壓力,如何因應也將成為軍事變革的重要課題。

 

  詹耀杰/青年日報991129日第3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