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戰役50週年紀念專題系列報導

 

          


專題系列之一

國軍守土禦侮 臺澎金馬安全奠基

民國47年8月23日晚間,共軍猝然砲擊金門諸島,震驚國際。歷44天戰役,共軍對金門發射近48萬發砲彈,卻始終沒有動搖金門軍民的抗敵意志。自共軍砲擊開始,兩個小時內就對金門射擊47,000餘發砲彈,落彈密度遠超過中外戰史上任何一場砲擊單位面積的落彈量,戰況慘烈可見一斑。

一、首次臺海危機 美漸重視臺灣

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向蘇聯一面倒」的政策,與民主自由陣營正式決裂,也令美國對今後的亞太安全情勢感到憂心。1954年,共軍砲擊金門,93砲戰爆發;1955年1月18日,共軍攻占一江山,一江山淪陷,大陳島情勢危急;1955年2月8日~11日,國軍與美軍聯合出動艦艇撤退大陳居民,史稱「第一次臺海危機」。

第一次臺海危機的出現,促使美國認為與其耗費兵力堅守外島,不如讓中華民國政府將金門、馬祖等地當成反共前哨,將自我防衛重心置於臺灣、澎湖。美國因而在1954年12月與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甚至於1955年通過「臺灣決議案」,如果中共對金門、馬祖等外島的軍事行動確實影響臺、澎安全,美國將介入協防。

美國原本對臺海情勢的態度並不積極,後因發生第一次臺海危機,才逐漸正視臺灣的安全。不過,美方消極的思維仍難看出美國對臺海安全真正的想法。而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因擔心國民政府反攻中國大陸,也想試探中美協防的運作,攻打金門的想法於是萌生。

二、中共進犯意圖 我方充分掌握

在823戰役爆發前,中共意欲對金門發起軍事行動的意圖已被我方充分掌握,各項情資亦顯示中共砲擊金門應該就在民國47年7、8月間。民國47年8月4日,前往北京訪問的赫魯雪夫一離開中國大陸,中共即透過前線各電臺廣播,強調「攻取金門馬祖、武力解放臺灣」,企圖以心理戰術瓦解我方士氣。但國軍早有萬全準備,除加強工事掩體,亦將各重要軍事設施地下碉堡化與堅固化,持續增加陸軍兵力,嚴防共軍來襲。

三、洞燭機先 度過危機

47年7月間,中東情勢惡化,蘇聯乃唆使中共在東南沿海集結重兵,準備對我外島地區進犯。共軍以聲東擊西的戰略,在馬祖鄰近海域舉行大規模演習,共軍戰機也不斷飛臨馬祖上空騷擾,企圖混淆視聽。當時國軍確有部分人士遭誤導,惟獨俞大維力排眾議,斷言共軍必打金門,非打馬祖。

8月18日,蔣介石知悉兩軍開戰迫在眉睫,在蔣經國的陪同下,巡視馬祖、金門,並訓勉全體官兵!

 BACK


專題系列之二

金門軍民同島一命 創下823光榮勳業

47年8月23日6點30分整,共軍採突擊方式,以我金防部、各指揮所、砲兵陣地、觀測所、機場等地為目標,向金門進行全面轟炸;瞬間,金門煙霧沖天,硝煙四起,823砲戰就此展開。

一、共軍突襲 我軍猝不及防

為了一舉摧毀金門防衛部指揮中心,共軍首波砲擊集中太武山,第一個落彈地點在金門防衛司令部。由於狀況突然,加以砲擊是在傍晚用餐時間,全島在猝不及防下,招致慘重傷亡和損失。空軍副司令官章傑、海軍副司令官趙家驤及副司令官吉星文都不幸身亡;當時在金門視導的國防部長俞大維也被砲彈破片擊傷頭部。

在共軍發動攻擊後5分鐘,金門600砲兵群第692營長主動命令20門155榴砲立即於陣地內實施反砲戰,陸續對敵猛烈反擊,當晚至19時45分,敵砲已被壓制,我砲兵繼續集中火力砲轟圍頭共軍砲陣地,迄21時射擊停止。

二、軍民士氣高昂 突破砲火封鎖

翌日下午6點15分,共軍持續向我灘頭陣地、料羅灘頭、金門機場及我砲兵陣地進行砲擊,同時共軍戰機亦入侵金門上空。儘管當日共軍砲擊約37,000餘發,但國軍砲兵奮勇還擊,並以精準砲火射擊共軍圍頭、蓮河、大嶝、黃厝、浯嶼等砲兵陣地,挫敵銳氣。

三、精準反擊 重挫敵人戰力

9月7日,共軍砲擊數量突然激增,主要企圖為阻止國軍海、空運補,達成其封鎖孤困的目的。我金門守軍在砲兵略趨劣勢狀況下,採用「實效政策」,當共軍對我砲擊時,國軍選定對我危害最大的敵砲陣地,集中火力,施以「同時彈著(TOT)」射擊,先求徹底制壓。繼之,我每一門火砲分別對共軍每一門砲行精密射擊,直至該門敵砲被我摧毀為止,若發現目標復活,再予以射擊摧毀,重挫共軍戰力。

此時期國軍的反砲戰雖未能脫離火砲數量的劣勢,但以精訓勤練成果以及事前縝密規畫,仍逐一摧毀敵砲,尤其在8吋榴砲運抵金門後,射程威力更是大增。另我砲兵陣地多為鋼筋水泥永久掩體,可承受共軍重型砲彈;反之,共軍砲陣地多屬野戰工事,易被我摧毀。

10月6日,共軍宣布停止射擊兩週;10日又宣布每逢雙日不打我機場、碼頭;30日又宣布逢雙日停火,此時共軍火力已大為減弱,直至48年1月7日,我砲兵主動予敵痛擊,此後共軍火砲更形沈寂,幾近全面停火,823戰役至此暫告終止。

  BACK


專題系列之三

料羅灣海戰 展現忠義軍風

823戰役期間,儘管敵我艦艇比例懸殊,但海軍官兵分別在「824」及「92」兩場重要的海戰中,反制共軍對料羅灣海面的封鎖,有效掌握海峽制海權。

一、運補船艦受襲 海軍強力反擊

823戰役序幕揭起後,共軍8月24日再度以砲火猛轟金門,危及料羅灣泊地,並出動大批魚雷快艇,偷襲我運補船艦,雙方連續激戰10小時,是為「824海戰」。當日黃昏在砲火的攻擊下,正在泊地搶灘下卸的我運補艦船,包括中海、美頌、臺生輪於18時30分向外撤,當時支隊長姚道義上校率維源、沱江、湘江三艦巡弋北碇東南海面,當敵砲轟灘頭後,立即備戰。

然共軍以聲東擊西策略佯攻東碇,誘我支隊趕赴東碇馳援之際,以7批魚雷快艇奇襲運補艦船,致使臺生輪及中海艦遭敵快艇圍攻,臺生輪不幸沈沒;中海艦立即回航,與敵快艇激戰。迄翌日凌晨,共軍快艇先後5次來襲,在支隊長姚道義的指揮下,每次均成功擊退犯敵,此役計擊沈共軍魚雷快艇8艘、擊傷5艘。

二、沱江單艦迎敵 以寡擊眾

92海戰也是由我海軍官兵在823戰役中,寫下的另一首英勇詩篇。南巡支隊所屬維源、沱江、柳江等艦,由支隊長姚道義率領下,於9月1日護送美堅艦搭載友軍、中外記者自馬公前往金門,另沱江則執行重要物資裝備及高級長官專送任務。不料,在2日零時34分,共軍8艘魚雷快艇高速突襲,維源、柳江兩艦轉向迎擊,戰鬥極為慘烈。

沱江艦在完成運補,準備歸隊之際,發現快速目標一批,乃轉向掩護美堅艦脫離戰場,沱江艦雖單艦勢孤,但仍全速接敵,在敵艇圍攻中反覆衝殺。

凌晨1時13分,沱江艦遭敵機槍掃射,致使機艙進水不已,遂決心與敵同歸於盡,企圖以艦體高速對敵艇衝撞,無奈因進水過劇,艦體下沈,速率驟降,在撞船無望之下,以僅存的40砲掩護,突出重圍。海戰歷時2個小時,共擊毀敵8艘魚雷快艇、大型砲艇3艘,另擊傷敵砲艇2艘,創造以寡擊眾的戰果。

三、軍民奮戰 扭轉戰局

經此兩次重大海戰後,共軍海上武力幾盡殲滅,我軍有效掌握海峽制海權,雖共軍仍利用砲擊阻撓我後續運補任務,但我海軍仍冒死達成運補任務,使金門與各離島後勤補給不虞匱乏,不僅扭轉當時戰局,也成為823戰役決定性的關鍵因素。

 

 BACK


專題系列之四

空軍健兒創輝煌戰果 確保制空權

一、臺海交鋒 捍衛領空

民國47年7月金、馬當面共軍頻繁,已顯示進犯跡象,三軍部隊自當月17日起進入緊急戰備駐防,開始就戰術位置,空軍加強偵巡東南沿海共軍活動。7月29日時,空軍第一大隊副隊長劉景泉少校等人駕駛F-84機4架,發現中共MiG-17型機一批,2號機遭共機擊中,3、4號機則安全飛返基地。此一挑釁,掀起823空戰的序幕。

二、我機以寡擊眾 傲視長空

47年8月14日上午,我軍發現南麂山附近有共機南下,空軍第5大隊隨即派遣8架F-86機,分兩批起飛實施攔截,此時共機4架成標槍隊形,在我機編隊正下方企圖對我實施挑釁。在領隊指揮下,我機以雷霆萬鈞之勢俯衝攻擊,長機率先以優異技術及精確射擊擊落一架共機後,雙方便展開一場激戰。在歷時7分鐘的空戰中,我方共擊落中共MiG-17戰機3架,創下3:0的輝煌戰果。

此外,民國47年9月24日發生的溫州灣空戰,堪稱823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根據統計,我軍出動F-86計126架次、RF-8414架次,共軍出動248架次迎戰,被我擊落11架次。

三、地勤幕後英雄 功不可沒

「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823戰役中飛行員的飛機保持良好性能,方能在空戰中克敵制勝,因此,飛機的維修、保持良好妥善率非常重要,而修護人員實為幕後英雄。當時第2聯隊的妥善率高達80%以上,也是空軍在823戰役期間戰果屢傳的主要原因。另外,空軍第11修補大隊於砲戰期間,搶修金門陸軍飛機L-19聯絡機及高砲K-78雷達車順利完成任務,充分展現空軍修護人員冒險犯難,支援作戰的精神。

 BACK


專題系列之五

海軍艦艇搶灘運補 堅定軍民抗敵意志

民國47年823戰役,共軍對金門築起海上、水際及灘頭三重封鎖線,阻撓我海軍艦艇搶灘運補,所幸當年擔負運補任務的海軍冒險挺進料羅灣,支援運補前線,使得島上軍民獲得充裕補給,士氣大振。 

一、「閃電」計畫 換取經驗

「閃電」計畫是民國47年9月7日,美國第七艦隊主動宣布海峽護航,我海軍與美軍幾經協調後所策定,當時由海軍第62特遣部隊率領運輸支隊進駐馬公,待運軍品均先運至馬公基地,然後裝載於戰車登陸艦LST及中型登陸艦LSM上,駛往金門搶灘或駁運,以行補給。閃電計畫運輸共實施8梯次,遂行此計畫時正值我遭敵砲火強烈封鎖最艱苦階段,且無前例可循,全賴實地試行,以換取寶貴經驗。

二、「鴻運」計畫 爭取效率

「鴻運」計畫是由海軍陸戰隊官兵4人共駕LVT兩棲登陸戰車,在驚濤駭浪與砲彈四處炸射的水面上泛水前進。登陸艇上岸後直駛進內陸掩蔽處,再卸軍品,使「徒手卸載、血染沙灘」的畫面不再出現,為金門守軍減少傷亡、爭取效率,也成為我軍頑強勝出的關鍵因素。

「鴻運」計畫於9月19日實施,由陸戰隊登陸運輸車營所屬LVT150輛,編為3個梯隊,每一梯隊50輛,每車以4人擔任兩棲運補工作,各梯次於到達金門外海距離灘頭一萬碼以上時,LVT自戰車登陸艦上泛水下卸,向灘頭進發,直接登岸駛入掩體,再行下卸。散裝的軍品,則以金門海軍巡防處派出機械操縱登陸艇LCM及車輛人員登陸艇LCVP,駛向戰車登陸艦實施駁運。鴻運計畫共實施9個梯次,每次均圓滿達成任務。

三、「轟雷」計畫 扭轉戰局

為使美援8吋榴彈自走砲能摧毀中共對金門的攻勢,故策定「轟雷」計畫。由我海軍以通用登陸艇LCU裝載火砲、彈藥,由美軍的登陸船塢艦LSD載運,待至距離目標區5浬處,放下LCU泛水,利用黑夜駛進灘頭,火砲即迅速自行登岸駛離。該計畫共實施3次,均順利成功運抵巨砲,能扭轉戰局,該計畫居功厥偉。

四、「長風」計畫穿行砲火 載運普通軍品

「長風」則是專以小型機漁船裝載普通軍品運補金門的計畫。漁船運輸數量有限,但由於船小,易於穿行於砲火中,能不為敵砲火所注意,故以其裝運普通軍品,使大型艦艇能專運主要軍品。長風計畫共實施14梯次,使用機漁船47艘次,運到金門軍品共2,040噸。

823戰役期間,國軍冒著密集砲火,忍受惡劣海象,突破敵軍封鎖,成功完成運補任務,使金門守軍士氣為之大振,成為國軍力退犯敵的關鍵因素。

 BACK


專題系列之六

空軍冒險空投物資 振奮軍民士氣

民國47年8月23日,金門遭受敵猛烈砲火轟炸,且敵對金門各港灣碼頭實施封鎖,威脅我海運任務執行。此時,為彌補海運困難問題,我先後實施「中屏」、「神鷹」空投計畫,以確保戰役期間後勤支援不斷。

一、中屏支援前線 增強作戰能量

823戰役空投初期作業,因未能滿足前方需要,故我策定「中屏計畫第一號」,由空降團抽調一個加強連支援作業。空軍第10大隊及第20大隊每日整補C-46型運輸機各15架,每架預計載量8,000磅,以增大金門的空投補給量。

其後為因應作戰緊急需要,尚須加大補給量,因與美軍協商,由日本調用一空投連來臺協助地勤作業。此外,並作戰管制空軍第3聯隊及第6聯隊所有可用的C-46型運輸機,會同策定代號「中屏計畫第二號」的空投任務。此次空投,自9月21日~9月底止,共計出動飛機203架次,空投553,000多噸補給物資。

二、神鷹無畏砲火 鼓舞抗敵意志

由於金門地區每月需9,000噸的補給品,因此11月1日起再增擬「神鷹計畫」,加大每日對金門空投補給品600噸。
  「神鷹計畫」自10月1日~10月7日間,運輸補給品使用的車輛計達220輛,飛機出動最多時一天達93架次,總計出動空運機388架次,空投物資共1142,400多噸,有效支援前線戰事持續防衛。

除了金門本島空投外,空軍也針對金門外圍島嶼實施空投作業。金門外圍島嶼除烈嶼外,大膽、二膽及東碇因距離敵岸近、面積過小,空投作業更加不易,須以奇襲方式執行,但空投的軍品損失仍極大。不過對我孤軍戍守前線的官兵而言,空投所帶來的士氣鼓舞與精神慰藉,卻發揮最大效果,使官兵堅定意志,死守到底。

三、搶運空投物資 發揮互助精神

當時金門民眾不分男女,凡16~55歲均參加自衛隊編組,接受軍事訓練,確實做到「人人納入編組、個個都能戰鬥」的要求。平時各自攜帶保管的槍彈與裝備,協助警保工作,戰時則協助國軍官兵執行海運、空投物資收集、搶收作業,使空投物資能避免遭敵砲火波及,進而增加物資補給的成功機會。

 BACK


專題系列之七

國際聲援協助 堅定軍民禦敵決心

一、協助強化戰力 適時提供情資

美軍顧問團在臺的27年多歲月中,其主要任務為協助我國進行整軍備戰、強化戰力及保衛臺海戰略地區安全;823戰役期間,美軍雖在政治考量下未能派兵實際參與,然第七艦隊持續性的在海峽中線以東航道戒護,確保臺灣海峽暢通,使國軍得以順利執行運補作業,並迫使中共不敢輕易進犯臺、澎等地。再者,美軍所派遣的協防戒護,在國軍金門外海航道上的船艦外圍進行適當性的警戒,對中共造成莫大的壓力,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國軍鴻運計畫儘管在敵砲火猛烈下仍能順利進行,達成任務。

其他如空軍的軍機換裝、人員訓練等,以及最後的二門8吋榴砲,都在在證明美軍對臺協防的貢獻。

二、國際輿論聲援 同聲抨擊中共

至於國際間的輿論,如法國「世界報」兩次摘譯我國「中央日報」的社論,「巴黎倔強報」指出金門地位對中共而言有如喉中骨刺,並認為西方國家支持自由中國實為反共的原則與象徵。德國的「西柏林日報」認為,中共舉動是蓄意挑釁,擴大國際懼戰心理,但即使美國的武裝力量退出臺灣,遠東仍不能安寧。至於英國「星期日報」則指出,金門居民從未受過共產黨統治,如將他們交予中共卻未徵詢該區居民意見,並不合理。

三、美軍撥借巨砲 安定民心士氣

當時除了我國媒體外,路透、美聯社、日本讀賣等亦派遣記者前往金門戰地採訪,透過他們的採訪與照片記錄,讓國際社會直接感受到戰爭的無情。也正因為這些新聞的披露,使各國得以看清中共侵略意圖;其中美國總統艾森豪不僅數度派兵協防臺海,並撥借8吋榴砲給我國,聲明絕不自臺灣海峽撤退。種種支持的方式,不僅安定我方民心士氣,同時更堅定禦侮的決心,終使共軍知難而退。

「歷史可以原諒,但是不可以忘記」。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兩岸人民都期望和平,讓戰爭的硝煙不再起,因為和平是最美好的事。

BACK

 

中外記者趕赴戰場 見證砲火猛烈

   民國47823砲戰爆發,當時數十位中外戰地記者急著前往金門做採訪;此外,美軍更迫切想要了解砲擊後的金門實際狀況,以便研擬反擊策略,故國軍在91日第一次開放記者搭「美堅」艦前往金門。

   當時LSM-249「美堅」艦搭載國內、外新聞記者,以及返回金門休假官兵386員;另有美軍顧問團的陣地視察5人小組與金防部兩位副司令官,在極機密的措施下登上沱江艦,並與維源、湘江兩艦共同編成南支艦隊,護送「美堅」艦駛抵金門外海的危險彈著區,再換乘LCM小艇至灘頭。

   92日零時30分,這組艦隊抵達金門,卻遇上共軍來襲,沱江艦勇猛反擊,使得「美堅」艦有足夠時間繼續完成新聞記者們的安全駁卸工作。

 

823戰役大事記

日期

內容

47年8月6日

國防部宣布「臺灣海峽局勢緊張,臺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8月14日

馬祖平潭上方發生空戰,我空軍擊落兩架米格機,為823戰役空戰揭開序幕

8月20日

蔣介石視察金門、烈嶼防務,於太武山召集團級以上幹部,表示中共短期必攻擊金馬,指示加強防務;同時國防部部長俞大維指示,金中地區部隊撤出村莊,以太武山為掩護,搭帳篷挖土坑備戰

8月22日

蔣介石返臺召開軍政會議,決議增派兵員赴金馬,於基隆待命的陸戰隊18時完成整備,23日夜奉命調返左營待命

8月23日

1.國防部長俞大維於8時由金門至烈嶼視察防務,14時返金

2.共軍MiG-17大編隊偵巡馬祖上空,馬祖當日發布8次空襲警報

3.18時30分共軍實施殲滅性砲擊,歷時150分鐘,共發射5萬餘發,指揮系統中斷近5小時

4.俞大維頭部輕傷,要求駐金美國首席顧問具簽「中共先發動攻擊」證明,於深夜乘104(沱江號)軍艦至馬公

8月26日

共軍調集百門榴砲砲擊烈嶼及大、二膽,入夜仍持續落彈達8千餘發

8月27日

艾森豪要求國會依1955年「臺灣決議」,授權總統海外用兵,令第七艦隊50餘艘艦艇、150架飛機巡弋臺海,宣布「不容中共侵犯金馬」;清晨,蔣經國持總統親函至金門宣慰軍民

9月1日

行政院院長陳誠公開表示,絕不放棄金馬,保衛復興基地作戰到底

9月2日

我海軍南巡支隊冒颱風環流搶灘運補料羅灣,同時共軍砲艇魚雷快艇十餘艘圍攻我運輸艦隊,史稱「92海戰」

9月3日

美國借我8吋榴砲12門由琉球啟運澎湖,同時美國第七艦隊開始護航我海軍補給船團

9月4日

陸軍砲兵第607營完成8吋榴砲換裝,開赴金門

9月7日

國軍海軍開始實施「閃電」運補計畫

9月14日

國軍空軍開始實施「中屏一號」空投運補計畫

9月18日

空軍第5大隊至廈門沿海偵照任務,與共軍敵機空戰,俾利國軍順利展開「轟雷計畫」,完成8吋榴砲運送金門任務

9月27日

金門、烈嶼各重要砲兵陣地完成155、105榴砲換裝,當天全面展開反砲擊,共發射3,900餘發,共軍則砲擊15,000餘發

10月1日

國軍空軍實施「神鷹」空投運補計畫

10月5日

中共宣布自10月6日起,停火7天,期能和平談判

10月6日

彭德懷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並自本日起,暫停砲擊7天

10月13日

中共宣布金門再次續停火兩週

10月20日

中共以美艦護航為由,宣布停火無效,恢復砲擊金門

10月22日

杜勒斯與蔣介石會談提出使用原子彈,蔣介石僅考慮戰術性原子武器

10月23日

美國務卿杜勒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承認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聯

10月25日

中共實施干擾性砲擊,並透過廣播以彭德懷名義發表「再告臺灣同胞書」,宣布自26日起「雙日停火」,不打金門機場、碼頭及灘頭船隻

10月31日

中共決定「自11月起,雙日對金門任何目標一律不砲擊」以為停戰預備

11月1日

中共即日起雙日對金門任何目標一律不砲擊

48年1月9日

中共軍委會指示福建軍區改採「不封不鎖策略」,「今後逢單日不一定都砲擊金門」

楊繼宇、李耀杉、許博淳、黃一翔、熊念慈、鄭惠鴻、楊宏康、黃進福/青年日報97年8月15~23日第2、3、4、5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