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步島戰役 國軍誓死抗敵

 

 

一、扭轉戰勢,確保勝基

民國38年11月3日,共軍動員超過2萬兵力搶攻登步島,在一連3天的戰役中,我國軍官兵僅以8千多兵力奮勇抵抗,結合海軍反擊與空軍冒雨低空偵察,誓死守住全島,終獲得最後勝利。此役更與古寧頭戰役相互輝映,扭轉戰局,也使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國家得以轉危為安。

二、戰爭經過

回溯民國38年,中共政權成立後,共軍繼續追擊我舟山群島、大陳島、一江山與海南島等沿海島嶼守軍。其中,古寧頭戰役結束一週後,共軍第7兵團發動了舟山登步島戰役;當時國民政府為保衛舟山島,隨即將登步島列為守禦重點,派遣87軍221師,由師長吳淵明將軍指揮官兵從事防務,令76軍與87軍主力,於舟山本島待命保持機動,隨時支援各離島戰鬥。

戰事發生初,舟山防衛司令部石覺將軍,電令67軍劉廉一軍長率75師與67師,先後納入87軍朱致一軍長指揮以增援登步島守軍,共超過8千兵力實施反擊。

共軍由胡煒指揮61師181、182團,以50艘船裝載1萬人攻打舟山群島。起初,共軍4個營的兵力從距登步島約3公里的桃花島出發進犯,共軍1千多人登陸上岸後,迅即突破國軍設於海邊的障礙和火力封鎖,至天亮前共軍已占領全島約四分之三,國軍堅守登步島北部一隅,處境危殆。

不過次日天亮後,情勢逆轉,舟山指揮部立刻增援登步島,在海軍艦砲猛烈火力支援下向共軍展開反擊,我空軍也連續出動戰機,猛烈轟炸共軍在登步島及桃花島陣地;並阻斷兩島間交通,迫使登步島共軍處於孤軍作戰劣勢,之後共軍利用夜色掩護又增援2千多人,雙方反覆衝殺,戰況僵持不下。

直到5日,由於有海軍運輸,國軍得以獲得舟山本島源源不斷的增援,局勢發展對國軍愈來愈有利;而共軍已無法再抽調部隊增援,共軍其他友軍短期內受船隻和航渡距離的限制也無法來援,加上受國軍空軍的猛烈轟炸,登步島上的共軍損失殆盡,敗逃回桃花島。經過3天激戰,我軍戰果輝煌。

三、勝負分析

    國軍從上海撤退後,約6萬人進駐舟山群島,海軍第一艦隊也駐泊於舟山,負責對上海及其以北的港口進行封鎖,空軍進行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轟炸,使共軍占領區的城市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共軍須盡快拔除舟山島這眼中釘,而登步島位於舟山島東南方,正是舟山島非常重要的屏障。

    戰役獲勝的原因,是因為我戰術戰法運用得當,如慎選反攻時機,以迂迴側擊及鑽隙戰法,克復流水岩及野豬山等處,截斷共軍後路。另外,海空軍支援作戰得力,使共軍增援困難;步砲協同良好,適時支援步兵作戰。

此外,必要武器配置於海岸重要據點,節約不必要的兵力,控制適量的預備隊;並以第80軍山砲連配屬該師,加強火力,使陸海空軍得以聯合戰力,痛擊共軍於水際及灘頭。

四、三軍聯合,克敵制勝

在登步島戰役中,國軍1,919名官兵壯烈犧牲、954名官兵負傷,共軍傷亡約3,700人、被俘虜1,500餘人。在陸軍官兵英勇奮戰之際,海軍的太和、永泰、海澄、海鷹等軍艦更巡弋登步海面,隨時阻絕共軍增援並支援國軍作戰;另空軍出動P-51B-25、蚊式FB-26等機種共114架次轟炸共軍部隊。

此次戰役在三軍聯合作戰下終能克敵制勝,也是國軍繼古寧頭戰役後再一次獲勝,更加確保臺澎基地往後的安全與繁榮發展。

黃一翔/青年日報98年11月3日第3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