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中共「信息戰」——精進資訊安全之芻議 |
|||||||||||||||||||||||||||||||||||||||||||||||||||||||||||||||||||||||||||||||||||||||||||||||||||||||||||||||||||||||||||||||||||||||||||||||||||||||||||||||||||||
陸軍學術月刊 第四四三期 黃民權教官 提要 一、反制中共對我發起的「點穴戰」、「信息戰」、「超限戰」,是我全體國民在國防建設上,應有的基本共識。 二、確保我國政府機關、民間企業、研發團體之資訊與資料安全,是當前重要的課題,我們應從確立資訊戰觀念、建立資訊安全制度、採取優勢反制行動和完整建構全民國防資訊安全共識著手。 三、凝聚共識、精實我國防通識教育,須以資訊戰與資訊安全為研究之基本架構,此不僅為全體國民須共同深入研究與肩負的職責,也是一項關係著國家存亡及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 四、為提升全體國民面對資訊戰應有之共識,以「珍珠港」作戰為例,做提綱挈領介紹,並表達反制中共「信息戰」的作法,期能在平日生活中隨時隨地發動全民反制中共「點穴戰」、「超限戰」之全方位的戰略、戰術、戰法及戰技。 前言 為呼應國軍戰略指導原則「有效嚇阻、防衛固守」,與「反登陸作戰y岸決勝」之作戰構想。在今日詭譎多變的臺海兩岸對峙中,從軍事、經濟與政治等方面,尋求一個全軍破敵的制勝作為,以反制中共企圖對我發起的「點穴戰」、「信息戰」及「超限戰」,是我國軍當前建軍的首要目標。如何防範來自國際資訊網路中隱藏的敵軍計畫性攻擊,確保我政府各部門機關、民間企業組織之內部資訊與研究成果等安全,從觀念上、制度上、行動上完整地建構全民國防資訊共識,是全體國民須共同研究與肩負的職責。而精進我國防資訊安全及國防通識教育,更是一項關係著國家存亡及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因此,我們應以簡單、易懂的話語,對資訊安全相關領域與相關之資訊戰史,做提綱挈領介紹,厚植我全體國民資訊安全共識,讓大家在平日生活中能採取不定時、不定點、不定對象的方式,隨時隨地發動全民反制中共「點穴戰」、「信息戰」及「超限戰」之全方位的戰略、戰術、戰法及戰技。建立強而有力之資訊戰部隊與資訊現代化軍隊是國際當前的趨勢,國軍也在這個現代戰爭環境中,進行建軍與組織架構的革新;全民國防的觀念也應厚植於各階層主管及組織成員心中,一同為愛國、愛鄉打拼,妥善運用既有的高科技設備及資訊人才,全面鞏固資訊國防體系。 資訊戰史淺析 未來的戰爭必然是一種具科技化、數位化、資訊化、網路化特性的資訊戰爭型態,而快速主宰戰場與戰爭勝負的主要關鍵之一,即是資訊安全,以及維護自身資訊能力與設備正常運作的資訊戰能力之強弱。故我們應著眼於「帶著敵情練兵」、「以敵為師」的精神,先鑽研中共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戰」戰法,建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指導原則下具嚇阻性、攻擊性的資訊戰力。現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資訊偵蒐與密碼戰爭史,以及一九六九年美國偵察機遭北韓擊落事件來瞭解、分析與討論如下:
一、「珍珠港」作戰 (註一)(一)概況 「P」是美國在一九四一年所製造出來的密碼解讀機之名稱,後來「P」也代表美國用來破解日本的外交密碼系統,此應歸功於威廉弗利得曼的努力與成功研發。 一九四一年五月五日日本駐美大使野村收到東京的松岡外相一通電報,內容如下:「根據可靠的消息來源指出,美國政府正在譯解您所發出的密碼電報。若有任何發現,請即通知。」 而「大島通訊」為日本駐德大使傳回日本國內之重要無線電密碼通訊源,其中亦包括軸心國的情報。其重要性就如美國馬歇爾將軍所說的:「大島通訊是得知希特勒對歐戰略的重要情報來源。」同盟國的勝利,其貢獻不小,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敗的關鍵。 (二)分析
二、美國偵察機遭北韓擊落 (一)概況 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美國EC-121偵察機在日本海上空遭北韓擊落(註九),全體機組人員殉職。當年的偵察任務,距離中國海岸線只有32公里,風險很大。由於美國堅持偵察任務的必要性,後來在美國聯合偵察中心的再度建議下,白宮核准同意恢復偵察飛行任務,但把距離由32公里改為80公里。 (二)美國的策略分析 資訊戰概述 為了反制中共近來重點發展的「點穴戰、信息戰、超限戰」,我九十年度國防預算的重點放在「電子戰及資訊戰裝備」規劃,以防制中共電子戰和點穴戰,並首次編列了「脈護計劃」和「資安計畫」。「脈護計畫」主要是反制中共重點發展的電磁脈衝戰,以及系統資料蒐集、電磁脈衝效應及防護系統整體規劃設計、電磁脈衝高壓寬頻天線場形分佈分析、電磁脈衝高壓脈波產生器的高壓火花間隙開關研製、電磁脈衝模擬測試實驗室工程建設、執行電磁脈衝產生器需求規劃設計;而「資安計畫」則是為了防止中共運用電腦病毒侵入我國軍事電腦系統,國防部也投入相當多心力在國軍通資安全設施上的研發,當中包含國軍通資安全設備的技術開發及裝備研發製造、國防戰情資訊系統防護先期技術建立、資訊網即時監控機制與智慧型資料流管製器的先期技術建立及電腦緊急應變系統相關技術研究範疇規劃(註二、三)。
一、中共信息戰簡述 信息戰,是指對立雙方為爭奪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而展開的鬥爭。而這種爭奪是圍繞著信息流通過程中信息源、信息通道和信息接受者這三個基本環節而展開的。所謂超限,就是超越一切界限並且符合勝利要求地去組合戰爭。超限戰,是超越一切界限的戰爭,這意味著其手段無所不備,信息無所不至,戰場無所不在;意味著一切武器和技術都可以任意疊加;這也意味著橫亙在戰爭與非戰爭、軍事與非軍事兩個世界間的全部界限統統都要被打破。這一個全新的戰法名稱為「偏正式超限組合戰」;點穴戰與超限戰之比較、超限戰之特徵如表一、二(註四)。
表一 點穴戰與超限戰之比較
表二 超限戰之特徵
二、資訊戰簡述
表三 資訊戰定義(註八、九)
(二)資訊戰的運用
表四 資訊戰運用範圍
(三)資訊戰任務目標
表五 資訊戰任務目標
三、C4ISR系統簡述 即是由指揮(Command)、管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電腦(Computer)、情報(Intelligence)、監視(Surveillance)、偵察(Reconnaissance)等系統所組成。 其以資訊科技為核心,整合「指揮、管制流程」及「資訊流程」,達成以同步顯示之監視、偵察系統,經指揮、管制平臺,至武器載臺之連貫性程序,使作戰資料交換及傳遞能夠更精確、更迅速,而指揮官及參謀人員能即時且正確掌握敵、我雙方之情報資料,以適時下達決心,達成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廟算先勝(註五)。
表六 美國陸軍戰場指揮、管製作戰層級系統區分表
■ 圖一 資訊戰爭面(透明化戰場)關係構想圖防衛作戰上的建議
一、作戰計畫 因應中共提出「拉出、打入」武力進犯臺海之新策略,國軍近期舉行三軍聯合作戰的「漢光演習」,其防衛作戰構想為「拒敵於彼岸,擊敵於半渡,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此「由遠而近」、「多層次」的防衛構想,是十分正確的。雖然兩岸問題常常圍繞在政治的議題上,但軍事方為重要的求生存後盾。
二、建立戰場管理系統 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於九十年四月二十一日(註十、十一),在臺大校友會館所舉行之「軍備競賽或和平共榮展望兩岸關係」座談會上表示,兩岸會走向軍備競賽或和平共榮,主要的關鍵在於中共是否願意放棄武力犯臺。目前我國除武器系統採購外,也必須強化資訊戰研究,建立一套戰場管理系統,如陸軍戰場指揮系統(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才能發揮整體最大成效。
三、整合軍事專家系統 具有單獨的專門領域知識和問題解決方法論(Problem-solving Methodology),保有了專家系統原有的知識庫、推理機、解釋系統、知識獲取系統、自然語言介面及工作區,為了配合軍事上的應用,還包括了有關作戰的資料庫、模式庫及報表產生器。軍事專家系統的架構及存取控制檢核關係如圖二;知識庫、模式庫、資料庫等三項內容概要說明如表七與表八(註十二、十三)。
表七 專家系統的資料庫內容概要表
表八 專家系統的檢核內容概要表
四、建立資訊戰的嚇阻能力 特別是可令我具有主動權及攻擊性的嚇阻能力,此目的在以最低的代價嚇阻中共,避免中共蓄意挑起戰端,則兩岸關係之演變,才有機會往「和平」的方向發展。
五、數位化作戰命令的下達與傳遞 作戰全程瞬息萬變,且機會稍縱即逝,往往難以初步的作戰計畫完全涵蓋整個戰局的變化。故指揮官須借助安全通訊的手段對下級指揮官下達作戰命令,此時雙方的辨證與命令的正確傳達,關係著當前作戰,與整個作戰面的成敗。假定在日後的臺海防衛作戰中,我軍已採用設計完善、保密性良好的通訊器材,而當指揮官受傷後送就醫時,則由人工智慧方式觸發系統完成(如圖三、四)(註十四、十五);惟此功能須假定通訊密碼器、作戰用途的GPS器材、衛星定位軍事系統、作戰軍圖系統、軍事專家系統等,均已整合完成。
六、機密資料與設備緊急處理模式 此次美軍偵察機與中共戰鬥機發生擦撞事件,許多人懷疑美軍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刪除偵察機上的機密資料,或立即破壞機上的重要資訊設備,以免被中共強制拆解利用或研究,而提升其軍事偵察能力。
七、指揮程序運作順序方向 職務代理之智慧型安全管理機制之架構(如圖三、四)(註十六)。
八、智慧型簽章機制運用於資訊戰 (一)具智慧功能的數位化簽章機制 當旅、營級指揮官因故不能立即執行作戰任務時,呈報請上級或旅長簽核五級代理人生效,由軍事專家系統智慧管制其作戰命令簽章權,以利執行上級賦予之作戰任務,簽發數位化作戰命令予各階下級指揮官(如圖五、六)(註十七)。 (二)舊、新任指揮官通行碼,因停權與提升之簽章效力的安全機制,由軍事專家系統智慧管制其作戰命令簽章權,營長通行碼=旅長通行碼+營級代理人之通行碼,方能簽發數位化作戰命令予各階下級指揮官(如圖五、六)。 (三)屬於知識庫運用機制之運作規則 系統中已定義之述詞、函數、變數如下列所述(註十八、十九、二十): (GTab)即a>b (EQab)即a=b (LTab)即a<b A即上級指揮官通行碼簽章。 B即職務代理順序人員之通行碼簽章。 C即原指揮官通行碼簽章。 D即可簽發數位化作戰命令予相關單位執行。
九、落實資料保密規定 貫徹通行碼的運作模式,依國軍「資訊保密規定」辦理,並定期作宣導,以落實軍機保密規定。
十、野戰部隊的作為 將各部隊中相關之資訊人才,在不影響戰備任務下,作計畫性、有效的整合,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研讀心得報告,將現今社會或網際網路中之熱門話題,與先進的資訊知識或資訊設備作簡單且有條理的介紹,讓全體官士兵能擁有正確的資訊知識,建立官兵重視資訊戰的共識。
表九 強化電腦安全防護之作法
表十 落實資訊保密教育的方法
(三)厲行管制與檢查措施:定期與不定期實施單位內資訊設備與營區外圍附近的檢查,與人員、車輛物品進出營門的檢查,以嚇阻有心人士藉機將資訊資料或設備攜出營外,危及單位與國家安全。
表十一 軍事院校的教育建議
國軍未來發展方向與建議
表十二 發展的建議
二、採購新式設備:當我們採購獲得美、歐各國新式武器後,各種武器間整合、各階層C4ISR系統之通連及運用安全問題也將同時困擾我們。在武器如期採購獲得與C4ISR系統如期整合與運作假定下,我們還必須面臨系統安全機制建置與維護的問題。其解決方案不應只是再度採購,因為不斷地採購,只會將我國軍的安全機制完全暴露在他國手中,無法擁有自主且無後門的安全國防資訊防衛網。 三、建構資訊安全機制(註二四):有效運用各種專家系統、戰場專家系統、軍事專家智慧知識庫、C4ISR系統與資訊戰的相關領域,建構一種智慧型資訊安全之管理機制。 四、整合作戰平臺網路:在未來的臺澎防衛作戰中,如漢光演習中陸軍獨立旅、騎兵旅、空中密支聯隊、海上戰艦火力等,作戰平臺的整合技術極為重要;惟必須建構於資訊安全之上,才有其價值,方能完成戰力保存、反空降、灘岸反擊等任務。 五、戰損數據保密:作戰全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傷亡,此時須快速且正確地依序完成任務分析、擬定作戰構想、頒布作戰之預備命令,依作戰指導完成作戰判斷、作戰計畫、召開作戰會議、下達保密的數位化作戰命令等,此一連串的作戰損耗及後勤補給的數位化安全作業,均需要逐次獲得作戰指揮官簽署發佈數位化命令,以啟動軍事作戰專用GPS的快速定位、發射與接收,俾攻擊敵弱點,獲得最後的勝利。 六、建構資訊安全之專職機構:研擬國家資訊安全相關法令、通過「資訊資料公佈及資訊資料保護法」,並主動協助機關與企業,建置資訊安全設備與制度。 七、定期舉辦資訊戰研討會:舉行資訊戰與安全相關研討會,並於軍事院校內舉行資訊安全讀書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期藉由上述各種研討,學習到各種資訊方面的知識,達成預期的成果。 註釋 註一: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pcwarmus/link.html
註三:《中時電子報》,http://ctnews.yam.com.tw/news/200009/05/44027.html 註四:同註二、三。
註六:同註五。 註七:同註五。 註八:李兆元,《資訊戰導論》,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五日。 註九:《陸軍學術月刊》,陸軍總部,民國九十年四月,頁五○~五一。 註十:《青年日報》,青年日報社,第2版,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十一:《中國時報》,中國時報社,第11版,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註十五:同註十三。 註十六:同註十三。 註十七:同註十三。 註十八:同註二。 註十九:同註三。 註二十:同註十四。 註二十一:《奮鬥月刊》,青年日報社,民國九十年六月,頁四十~四三。 註二十二:同註十。 註二十三:同註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