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將軍 五星上將布萊德雷

 

 

  1980年代美國陸軍成功發展一款裝步戰車,命名為布萊德雷,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名將――布萊德雷將軍。該系列裝步戰車能因應戰場環境改變,提升步兵在戰場的運動速度,進而增加戰鬥強度,成為美軍強化地面作戰成效的利器。

  在美國陸軍戰史上,布萊德雷或許沒有艾森豪、巴頓等人享有高名氣,卻有著「大兵將軍」美譽。布萊德雷將軍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膽識、勇氣過人,同時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在二戰的突尼斯戰役中逆轉北非局勢,一戰成名。1950年9月,布萊德雷晉升五星上將,是美軍最後一位被授予五星上將殊榮的將領。

一、平凡的出身與不平凡的人生

(一)成長歷程:布萊德雷出生於1893年2月12日,與美國前總統林肯同天生日。布萊德雷幼時住在密蘇里州倫道夫縣克拉克村,家境清貧,父親是位教師,母親則是傳統的農村婦女。在父親的教導下,布萊德雷並沒有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佳而荒廢學業,反而積極奮發、好學不倦。布萊德雷15歲時喪父,他與母親必須扛起家庭經濟的重擔,雖然辛苦,但布萊德雷沒有讓母親失望。高中畢業後,為爭取上大學的機會,他認真打工賺錢,直到某日得知美國西點軍校正在招生的消息。當時就讀西點軍校可以免除學費,還有津貼可以領,這使得布萊德雷有了從軍的念頭,於是放棄報考大學,選擇了西點軍校。

(二)軍校洗禮:1911年8月布萊德雷如願踏進西點軍校大門,與艾森豪成為同學。在西點軍校歷經近4年的學習與淬煉,煥發出標準軍人氣息的布萊德雷,亟欲展現當一位稱職領導者的強烈企圖。1915年6月布萊德雷以少尉身分畢業,3個月後,他向美國陸軍第14步兵團報到,正式開啟職業軍人生涯。

(三)有志難伸:1917年4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事正酣,美國向德國宣戰,當時位居中尉的布萊德雷被任命為第14步兵團軍需連連長,負責後勤支援任務。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布萊德雷雖已官拜少校,還是無法置身戰場實際與敵人作戰,沒有殺敵報國的機會,這讓布萊德雷非常失望。

     一戰戰後,布萊德雷返回西點軍校擔任教官,也曾派赴本寧堡步兵學校擔任戰術教官。可以說,從當上教官開始,布萊德雷已與部隊漸行漸遠,只能將個人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員。

(四)嶄露頭角:1925年9月,布萊德雷被派赴夏威夷出任第27步兵團第1營營長,當時的情報處長是官階少校的巴頓,兩人雖然只是偶遇,巴頓卻對布萊德雷留下深刻印象,認為布萊德雷日後會是美軍重要的指揮官。營長職務卸任後,布萊德雷進入李文沃思堡指揮參謀學院進修,學習師、軍級等大軍作戰戰法。1929年夏天,布萊德雷再返本寧堡步兵學校任教,他的學識與專業均獲當時的助理校長馬歇爾賞識,經由馬歇爾提攜,布萊德雷終於能在二戰戰場上施展才華。

     1938年布萊德雷在美國陸軍參謀部任職,隨後擔任馬歇爾的助理祕書。跟在馬歇爾身邊,布萊德雷看到馬歇爾的運籌帷幄,因而增進領導素養與處事決斷能力。1941年2月,布萊德雷出任本寧堡步兵學校校長,從教官到校長,本寧堡步兵學校成為布萊德雷軍旅生涯重要的一站。

二、證明自己的突尼斯戰役

(一)北非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已歷練師長職務的布萊德雷投入北非戰場,參與突尼斯戰役。當時德義聯軍占據北非,同盟國決定由英、法、美三國分別派兵組成聯軍,兵分多路攻取突尼斯,企圖藉以扭轉北非戰局。1943年4月16日盟軍進攻突尼斯的作戰計畫定案,布萊德雷從第2軍副軍長升任軍長,帶領部隊投入突尼斯戰役。1943年4月20日,突尼斯戰役開打,布萊德雷親率第2軍投入戰事,下令第1裝甲師、第9師、第34師等部隊向德軍攻擊。

(二)扭轉局勢:由於德軍防禦體系完整且堅強,重兵部署的609高地更是讓進攻的美軍吃足苦頭,致使第2軍的攻勢並不順遂,一度陷入苦戰。儘管戰況吃緊,毫不畏懼德軍的布萊德雷仍親臨第一線,以其沉穩的指揮穩住陣腳,鼓舞官兵士氣。在審慎研判敵情發展後,布萊德雷下令戰車部隊迂迴至敵軍側翼及後背,借助戰車的強大火力,轟擊德軍陣地,讓德軍猝不及防。

     這一個重要且大膽的決定,讓步兵部隊向目標推進更順遂。果不其然,第2軍攻下了609高地,繼續向突尼斯城挺進,最終德、義守軍投降,第2軍俘虜敵軍近4萬人。斬獲戰果的布萊德雷毫不居功,在他拍發給聯軍總司令艾森豪的電報中,只謙遜地表示「任務完成」並將功勞歸給部屬。布萊德雷在這場戰役中大顯身手,證明自己在戰場上的指揮與作戰能力,因而聲名大噪。

三、帶兵帶心的管理風格

(一)帶兵風格:布萊德雷雖然治軍嚴謹、要求嚴格,但他卻是一位善於親近官兵的「平民將軍」。在部屬的眼中,布萊德雷非常愛護及相信自己的部屬,沒有架子,容易親近,經常可以在官兵私下的場合看到他與大家互動。布萊德雷時時鼓舞官兵士氣,尤其在部隊出征之際,只是一句「祝你們好運」就足以振奮軍心。正因如此,布萊德雷被尊稱為「大兵的將軍」。

(二)走動式管理:布萊德雷的帶兵方式便是所謂的「走動式管理」。他會耐心傾聽部屬發牢騷再提出解釋,從發掘問題中解決問題,打個比方,若軍隊是一部大機器,他就是那位親自拿著潤滑油,讓整部機器順利運作的工程師。

     「走動式管理」雖然只是管理的一種形式,但「走動」是最重要的核心,指揮官自己若能動起來,全單位也會跟著動起來。若部隊指揮官徒具雄才大略的本領,但指揮不動部隊或者無法如期如質進行部署,就不可能打贏戰爭。

  美國帶動的「軍事事務革新」不僅是資訊、科技的應用,也強調組織和戰場的管理。現在無論企業或軍隊都在講究扁平化,但組織變革良窳仍在人為。國軍各級單位指揮官實應效法布萊德雷,落實「走動式管理」,既提升單位與個人工作效能,更使部隊戰力茁壯精實。

 

徐芝泉/青年日報 104年7月24日 第7版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