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戰役的軍事博物館

【好小子/青年日報9551日第3

一、二戰的西線決定性會戰

亞爾丁地區緊鄰德國西部與法國北部,是西歐地區兵家必爭之地,二戰末期的1944年底,納粹德軍曾經在這裡發動最後攻勢,被視為希特勒的最後軍事豪賭。這場會戰一般被稱為突出部戰役,因為爆發於比利時與盧森堡接壤的亞爾丁高地,也被稱為亞爾丁戰役,是德軍敗亡前的最後大反攻,德軍損失10萬部隊,喪失了最後的機動預備部隊,對於結束二戰有重大影響,被列為整個二戰的決定性會戰之一。

二、昔時殘酷戰場,今日觀光勝地

亞爾丁高地道路狹窄崎嶇,有著典型的山區景致,到處樹木參天、風景秀麗,堪稱是西歐地區的山居花園,然而會戰爆發當時正值聖誕節前的隆冬季節,山區白雪覆蓋、氣候寒冷,對於會戰中攻防兩方的官兵來說,都是體力與耐力的嚴酷考驗。

雖然曾在二戰中飽受戰火摧殘,但如今亞爾丁高地早已恢復和平時期的面貌,而且戰爭的歷史反而為這個地區增添許多文化面貌。目前在亞爾丁地區,有關突出部戰役的各類型軍事博物館、紀念碑相當多,當地的公園、廣場旁經常擺放著軍人雕像、紀念碑,或是破舊的戰車、火砲等戰爭遺跡。事實上,戰爭已經成為亞爾丁地區的重要觀光資源,許多觀光客便因此慕名而來。

在亞爾丁地區的眾多軍事博物館和軍品陳列館裡,以盧森堡北部的迪克齊歷史博物館(Diekirch Historical Museum)和比利時南部的巴斯通歷史中心(Bastonge Historical Center)最具規模,這兩座軍事博物館僅相距數十公里,都位在當年突出部戰役的戰區裡面。此外,在巴斯通還有私人開設的小型軍品陳列館,展出許多德軍與美軍的武器和從戰場挖掘出來的遺物。

三、迪克齊歷史博物館

迪克齊歷史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整座博物館面積雖然不大,不過館內佈置極具巧思,總共佈置了十餘個當年戰場的情景,個個栩栩如生,讓訪客猶如置身二戰之中。

(一)城鎮的戰役角色:迪克齊歷史博物館所在的迪克齊鎮,位於盧森堡北部,在突出部戰役期間恰好處於德軍攻擊和美軍反擊的路線上,德、美雙方在此有過激烈戰鬥,是當時的主要交火地區之一。

(二)狹窄街道上的地標:迪克齊鎮的街道狹窄,使得迪克齊歷史博物館不太好找,館外擺放著1M4雪曼戰車和1155公釐榴砲,算是博物館的地標;這些是突出部戰役期間的美軍主要武器。

(三)逼真的模擬戰場:為真實呈現突出部戰役期間在迪克齊鎮發生的種種經過,館方將大量的人像模型裝扮成德軍和美軍官兵以及盧森堡老百姓,輔以當時交戰雙方所使用的槍砲、戰甲車輛等武器裝備,並且配合特殊的燈光,營造出生動的戰場情境,讓訪客很容易感受到當年的戰爭氣息。這些模擬的戰場情景,有美軍和德軍的戰鬥與活動場面,也有當時盧森堡難民被迫逃離家園的悲慘畫面,素材相當廣也很具代表性。

1.美軍:美軍步兵在夜間渡河攻擊迪克齊鎮,是全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身穿冬季迷彩服的美軍步兵,推著一艘裝滿作戰物資的木艇,準備反擊德軍佔領下的迪克齊鎮。其他的美軍戰爭場景,還包括波佛斯40公釐高砲班陣地、機槍警戒哨班、美軍在雪地掃雷等,都相當生動有趣。

2.德軍:德軍的戰場情景也相當多,包括亞爾丁森林裡的75公釐戰防砲陣地、野戰臨時醫院、在村落裡搶奪糧食與野炊中的德軍、傘兵、國民擲彈兵等;情景內的德軍裝備簡陋,反映出當時德軍作戰物資匱乏的窘境。

(四)武器與裝備:除了佈置逼真的戰場情景外,館內還展出許多美軍與德軍參戰部隊的軍旗、各兵科部隊制服、單兵武器和個人裝備、多種火砲和武器彈藥、各種車輛和炊事裝備等,大部分都是兩軍當年使用過的真品,許多裝備甚至殘破不堪或鏽跡斑斑,顯然是當年戰場的遺物。

對於嗜好研究二戰德軍歷史或蒐集德軍軍品的人士來說,迪克齊歷史博物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軍事博物館。這裡有非常完整的二戰末期德軍單兵武器和個人裝備展示,例如各型槍械、手榴彈、地雷、反戰車火箭筒、各型鋼盔、德軍冬季制服等,特別的是,其中有很多當年緊急編成的國民擲彈兵師的相關裝備,相關展示品非常豐富。

四、巴斯通歷史中心

巴斯通歷史中心籌建於1984年,是一座具有多角形建築物的軍事博物館,以陳訴歷史為特色,極具歷史教育功能,可讓訪客對突出部戰役的經過和二戰的影響有基本認識。雖然館外擺放著幾輛美軍和德軍的裝甲車輛,不過與一般軍事博物館不同,館內沒有陳列任何重型武器裝備,並且禁止訪客攝影。

(一)城鎮的戰役角色:巴斯通歷史中心所在的巴斯通鎮,位於比利時南部,是亞爾丁地區的交通要衝,共有7條道路在這裡彙集,可說是穿越亞爾丁高地銜接比利時與盧森堡的交通樞紐,只有控制巴斯通鎮才能自由進出地形複雜的亞爾丁高地。

由於地處交通樞紐,突出部戰役期間,德軍與美軍曾在巴斯通鎮爆發激烈的攻防戰,儘管德軍裝甲部隊當時成功的包圍了巴斯通鎮,不過在美軍第101空降師的頑抗下,德軍始終未能攻佔該鎮,無法為前線的德軍攻擊部隊建立補給線,導致德軍前鋒的整個攻勢,最後也因為缺乏足夠的彈藥與燃料補給,而遭到瓦解。

(二)濃濃紀念性:巴斯通鎮被視為整個突出部戰役的關鍵,為了紀念美軍第101空降師的英勇抵抗與勝利,比利時政府籌建巴斯通歷史中心以紀念這場激烈攻防戰。館旁並設立一座巨大的美軍陣亡將士紀念碑,上面刻有參與會戰的所有美軍部隊番號,以紀念為防衛巴斯通鎮和整個突出部會戰所犧牲的美軍官兵。據統計,美軍在會戰期間的全部傷亡和失蹤人數超過8萬名。

(三)交戰雙方合製的電子沙盤:館內中央置有一個大型聲光電子沙盤與參觀臺,為巴斯通歷史中心的鎮館之寶。這座電子沙盤由當年參戰的美軍第101空降師師長馬考利福將軍,以及德軍第五裝甲軍團指揮官曼陶伊菲爾將軍共同製作;是交戰雙方指揮官一起合作記錄戰史的作品,極為罕見,能公正而詳細的還原當年突出部戰役的歷史。

電子沙盤的設計相當巧妙,配合有幻燈片、音響和燈光指示,並可讓訪客自由選用包括英、法、德等歐洲多國語言的旁白,詳細介紹整個突出部戰役的經過,一場電子沙盤的放映時間大約15分鐘左右。除了獨樹一格的電子沙盤外,館內還設有小型電影放映室,播放大戰期間拍攝的突出部戰役紀錄片。

官兵蠟像:電子沙盤參觀臺旁邊有一排玻璃展示櫃,展示櫃內陳列著大量參加戰役的美、德兩軍官兵蠟像。這些美、德官兵穿著不同軍種、兵種和階級的制服,搭配不同的武器與裝備,總計展示包括著名的艾森豪將軍和巴頓將軍、德軍裝甲部隊和武裝親衛隊在內的32尊模型官兵。另外,室內還零星擺放一些美軍和德軍當年使用的輕型武器、裝備、軍旗等,不過數量有限。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