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92海戰精神  建構制海戰力

【社論/青年日報9492日第2

國人對於823砲戰,大都耳熟能詳,但對92海戰卻普遍陌生。其實,92海戰不但是823臺海戰役中,海軍作戰傷亡最慘重、戰績最輝煌的一役;也是當年金門得以運補不輟,士氣得以維持,最終獲勝的重要關鍵,而其過程之激烈與海軍官兵英勇的表現,更是驚天地泣鬼神,永為後人懷念。

一、92海戰經過

民國47823日起,共軍開始對金門瘋狂射擊,彈如雨下,金門對外交通、聯絡隨之中斷,海軍不僅必須突破海上封鎖,更要負起運輸補給的重責大任。經過「824」與「827」兩役,雙方各有損失。92日,海軍維源、沱江、柳江等三艦,護航美堅艦,運送中外記者及美軍顧問團人員到達金門後,突然有8個快速目標來襲,在維源、柳江艦迎戰的同時,完成載送重要公文、人員歸隊的沱江艦,奉命轉向截擊,經實施照明射擊,赫然發現是10餘艘共軍艦艇,為了掩護美堅艦安全脫離險區,沱江艦不顧本身安危,單艦衝向中共船團,在狼群式的瘋狂攻擊下浴血奮戰2個多小時,中彈70餘發,陣亡12人,受傷25人,卻單艦擊沈敵方艦艇5艘,擊傷2艘;連同友艦,92海戰共擊沈共軍魚雷快艇8艘、大型砲艇2艘,擊傷砲艇2艘,創歷來海戰最輝煌的勝利。

二、92海戰精神

92海戰果固然值得稱道,但最令人歌頌的,毋寧是沱江艦上官兵展現的「忠義軍風」。而92海戰之所以獲勝,正是海軍官兵將「臺海精神」發揮到極致的表現:

(一)以寡敵眾:92海戰,我方只有4艘船艦,共軍則有28艘大小砲艇與魚雷艇,沱江艦更是112,敵眾我寡,但海軍官兵無懼火力懸殊,以意志力與專業戰鬥素養克敵制勝。

(二)冒險犯難:當沱江艦發現敵船團來襲,為了掩護友艦脫困,不惜冒著被擊沈的危險,在成群的魚雷和猛烈的砲火中,單艦向前迎敵。

(三)互助合作:海戰過程中,除了參戰各艦密切支援,艦上官兵更通力合作,特別是艙面艦砲操作人員遇有傷亡,其他人立刻接替操作,使砲火不致中斷。

(四)同舟共濟:當沱江艦受到砲火重創時,所有官兵仍然堅守崗位,奮不顧身,如醫官陳科榮腹部與雙腳均遭砲火擊中,血流如注,仍奮力為其他傷者包紮,最後失血過多殉職。

三、 92海戰啟示

                憑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精神,使得我方能以劣勢兵力粉碎共軍企圖封鎖海上的迷夢!在緬懷當年先烈前賢的壯烈事蹟之際,當然應該傚法此種精神。除此之外也必須體認,時遷勢移,中共的海軍已走上大型化、科技化與遠洋化之路,從90年代開始,中共自製或引進的大型作戰艦艇陸續服役,海軍23的戰力部署於東海及南海艦隊,配備先進的反艦巡弋飛彈及艦載防空系統的「現代級」驅逐艦,去年已正式下水服役,每年並將以23艘的速度建造;水下戰力方面,除了自製「宋級」與「元級」柴油潛艦,中共亦向俄羅斯購買8艘「基洛級」柴油動力潛艦,再加上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核子動力潛艦,攻擊潛艦至少已有55艘,其戰力日益增強可見一斑。

                鑑於臺灣四面環海,同時缺乏資源及能源,超過97%的石油及天然氣等重要戰略物資均有賴海運進口,因此確保海上交通線的暢通,已成為海軍重要任務,兼之臺海作戰環境又具有「縱深淺、預警短、決戰快」的特質,面對中共海軍戰力的持續擴張,我們除了要加速整合紀德級艦與康定、濟陽、成功級等新一代艦艇,編成戰鬥群之外,更要呼籲朝野立委盡速通過軍購案,使海軍能早日獲得反潛機與先進的柴電潛艦,以構成足以自衛的制海能力。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