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文物保存 承繼先烈遺志

 

 

一、金門是世界重要戰爭文化遺址

  金門特有的戰地文化,是國軍無私奉獻的鐵證,訴說著昔日烽火無情,但也交織出國軍官兵英勇衝鋒陷陣的犧牲衛國。事實上,金門歷經多次戰火洗禮,島上一磚一瓦皆記錄著國軍為確保後方安全,所付出的心血。不管是北山洋樓牆上的累累彈孔;或貫穿太武山的中央坑道、地下戰鬥村、馬山播音站,以及翟山坑道等,皆見證著國軍守護家園的史實。

  早在14世紀末,明朝為抵禦倭寇海賊侵擾,在金門築城設寨,命名為「金門城」。民國38年,共軍企圖占領金門諸島以進攻臺澎,曾在古寧頭一帶登陸,我軍展開為期兩日血戰,締造「古寧頭大捷」;民國47年8月23日,中共發動猛烈砲擊,金門落彈47萬餘發,惟全島軍民團結一致,終使金門屹立不搖。正因這些戰史,讓金門擁有珍貴的文化資產;政府也正式成立金門國家公園,為臺灣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地文化為主的國家公園。

  綜觀各國對戰地文物的保存,德國柏林圍牆僅剩一小段供人憑弔;越南在前南、北越時期的鴻溝已消滅殆盡;廈門軍事設施也幾無保存,但金門卻保有完整的戰地文化,更有傳統聚落與自然資源,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戰爭文化遺址。文化部長龍應台考察大膽島時,參觀島上「島孤人不孤」勒石、北山國旗臺、心戰牆等地,了解島上戰地文化,她強調觀光開發與歷史文物保存是互為因果,尤其在歷史積累下的戰地刻痕,更能凸顯文化的獨特性,進而增加觀光的價值。

二、以戰地文化深化全民國防教育

  在全民國防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推行國防政策的核心之際,金門地區的戰地文化,實是推廣全民國防教育最佳教材。每年除絡繹不絕的觀光客外,國防部並舉辦各項活動,讓國人了解國軍確保國家安全所付出的心力。每年暑期的「金門戰鬥營」,就是藉由戰地文化,讓學子透過金門戰役史蹟,感受過往先賢先烈孤島奮戰的精神,與可歌可泣的抗敵事蹟,藉以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意涵。另金門縣政府近年來也積極辦理「金門百萬大軍重返英雄島」、「戰地36――金馬解嚴20週年」等活動,昭告國人應記取軍民一心禦敵的過往歷史與經驗,以確保國家安全。

  平心而論,儘管當前兩岸情勢趨緩,金門、馬祖地區也由原來的「殺戮戰場」蛻變成觀光勝地,但隨著政府對戰地文化資產的重視,更應藉此讓每位國人都能了解戰爭的殘忍現實,體認惟有全民持續關注國防事務,方能凝聚強固戰力,進而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武力,讓國家和平安定永續。

   

洪健元/青年日報102年6月18日

本文著作權為原著作者所有。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重製,敬請與原著作者聯絡。