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精忠氣節  半世紀輝耀古今

邱志強/青年日報94120日第3版】

民國44年元月18758分,中共集結陸軍3萬餘人、艦艇150餘艘、飛機200餘架次,三軍聯合大舉進犯孤懸海門和大陳島間的一江山,並以絕對優勢兵力強行登陸,在60餘小時的激戰過程中,這個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人海、火海蜂擁,戰況慘烈。

守軍司令王生明將軍率領所屬官兵拚死迎擊,共軍人海、火海連撲3天;20日拂曉,共軍再增援500餘人做第3次總攻擊,至下午4時許,距一江山陣地僅50公尺,王生明率殘餘傷患衝鋒肉搏,直至彈盡援絕,引爆手榴彈自盡,以身殉國。

中共在這場戰役首次採用三軍聯合作戰模式,對一江山展開大規模攻擊,並採汽油彈戰術,先用火攻,再用砲打,炸過以後再投彈,歷經61小時12分鐘的激戰,雙方死傷將近5千人,戰況十分慘烈。一江山其實只是寸草不生的大岩石,僅1.2平方公里的小島中間被海水一分為二,因此稱為一江山。戰役第一天,共軍對此彈丸之地發射51千餘發砲彈,並投下500磅炸彈500餘枚,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達17發之多,再加上3萬比1千的攻守兵力,從這些數字看來,一江山守軍必定將戰力發揮至極限,才有如此輝煌的戰果。一江山雖是不毛小島,作戰規模也不大,但留給後代的經驗教訓卻意義深遠。

一、島嶼防衛作戰須爭取制空、制海權

海島防衛在本質上為陸、海、空三軍聯合的守勢作戰,守軍若能擁有制空、制海權,攻者在集中裝載及海上航行時,必將遭受防者的先期攻擊或攔截,戰力嚴重折損而缺乏勝算,甚至可能無法發起作戰;反之,若攻者能掌握海、空優勢,則海島地面守軍將陷於孤立,情況極為不利。

一江山戰役,共軍因擁有局部空優,享有行動自由,先以海、空聯合攻擊削弱我海軍實力,奪得大陳附近制海權,復集中絕對優勢兩棲進攻兵力進犯一江山。戰鬥關鍵時刻,又藉空優之便,出動機群輪炸大陳,斷我海上增援,孤立戰場,使國軍無從挽回一江山的陷落。所以,不論是從理論或是實際經驗的角度觀察,島嶼防衛作戰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全力爭取制空、制海權,這也正是國軍建軍規畫一直以制空、制海、國土防衛為先後順序的原因。

二、島嶼防禦端賴官兵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除軍事實力及部署上的因素,官兵是否有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更是島嶼防禦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島嶼防禦本質上為缺乏海、空支援及以弱敵強的獨立作戰,守軍官兵心理上極易陷入孤立而恐懼的不平衡狀態,欲使任務成功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使官兵瞭解「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堅定有我無敵信心,鼓舞高昂戰志,激勵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才能有成功希望。

海島攻防,雙方皆屬背水一戰,防者固然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兩棲進犯之敵,不但補給與增援不易,且受海上運動顛簸所造成的疲憊與心理恐懼影響,精神也同樣處於脆弱狀態,「勝利通常屬於能首先挫敗敵人士氣的一方」,「精神力為物質力的必備條件,務須先處理好精神力」。因此,島嶼防禦特別應激勵「同島一命、自力更生、堅持到底、死裡求生」的信念。在部隊處於極大危險時,戰場恐懼的想法總是最強的。然而,從一江山作戰結果觀察,我守備部隊千餘人,在面對敵人持續海、空轟擊及5倍以上強大兵力進攻的極不利狀況下,沒有任何一人畏戰,更沒有任何一人投降事敵,不單是守軍司令王生明負傷不退,堅持到彈藥用盡才自戕殉國,全體官兵更團結一致孤軍奮戰3日之久,直到壯烈成仁而後已;一江山先烈們如此頑強的抗敵意志,堪為國人學習典範。

三、扭轉中共犯臺意圖

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慘烈戰役是共軍與國軍的地面決戰,中共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先後準備3年、偵察3年,並延後3次,直到民國441月才發動攻擊,卻遭一江山全體守軍寧死不退的強烈抵抗,且因一江山烈士堅強固守,使中共犯臺圖謀,不得不重新估量,因而維持臺海半世紀的穩定。當年蔣緯國將軍就曾指出,一江山戰役是兩岸對峙五十年的關鍵,在歷史、文化和心理方面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時值一江山戰役五十週年紀念,回顧當年戰況,國人除再次緬懷先烈報國赤忱外,更應記取抗敵意志決定戰爭勝負的歷史教訓。

一江山戰役大事紀

 

   

民國43

111

中共米格15型戰鬥機10餘架次,掩護轟炸機TU2TU413架次,首次入侵大陳島,轟炸島上設施及泊港艦艇。

117

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於上午抵達大陳視察駐軍及慰問傷患,下午6時乘原艦前往一江山視察防務。

111518

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兩度與美軍顧問團蔡斯團長晤談外島問題。

11202330

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三度與美軍顧問團蔡斯團長晤談如何加強外島防務問題。

122

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華府簽訂「中美協防草約」。

1220

王生明司令帶領我駐一江山官兵代表150餘人刺血簽名,宣誓效忠國家。

11

一江山司令王生明上校膺選國軍第五屆陸軍戰鬥英雄,於臺北接受先總統  蔣公表揚。

134

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兩度與美軍顧問團蔡斯團長商談有關海軍換裝、兵員補充、5吋砲以及外島防衛計畫之檢討。

110

共軍空襲我大陳島,我在大陳的制空、制海權完全喪失。

111

共軍以海防砲艦於下大陳之竹嶼海面進行搜索,同時並行空中偵察任務。

115

我軍偵測發現共軍通聯極為頻繁,大戰爆發在即。

116

頭門之共軍機艇2艘向我一江山之向陽礁前進,經我砲擊冒煙後退去。

118

共軍機群於758分開始對一江山及大陳島進行連續轟炸等攻擊;858分頭門共軍以火砲開始向我一江山射擊,同時又由田澳方面駛出共軍艦艇五艘加入射擊;1210分~1435分共軍火砲、飛機持續攻擊一江山,一江山已全部為共軍炸彈、火砲所籠罩;1430分~1625分共軍主力分別於北江山向陽礁至海門礁間登陸,一部在南江山登陸;175分~2257分一江山守軍進行逆襲及我空軍巡邏機3架轟炸頭門及一江山之敵軍軍艦。

119

631分~午夜,頭門共軍火砲開始對一江山射擊,13295高地兩據點陷落,僅司令王生明上校據守之121高地仍堅強抵抗。

120

24時我一江山守軍於孤立無援之狀況下,死傷千餘人,與絕對優勢之共軍戰鬥計52小時又44分。

資料來源:國軍歷史文物館

 知識小檔案

        目前,臺灣各地紀念一江山戰役的地區、文物和路名,有臺北縣中和市一江新城、一江堂及紀念碑,基隆市十方寶覺寺的一江山烈士紀念祠,臺北市南港區一江山紀念碑,嘉義市中山公園紀念碑,臺北市一江街和一江公園紀念碑,臺中縣太平市車籠埔的一江橋和大甲鎮瀾宮供奉的一江山烈士牌位,高雄鳳山的王生明路,以及澎湖生明營房內的生明樓,都可供國人緬懷。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