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國軍兵役制度  厚植全民國防根基

現代國家兵役制度演變,須考慮到國家安全威脅程度、財政狀況、經濟條件、科技發展與人口成長等面向,任何先進國家兵役制度最主要在「創造一個能肆應未來戰爭需要」的戰力,而非為當前戰爭所準備。

一、縮短役期為國防發展趨勢

縮短役期、精簡部隊人力,是現代國防發展趨勢,因為現代戰爭不是以用兵規模作為評估戰力的標準,在戰場上也不是以殲滅敵軍的數量來作為勝敗標準,而是以能否摧毀敵人指揮中心作戰能力來衡量。現今不論民主或專制國家,在兵役制度上都朝精簡員額的方向努力;尤其共軍在過去10年,從江澤民裁軍50萬到最近的裁軍20萬,目的就在精簡員額、提升戰力。

精進兵役制度、精簡軍隊員額、建構「平時養兵少、戰時兵源廣」的新國防觀念,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課題,也是每國家在建立軍隊或武裝力量的基本原則。國家承平時,不須養那麼多軍隊,因為軍隊的人事費占國防預算的比例相當大,相對影響到軍事投資或提升武器裝備的預算,故應將人事上的開支轉移到武器裝備、人員訓練方面。,戰時如何在短時間募集到需要的武裝力量也是重要的一環,現今許多國家重視建構國防動員機制,如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其常備軍隊數量規模與其安全威脅比例懸殊,但敵國仍不敢小覷,原因就在強大的後備動員能量。

二、新戰爭型態促使兵役制度改變

面對21世紀的新型態戰爭,在高科技主導的戰場上,自動化與電腦化使得部隊戰力更強、打擊精性更高、戰場機動性更快,在此趨勢下,兵役制度必須跟著轉變。而我國目前兵役制度以徵募併行制為主,並朝募兵為主、徵兵為輔的方向發展,即符合未來戰場需要且順應世界潮流。

三、我國兵役制度的現況

國防預算有限,至民國97年,我國募兵的總數將比徵兵多,其專業性與服務時間長,薪資結構肯定比義務役高,故義務役士兵薪資不可能調升,因為增加義務役士兵薪資,募兵制的薪資也得要增加,對國防資源配置必產生嚴重衝擊。未來戰爭是高科技的戰爭,這些具有高專業戰力者都是「需要長時間投入、高度訓練」的部隊,這些專業人員若是在一般公司工作,是屬於「高薪資的一群」,故在軍隊裡,薪資也應較高,因此,我國募兵應朝「專業打擊」的功能加強。至於徵兵而來的兵源,主要在執行「一般守備」的工作,「一般守備」的工作大約半年內就能熟練,因此役期仍有縮短的空間。

依照我國9497年的畫,至97年止,志願役的募兵額度占60%,義務役的徵兵則占40%。而募兵制的推動,是精進軍隊朝向科技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動力,軍隊要維持戰力、傳承專業,需要專業性高又資深的核心幹部,而這些幹部主要靠募兵而來。我國目前募兵制的成效相當不錯,專業性及素質都有一定水準,未來募兵工作如能再精進,專業分工若能再精細,不僅義務役的役期有精簡的空間,國軍戰力亦能相對提升,國家安全將更有保障。

四、完整配套,落實全民國防

我國因國情與社會需要,目前徵、募兵行的制度。募兵狀況愈來愈好,以官校招生來說,許多都是考上國立大學但卻選擇就讀軍校。另外,若欲縮短役期,應具備良好的配套措施,這牽涉到科技兵種、召募的兵員是否能勝任、徵兵是否要細分兵科、基本役期如何調整、如何選擇等問題,但只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縮短役期應不成問題。

如國軍的人事費用太高,會影響到武器的研發、維持及戰力,在國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理配當國防預算是刻不容緩的。另在落實「全民國防」方面,國人應有強烈的防衛「意志」與「能力」,二者相乘,國防安全就更有保障。未來面對徵兵數量減少、募兵增加,必須具體落實「自我防衛意志」與發揮「打擊能力」,以有效提升全民防衛力量,確保國土安全。

丁湘娥、吳典、鄭德麟、台英/青年日報9678日第4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