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戰爭相關報導

海珊執政後的伊拉克

 
 
 
 
 

海珊執政(一九七九年)至今曾歷經為期八年的兩伊戰爭,致使國家財政枯竭;並於一九九○年入侵科威特,而遭受聯合國禁運的經濟制裁,導致國內物資缺乏、民生凋敝。

 

波斯灣戰爭後,美國更將北緯三十二度以南畫為禁航區(一九九二年),於一九九六年再擴大至北緯三十三度,從此伊拉克對外交通及物資全部中斷。

 

二○○一年因國際輿論同情伊國兒童百姓無辜受累,遂始有約旦、敘利亞等國的班機通航;在聯合國的允許下,伊拉克開始限量出售石油,以換取外匯來購買醫藥。雖然本國人仍無法隨意出國,觀光亦停止,但伊拉克自此漸漸擺脫極度孤立,市面上已開始充斥著各種進口商品,百姓的消費能力和生活條件亦得到若干程度的改善。

 

多年來,海珊一直殘酷壓搾飽受苦難的伊拉克人民,以此加深國際社會對其遭受聯合國經濟制裁的同情心。現在,海珊又利用石油出售和石油走私所聚斂的大量錢財來控制人心。其統治手腕加上龐大錯縱的情報網和安全機構,體現了恐怖和犒賞的精密結合,有效防止飽受蹂躪的伊拉克人民群起反抗。

★本文著作權為幼獅編輯部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幼獅編輯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